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摄影是通过图片面面和简略的文字说明来记录、叙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它与文字报道的不同是文字报道用文字符号来表述,而新闻摄影主要是用画面语言来表达。它将事件的过程通过瞬间形象传达给受众,运用摄影的各种处理手法,尽可能多地浓缩新闻信息和对事件的认知导向,传达给受众。文字作品常通过形象的语言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构架画面,新闻摄影则直接产生画面。它最终转换给读者的是画面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和思维信息,亦即画面语言的表达结果。 新闻摄影的画面语言由事件形象本身具有的表述能力和记者素养决定,其中尤…  相似文献   

2.
画面承担着电视语言表达的主干功能,是电视区别于其它媒体最显著的特征,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何借助画面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传播有效信息,是电视新闻领域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 最近,一位电视观众这样对我说:“现在的老百姓了解天下大事首先是看电视。”听到这话,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自信之余,更感到一份压力。观众为何青睐电视新闻,就是因为电视画面的接近性和亲和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画面语言运用不好,是对观众不负责任。我们常见的那些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残废”镜头、漫无目的地推拉镜头、毫无信息的无用镜头,却是在给观众眼中塞视觉垃圾。 诚然,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快节奏,使电视新闻从业者来不及对它做过多的修饰;过多的修饰会影响到画面语言表达的真实性。但是,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干净利落,毫不拖拉地运用(包括拍摄、剪辑)每一个镜头,却不能说是一个过高的要求。怎样才能使画面恰如其份的“发言”呢? 首先,要把握声画结合多  相似文献   

3.
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讲,电视对画面的要求更甚于文字.怎样才能让新闻画面与文字解说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大、准、稳、美",才能将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展现给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4.
电视记者通过一幅辐精美的画面,将生动、具体、典型的画面形象地展现给观众,使人不但能耳闻目睹,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受时间和人眼接受图像信息的限制,电视新闻画面不可能长时间在屏幕上显示或停留,观众不能像看报纸、美术作品或照片那样反复地、全面地观看画面.这就要求记者或拍摄人员选择出最能反映主要内容的画面,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电视机屏幕上最能解释新闻消息的画面.因此,对电视新闻画面的精确解析是电视新闻拍摄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悲剧性新闻摄影作品通过瞬间抓取最富典型的悲剧性事实和人物,不仅可以给大众传递真实感人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画面产生悲剧性的审美情绪.为了更好地发挥悲剧性图片的美学效果,新闻图片可烈借用文学创作中的铺陈、反衬、杂糅等手法来合理地安排各个画面元素,从而更充分地展示新闻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美、信息美、时效美,我们认为电视新闻不但要注意文字的新闻性,更要注意在真实性、信息性、时效性等方面体现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并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画面独特的美感,利用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形象反映生活,用电视新闻画面独有的美感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信息传播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新闻领域的图像传播则要依靠电视新闻与新闻摄影。前者用连续的动态画面传播信息,后者用静止的单幅画面传递新闻情景。新闻摄影无法记录事物的全程,只能跳跃性地摄取某一瞬间情景,将其定格在平面的静止画面之内。如此摄下的画面情景有些让人一扫而过,有些却能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说明,新闻摄影的瞬间把控是有章可循的。本文将结合数码时代的影像观念和当代世界新闻摄影探索成就探讨新闻摄影瞬间  相似文献   

