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英语写作在考核中丢分、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写作的教学,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和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表达能力。二、强化训练六种基本句型的时态、人称与数的变化。为书面表达打好扎实的基础1.基本句型。①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状语)。②主语+谓语(及物动词)+宾语(+状语)。③主语+谓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状语)。④主语+谓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状语)。  相似文献   

2.
崔晓卉 《文教资料》2014,(11):178-180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正确使用英语语法,表达却不符合英语习惯。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把语法和词汇融为一体,自然且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自然与地道在英语中以搭配为典型代表。此外,对英语学习者而言,高频词尤其是高频动词的使用是个难点。本研究以高频动词make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的中间语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本族语者语料库(BNC-BO)和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料库(CLEC-ST5),考察中国学生高频动词make+noun搭配的使用特点,探寻我国学生中介语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本研究力求解答以下两个问题:(1)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是超用还是少用高频词make?(2)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make搭配形式的共性和区别是什么?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和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了make搭配.但使用的搭配词要少于本族语者。从总体上看.本族语者的搭配词使用情况相对均衡,复杂多变,而中国学习者则缺乏变化,重复率高,超用某些搭配词,少用甚至不用另一些搭配词。  相似文献   

3.
宾语补足语对宾语起着补充或说明的作用 ,它和宾语一起构成复合宾语。现归纳如下 :一、名词作宾语补足语 例如 :Shefoundhimaverygoodpupil.她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WecancallitMid -AutumnDay .我们称这一天为中秋节  相似文献   

4.
1.在英语中,do,have,make,take这四个动词。加上名词作宾语(名词前可有形容词)构成词组,可以表达许多不同含义,其意义相当于在名词前加上一个相关动词,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make一词用法甚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动词之一,而make作使役动词的用法也很常见。意思是“使成为”、“使作为”、“使变成”,其后的复合宾语(即宾语 宾语补足语)有以下表达方式:1.make 宾语 名词(作宾语补足语)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不但要有一个宾语,还需要有一个宾语补足语。宾语和补足语一起叫复合宾语,二者在逻辑上是主谓关系。不同的动词所要求的宾语补足语的形式不尽相同。以下只谈动词不定式和分词作宾语补足语的情况。一、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能用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的动词较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学习策略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论文从英语专业教师角度出发,对铜仁学院师范类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学生所用英语学习策略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对象能使用英语学习策略,但除记忆策略外,其它五个学习策略未能得到充分使用;(2)专四通过学生较未通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的学习策略更多,使用频率也更高;(3)除男性学生在情感策略使用上频率较低外,男性学生与女性学生在各项学习策略上的使用情况差异不大。最后,通过对此研究结果的分析,对教师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教学与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中的中式英语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母语的负迁移和语义韵意识淡薄是制约英语口语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对母语负迁移、语义韵的研究多集中于写作与阅读,很少关注口语。本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和语料库分析的方法,对中式英语中存在的动名搭配错误、情态词语使用和语义韵进行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表达中存在动名短语误用、搭配偏差的问题。(2)在情态词语的使用上形式单一、表达不够委婉。(3)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4)语义韵意识淡薄使中国学习者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套用汉语的词汇、句式、语法来表达英语,导致中式英语现象。可见,母语负迁移、语义韵意识淡薄是导致英文输出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英语口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由其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式英语普遍存在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它受母语的影响,既不同于母语,又区别于英语,是一种过渡性语言。母语的迁移是中式英语的最重要成因。母语作为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系统必定对目的语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过渡语是“母语一过渡语一目的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它具有必然性、系统性、渗透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因此,英语教学中应客观看待,重点在于制造语言环境,培养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分词独立结构与分词组成的复合宾语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粗浅看法。 一、分词组成的复合宾语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只带有它的宾语,意思并不完整,有的甚至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在宾语之后,再加上一个宾语的补足语( The Obiect Comple-ment),它的意义才完整。 宾语和它的补足语一起叫做复合宾语(TheComplex Object)。宾语和补足语是主谓关系,即实语是补足语的逻辑主语。逻辑主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的宾格;可以作补足语的词类很多,这里要讲述的只限于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例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取了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非限时议论文中200个高频三字词串。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大学生在名词类和动词类词串的使用最多,中国大学生在"名词+of片段"和动词的被动式的使用要少于英语本族语大学生;在介词类和从句类词串的使用上,中国大学生的三字词串频繁使用某一词串,这可能和中国大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广度不够。  相似文献   

