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颜色是大自然绚丽多姿的表象,颜色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然而因为文化背景不同,颜色词必然也会留下民族特色的迹象。本文通过对比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了解并掌握此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攀 《文教资料》2006,(25):174
本文通过对比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语中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既有共通性,也有差异性。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本文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色彩词的语义差异,分析了这些色彩词特点,对跨文化交际以及翻译实践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比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比,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及其所构成的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颜色词"白、黄、黑"的中英文化对比及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人们对它的感知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对颜色词"白、黄、黑"的使用和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傈僳族和普米族高中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同摩梭高中生比较。结果表明,傈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亮色/暗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花朵、水果色和背景色4类。普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单色/杂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彩色及红粉色4类。傈僳族、普米族和摩梭人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体现了遗传、环境、文化和教育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地理环境通过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的颜色认知。  相似文献   

8.
王建红 《考试周刊》2011,(13):49-49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思想观念、传统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在颜色词的使用和理解上英汉语也就存在着差异。注重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正确理解词汇载有的文化内涵,对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比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色彩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有许许多多颜色词,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颜色调的喻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颜色词与政治象征、社会应用、民族心理、地位尊卑和文化习俗5个方面使英汉基本颜色词喻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比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说明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颜色词及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要针对具体的交际对象来调整话语.性别作为交际对象的客观存在,是语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从语言实际来看,在男女两性的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语言学家们对社会交往中话语状况的考察表明,在话题的选择、话题量的大小、话语方式与言语策略等方面,男女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两性在话语风格上的差异,是有其社会文化方面的根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加坡《联合早报》为语料,收集了116例前人未研究过的与普通话表达内容相同或相近但形式不同的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并结合前人的例子,从结构和来源角度对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分5小类进行讨论:(1)造词语索选用不同;(2)缩略与否不同;(3)1日词语取舍不同;(4)粤方言词语吸收不同;(5)外来语翻译和吸收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词,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词及状态形容词的独有特色。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我们对此类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又可以进一步剖析造词法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词语,纷繁浩瀚,文化信息差异极大。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英汉词语会出现不等值现象,造成词汇空缺。处理这一现象应遵循意译借词原则和简译借词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由来 ,总结了女性用语区别于男性用语的特点 ,并对其社会性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词语,纷繁浩瀚,文化信息差异极大。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英汉词语会出现不等值现象,造成词汇空缺。处理这一现象应遵循意译借词原则和简译借词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新词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新词的突出特点是“新”。对外来词语的吸收、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以及旧词语的复活等是产生新词的主要途径。对新词和生造词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口彩语探微     
口彩语是一种广为人用 ,但尚未广为人知的民俗文化语言。本文通过对口彩产生的原因和应用场境的具体分析 ,以及口彩与禁忌语的区别 ,揭示口彩语的民俗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诗集中有不少的异文,其中有些异文词义之间差别不大,不影响读者对诗作的欣赏理解。有些异文词义之间差别较大,但是因为异文所在的语境的约束力不太显著,所以读者不好取舍;还有的异文是因形近或音近而讹,这时读者可以根据语境等因素和常识,可以选定本字,排除异文。杜诗还存在因笔画脱落,或字形相近而造成的讹字现象。笔者根据理校法,排除了杜诗一处异文"老夫贪(异文:赏,费)佛日",指正"领郡辄无色""何阶子方便"二句中的讹字。  相似文献   

20.
董星华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1-122
了解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是保证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文化对它们的影响,只有了解了文化差异,才能从根本上了解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