8.
信息服务与新闻传播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要使信息成为可利用资源,首先是要使信息有序化,即对信息实行管理,信息管理的目的是更方便地为用户服务,更有效地提高信息交流与利用率,使信息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是要有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信息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及时地将整序后的信息以用户方便的形式传递给用户的活动.信息服务是信息成为可利用资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同汉语言一样要讲究文通字顺,讲话、写文章是给人听,给人看的,要别人听懂看懂才能达到表述的目的。电视是线性传输,转瞬即逝,新闻的画面语言不仅要让人看懂,更应让人看得顺畅,才能锁住受众者的目光。如果画面语言让人“云山雾罩”或“眼花缭乱”,那结果必使受众“逃之天天”,既浪费了作者的劳动,又浪费了频道的空间和时间,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所以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要讲究“文通字顺”。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音画同步、现在进行时的现场感。怎样才能体现现场感,关键是要把现场呈现给观众。而要把现场呈现给观众,一是要记录过程、二是要展示人物。在手机极大普及的时代,似乎人人都是自媒体,但电视新闻的专业性仍然毋庸置疑。需要的只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的特点,有图有真相,画面更直接。这就需要电视新闻更好地发挥优势,记录过程、展示人物,让受众总是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达到我就在现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姜琴 《视听纵横》2007,(5):101-102
电视是一种视听的媒介,主持人所要传递的信息,不管是表意还是传情,都要通过可视的画面、精确流利的语言表达来完成。他们在屏幕上的举手投足,眼神表情、流畅的语言不管是动态的变化,还是静态中细微的心情流露,都会尽显在屏幕上呈现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对你所要发布的信息内容产生兴趣。观众不光是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从中了解主持人所传达的节目内容和自身信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诸多传统媒体中.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是单一的.报纸通过文字,电台通过声音,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以屏幕画面为主.声音、语言为辅,声画并茂,通过这些立体的传播方式.不仅仅是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更能将观众带进到新闻事件的现场,展现新闻现场环境、气氛并通过与当事人的谈话.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版面设计是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手段。一张报纸能够清晰明了地叙述内容,有效地将最新的信息快速而准确地传递给读者,版面设计功不可没。一个设计成功的版面要能够根据稿件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优美的形式,在版面上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使报纸的版面更醒目,更生动,更有征服力,  相似文献   

14.
声画结合是电视的最大优势。运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向受众展示事件及故事的全过程,其吸引力更强,这是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所比不了的。但是,在电视新闻工作中,许多记者忽视画面的作用,认为电视新闻讲究平实、准确,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应以文字为主、画面为辅,画面更多的是强调规范、到位,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时代,巨量的网络信息和网上多元的价值观念,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很大。首先是记者的报道理念会受到网上意识的渗透,其次是电视新闻文稿里会使用大量网络词汇,再次是电视新闻画面中会出现网民拍摄的视频内容。因此,电视新闻编辑更要强化把关意识。笔者认为,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当前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好大局,又要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重点把好导向关、文稿关和画面关。  相似文献   

16.
张静梅 《新闻爱好者》2011,(24):112-114
如何完成新闻事实的阐述,把良好的电视画面视觉形象传达给受众?电视新闻制作人员在进行图像剪辑时不仅要遵守镜头组接原则、组接技巧,更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开好头来收好尾、镜头长短要适度;多用固定少运动、把握节奏画面畅;充实画面手段多、慎用特技巧补救;同期播音融一体、提前准备回头查。  相似文献   

17.
张静梅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4
如何完成新闻事实的阐述,把良好的电视画面视觉形象传达给受众?电视新闻制作人员在进行图像剪辑时不仅要遵守镜头组接原则、组接技巧,更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开好头来收好尾、镜头长短要适度;多用固定少运动、把握节奏画面畅;充实画面手段多、慎用特技巧补救;同期播音融一体、提前准备回头查。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在加强文字资料积累的同时,更要重视新闻画面资料的积累。恰如其分地运用资料,对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全面、及时、快速、准确报道新闻事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画面资料,巧妙构思,精心制作,还能增强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看到,画家在绘画时,时不时要后退几步,审视一番画面后,再接着画.这是为什么?据画家讲,后退几步,站在距画面较远的距离上,才能看清画面的全局,才能更准确地把上画面各部分的比例及其颜色搭配的效果.其实,办报纸何尝不是如此?你只有时常从稿件堆里跳出来,从日常繁重的业务工作中脱开身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站在社会全局的角度上,回过头来看报纸,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报纸应处的位置,才能更自觉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档案用户教育是指帮助用户更充分更有效地接受和利用档案的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既不同于高等院校的档案专业教育,也不同于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它是以档案用户为对象使之最佳地利用档案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档案馆不但给用户以“猎物”,更要给用户以“猎枪”;不但给用户以知识和信息,更要培养和增强用户的信息意识、情报利用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