12.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数+量+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典型构式“数+量+名”的基础上形成的“数+量+x”构式,其构式义有三项内容,即1、“数+量”对“X”进行计量;2、构式整体上是名词性的。且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3、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表现为名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因此,“数+量+动”作为非典型构式,是典型构式“数+量+名”的继承和引申,其“动词”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是“数+量+X”这一构式赋予的,是一定认知机制制导下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汉语中的"我给你一把刀"和"我给你一刀",探究量词"把"缺省的句法效应及其句法语义界面阐释。一方面,在句法层面,提出量词最大投射,将这两种结构置于VP壳下研究,以补充VP壳理论,并推导出前者属于含名量词的述宾结构,后者属于含动量词的述补结构。另一方面,从认知角度出发探讨句法与语义的接口,表明前者属于具体"给予"意义下的物体转移过程,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情景,后者是抽象"给予"意义下的动态情景。  相似文献   

14.
“动+之+名”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结构。文章以《史记》中出现的“夺+之+名”和“为+之+名”结构为例,以充分的理由证明前人研究中通过变换分析和古人的注释来证明“之”=“其”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从而证明整个结构是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15.
辽宁西部地区通行使用方言语尾助词"了"。此"了"在辽西话中主要用于"动+结果补语"、"动+结果补语+简单宾语"、"动+趋向补语"、"动+趋向补语+简单宾语"这4种句式的句末。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助动词"能"。  相似文献   

16.
选取动词“打+N”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打”的释义,对符合“打+N”语料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并以所选语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考察动词“打”与“N”的搭配情况。本文总结了“打+N”这类结构中“打”所具有的目的性语义特征,及“N”所体现出来的语义范畴,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处所、原因、结果、目的、方式、关涉、材料等,组成了以动词“打”为中心、以“N”为发散点的语义网络,从而构建了动词“打+N”的语义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变体之一已得到初步发展,其处于“未认识阶段”和“本地和输入变体共存阶段”之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有必要从教学素材、教学目标、考查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对“中国英语”的认识,增强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为动类双宾句是"为之名"结构最常见句式,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到战国时期,逐渐向为动状中结构转变。给予类"为之名"句式是典型的双宾语句,春秋中后期用泛义动词"为"表示给予。由于动词"为"的给予义很模糊,到战国时期,出现的"为之赐"则以"赐"作为"给予"标记。此外,三种新类型的"为之名"准双宾结构也在战国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19.
英语写作历来被认为是英语教学中最难的环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学生不知该如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写作过程中普遍地出现"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现象,完全没有达到交际的目的。这种现象的成因可以从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英语学习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教学中通过相应的策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句法复杂性发展次序表中,Biber等将名词词组成分分为:口语体、中性语体和学术语体名词词组成分.以此理论为分析框架,调查了87位西南交通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议论文中名词词组成分的使用情况,具体探讨不同写作能力的学生在口语体、中性语体和学术语体名词词组成分的使用上的差异.研究所涉及到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在口语体名词词组成分的使用上,写作水平高者比水平低者更多使用形容词作前置修饰.2.在中性语体名词词组成分的使用上,高水平写作者比低水平者更频繁使用名词或现在分词-ing或过去分词-ed作前置修饰,名词属格作前置修饰,介词of作后置修饰.3.在学术语体名词词组成分的使用上,写作水平高者比低者更广泛地使用非限定分句和表示抽象意义的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大学阶段英语和英语写作教学开展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