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军突起的军事网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林 《军事记者》2008,(12):36-36,37,38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互联网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2.53亿,一举超越美国跃居第一位。我国网站数量共有191.9万个,手机网民达到7305万人,网络新闻阅读率增加了8.8个百分点。在这190多万个网站中,军事网站异军突起,受到众多网民的喜爱,成为互联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2012年上半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0.7%,相比2011年下半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比例则增长至72.2%,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年前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人数达到4.2亿,规模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所占比重由上年底的6913%提升至74.5%。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11,(3):38-38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互联网电脑网民规模已达到469亿,手机网民的数量已达到3.26亿。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0亿,手机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将达52.9%,首次超越电脑网民。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10,(8):32-32
7月15日,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体建立新闻更正制度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①然而,相对于有着严格新闻发布与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手机网民用户达2.77亿,在所有网民中的普及率达到了65.9%。用手机上网的纯手机网民达到了4914万,占整体网民的比重从2009年年底的8%上升到了11.7%。报告指出,在所有的手机网民中,学生是最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88.9%.在我国手机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排行榜单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0亿,网民使用率为77.4%.  相似文献   

9.
许燕 《新闻世界》2009,(11):51-52
目前,网络以爆炸式的方式传递和扩张。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中国的互联网规模居世界第一。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数据表明,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  相似文献   

10.
李川  邱虎 《新闻前哨》2009,(1):63-63
世界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个百分点,在网络应用中排名跃升至第二位。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1.
网络广告成为网络主要赢利模式之一 从CNNIC的第20次统计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截至2007年7月,我国网民总人数目前已达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与2006年年末相比,半年新增网民2500万。相当于半年内,每1分钟就新增接近100个网民。与2006年同期相比,网民数增加了3900万人,我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7%。这一切充分说明了网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媒体,伴随着这种形势,网络广告理所当然地成为网络主要赢利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2010,(8):6-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5日在京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站数量为191.9万个,年增长率为46.3%。其中CN下的网站数为137万,占总网站数的71.4%。^①面对数量日渐增加的庞大的网民,政府网站本身的建设成为大众获取政府权威信息、政府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吴甲利 《新闻传播》2009,(12):63-63
数据显示,全球网民总量达16.7亿人,全球互联网渗透率(网民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为24.7%。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09,(3):13-13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  相似文献   

16.
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  相似文献   

17.
高坚  路畅 《新闻窗》2009,(3):100-102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23次中国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新闻对电视新闻的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代表了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信息的传递可以突破地域、时间、化等限制和阻隔,实现世界范同内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一次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5年7月2113发布于北京)显示,“截至到6月3013,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增长率为23.8%。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9,(3):6-6
据市场报: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价值正在日益放大。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新闻实践》2014,(12):6-7
6.32亿南方日报11月25日报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个人电脑)的网民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