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1年8月19日至24日,“1991年国际清史讨论会”在四川省崇庆县召开。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南朝鲜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会上,专家学者们就清代边疆史诸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些专家回顾了八十年代以来清代边疆史的研究,指出,在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相对沉寂以后,清代边疆史因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重大学术价值而重新为清史学界所重视。十余年来,在众多研究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清代边疆史研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之处,主要表现任:第一,宏观研究的力作较少,区域开发史实的专题性论文较多。第二,研究陆疆  相似文献   

2.
清代东北流人的遣戍是清政府对东北边疆实行有效社会统合的重要内容。为充实根本之地,清政府将大量罪犯流放东北地区,并对之进行了有效的社会控制,在清前期东北开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恶劣的生活状况迫使流人采取逃亡等方式进行抗争,对东北边疆开发与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本文通过梳理满文档案资料,对流人逃亡的原因、概况及政府对策进行探究,以期对清代东北流人的逃亡斗争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琼台两岛地理环境相似,族源来源相近,文化特质相同。清代台湾地方官吏在实施番政中以海南治黎政策为蓝本,汲取其符合台湾本土情况的经验,明显带有海南治黎政策的痕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李晨灏  王智汪 《档案》2023,(2):36-44
清代云南地处西南边疆,科考文化完整度欠缺,地方志中通过创建“选举”“学校”条目、书写按语、记录科考渊源构建边疆云南的科考文化。清代云南地方志中,“学校”“选举”等条目构建了云南地方科考的知识系统,该条目的书写,旨在彰显清代边疆的“统一繁盛”,宣扬国教,推崇政绩。而省、府、县的地方志中对科考书写则呈现着不同的行政叙事特色。地方志在内容上以科考制度、科考观念、科考习俗、科考机构等维度建构科考文化的价值,以期达到边疆文治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5.
郭文忠 《兰台世界》2017,(13):33-35
研究清朝与哈萨克三部关系,需要从清朝和哈萨克互动着手。在与哈萨克交往过程中,清朝中央形成了大量档案,现在绝大部分存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学界尚缺乏对这一大类档案关乎清代边疆史的系统研究,尤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其进行述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6.
鲁靖康 《历史档案》2017,(2):118-122
厅级行政区划为清代创设,主要设置于边疆新近开发的地区,行政长官为同知或通判。清代的厅依据隶属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隶属于府的散厅,与属府的散州和县一样,为直接理民的基层政区建置,故而学界将其视为县级行政区划;另一种是隶属于将军、布政使或其派出机构——道的直隶厅,尽管很少有辖县的案例,但因级别高,因此学界将其视为与辖县的府、直隶州同级的统县政区。  相似文献   

7.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清代档案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式。讨论了基于数字人文视野下清代档案的开发路径,可以采取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档案资源整合、基于文本的清代档案信息挖掘、可视化的清代档案展示、专题清代档案的资源库建设。并将从三方面促进清代法律史的研究:为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来源、便于多元研究主题的开展、挖掘更多的细节。  相似文献   

8.
花沙纳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他出使朝鲜留下的纪行诗集《东使吟草》记录了当时的中国边疆风貌和朝鲜的秀丽风光,充实了我国纪行山水诗,对于今天开发中国边疆和朝鲜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牛海桢 《档案》2014,(6):40-44
乾隆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在新疆地区推行了以儒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教育,但是始终未将边疆民众教育放在与内地同等的地位,教育规模小,还呈现出重武轻文的倾向,对当地民族教育则是放任自流。清代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教育政策,其根本出发点是为维护其在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培养所需人才,因而对作为当地生活的居民的主体的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不甚重视。在整个清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国家认同意识的教育几乎无从谈起。但在客观上,所办的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对于加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维护多民族的统一有着进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花沙纳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他出使朝鲜留下的纪行诗集《东使吟草》记录了当时的中国边疆风貌和朝鲜的秀丽风光,充实了我国纪行山水诗,对于今天开发中国边疆和朝鲜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鑫 《兰台世界》2024,(4):152-154
马政系研究清代问题之重要议题,对马政的研究也折射出兵制、驿传和财赋制度。清代马政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边疆形势发展的结果。奏折又称折子、奏本,为清代独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是清代一种重要制度,研究问题,利用奏折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军机处为雍正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是清朝重要权力决策机关。现以《军机处雍正朝满文议复档译编》为中心,对于清代马政中官马的来源、管理和调拨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此资料出版以来对于研究此类问题的首次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2日,辽宁省台湾事务办公室组织"冯庸大学及东北抗战史研讨会"全体与会人员到辽宁省档案馆调研并参观。与会人员尤其是台湾学者通过参观深切感受了中华民族在明清时期的兴衰更迭,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新中国成立后的日新月异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恢弘发展史,盛赞《清代皇室档案展》依托馆藏特色清代皇室档案、典籍,结合现代声光电多种手法给参观者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巡视员于在海陪同参观并详细介绍了《清代皇室档案展》  相似文献   

13.
发遣作为流放刑的一种,乃清代所独创,且极具民族特色,是指把罪犯发往东北或新疆地区分别当差、为奴、种地的一种刑罚。本文对清代发遣刑的形成过程、执行情况及其对边疆社会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对清代流放制度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4.
台湾学者呼吁从速建立“有声史料”去年11月20日,有百人参加的“台湾史研究暨史料发掘研讨会”在台北举行。此会上,提出了6篇学术性论文和3篇史料发掘报告。它们在时间上涵括自荷兰殖民者据台时期、明代郑成功时期、清代、日本殖民者据台时期及台湾光复以后;在内容上则有台湾开发历程、祭祀公业、文学、戏剧、平埔族古文书、日本华商泰益号帐册及大陆有关台湾情况等档案史料。这些将在会后编印成书,供学术研究机构参  相似文献   

15.
发遣作为流放刑的一种,乃清代所独创,且极具民族特色,是指把罪犯发往东北或新疆地区分别当差、为奴、种地的一种刑罚.本文对清代发遣刑的形成过程、执行情况及其对边疆社会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对清代流放制度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边疆农业发展成为边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清代新疆档案选辑》是研究清代新疆的重要资料汇编,里面所见的土地契约对研究晚清新疆农业经济有重要意义。晚清时期的新疆土地契约大量出现与晚清新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密不可分,晚清新疆土地契约类型可分为租卖、退卖和续卖这三类,晚清新疆土地契约的特点说明了新疆农业经济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对新疆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代海南岛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西汉王朝在海南设郡立县后,海南开发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历代封建统治者均采取消极的治琼政策,或“贪其珍赂,渐相侵侮”;或以剿为主,大肆攻伐;甚至隔岸遥领,弃之不治。直到清代,封建统治者依然是采取“议安抚之策,严守御之方,令相安无事”的消极政策。故千百年来,海南开发的历史进程十分缓慢。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内外交困的清王朝更加无力顾及海南,在岛上的各族人民却发愤图强,胼手胝足,用他们的生命和汗水描绘了海南开发的多彩画卷。  相似文献   

18.
清代流放逐渐改变了以前就偏就远的原则,开始强调惩治的合理性。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流放地更加广泛,范围遍及全国,也更加具体,并制定出《道里表》,作为流放地选择的参照。《道里表》是在清代前期的司法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并反过来指导了流放实践。《道里表》的制定使得国内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流放网络。面对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清廷不断进行调整,即体现在不断修订的各种版本的《道里表》中。内地军流,从合理性惩治的原则创制《道里表》并坚持视表配发;边疆发遣,则把人犯的惩治和边疆的开发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彼此照应,共同构成了清代的流放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对清代副本档案制度进行考述研究。首先,概述清代建立副本档案制度的背景及原因;其次,分别从与副本档案制度有紧密联系的清代内阁与军机处这两个重要机构入手,以秘书档案为角度,进一步对清代副本档案制度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荆蒲 《档案学研究》1988,2(3):66-67
众所周知,对我国宝岛台湾历史的研究,早就为国内外历史学家所关注。近年来,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受到海峡两岸历史学界的充分重视,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深受“近代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学风影响的台湾历史学家,自60年代以来,几乎已将他们所能收集到的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其中有他们原先从大陆带去的文献资料,也有台湾地方公私档案文件,都一一加以整理编辑和出版。这些丰富的台湾历史资料,为台湾和大陆的历史学界提供了开展对台湾历史研究的必备条件。美中不足的是,还有一种资料,台湾学者固然无从求而得之,而大陆的学者也一时未能顾及开发,那就是主要收藏在大陆各地,尤其是集中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代档案中有关台湾历史的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