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诗歌中语音有规律地停顿造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形成韵律,构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所以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或是与情感内容不可分割的因素,可以称之为“情感的形式”或“有意味的形式”。阅读诗歌须吟哦,须朗诵,须于声音唇…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诗歌中语音有规律地停顿造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形成韵律,构成网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所以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3.
英语的散文跟诗歌一样是具有韵律的.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句法的变化给予了英语散文节奏的、高度音乐化的动感.  相似文献   

4.
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在乒乓球比赛的全过程中,处处充满了节奏的变化.节奏是运动员所有技战术运用好坏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把握对乒乓球比赛节奏的认识,总结影响乒乓球比赛节奏的主要因素并且探讨掌控比赛节奏的方法,掌握其运用时机,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技战术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感受和传递的实践性活动,它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起伏、高低、强弱、快慢、急缓、张驰之分,这就是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要讲究节奏美,犹如音乐创作中需要以节奏的形式来体现美感一样.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节奏与教师对教材安排、组织教学的进程以及教师自身的授课语言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仅就这些因素,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节奏.  相似文献   

6.
(接11期)方法之六:节奏分明地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就是一定要节奏分明地处理学习和休息的对比与交替。同学们千万不要这样学习:我这一天就是复习功课,然后,从早晨开始就好像在复习功课,书一直在手边,但是效率很低,同时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干干那个。十二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休息也没有休息好,玩也没玩好,学习也没有什么成效。或者,你一大早到公园念外语,坐了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散散漫漫,说念也念了,说不念也跟没念差不多,没有记住多少东西。这叫学习和休息、劳和逸的节奏不分明。正确的态度是要分明。那就是我从现在开始,集中一小时…  相似文献   

7.
张海蓉 《快乐阅读》2011,(16):190-190
梁思成先生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精辟地诠释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艺术创作中,既要千变万化,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  相似文献   

8.
凝动的建筑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相似文献   

9.
空间设计上山水之韵被解释为有规律的重复或有规律的变化,以此创造出各种以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山水引发了学者们各方面创作的无限灵感。这灵感的表现之一就是人为地模仿山水之形以尽兴。中国的园林即是其杰作之一;灵感的表现之二即是模仿山水之韵以创造,创作的作品即美的体现。要达到空间重复的排列、组合展现韵律美,需要借助一种或多种设计手法,在这里首推对比。  相似文献   

10.
人要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就要有规律地生活。这种规律性,我们把它叫做人体节奏。例如,人白天要工作,夜间要睡眠,这是一种规律,亦称人体节奏。婴儿在出生几天内,就能听到周围的声音,并能随着声音的节奏伸屈四肢或转动头部;父母说句话,都能引起婴儿动作有微小的变化。这种微小的变化便是在“学习”。有趣的是,婴儿从一出生起,便开始以一定的周期性的静止或动作,“学习”自然界的节奏。婴儿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天,五年(3)班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做早操,突然,一件神秘的东西倏地从天上落了下来。有同学叫了起来:“快看!好像有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骑在一把扫帚上面,这是从哪儿来的呀?”“Harry Potter.I am Harry Potter.And I comefrom England.”男孩放慢节奏,一字一句地重复着。  相似文献   

12.
世上万物没有一样是无节奏的,自然界的四时代序、潮汐间作、草木荣枯,社会生活的起伏翻腾、浪式推进、时代更替,人体内部的心脏扩收、肌肉松紧、神经张弛……凡此都可理解为差异、矛盾、对立的因素有规律有次序的交替出现,都可看作合乎规则的变化,生命力的跳跃,对立的统一。人类生活既然是这般有节奏地运行着,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艺作品,当然离不开节奏,当然要把这种节奏带到作品里头来。而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本身,不仅是有节奏的,而且时时受到外界有规律运动的影响与熏陶,因而人们便形成了一种特殊心理生理现  相似文献   

13.
节奏是美学上的范畴,它是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时间变化,指运动过程;一是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相似文献   

14.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 :“人体生理活动 ,如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有规律的起伏流动就是节奏 ,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 ,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 ,人就感到和谐而愉快。”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 ,其基本形态之一就是通过动静、张弛、疏密、浓淡等多种对比和转化 ,使课堂教学充满强烈而和谐的节奏美。它不但可以优化教学艺术 ,增强教学美感 ,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诸方面科学而灵活地运用节奏艺术和节奏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朱飞燕 《考试周刊》2011,(38):81-81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注意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形式。这些可比成份主要有教学的速度、密度、难度、强度、激情度,等等。通过这些有规律的交替和变化,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可以有效组织教学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之态。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的"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钟     
我们居住在一个富有规律的世界中,类似行星运动和地球重力作用等强大的力量控制着这个世界。地球的自转产生了24小时日夜交替的规律。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天24小时交替的内在的节律。这个内在的节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18.
汉语节律学就是专门研究怎样运用汉语节律手段来加强表情达意的力度和精确度的学问,有人也把它称做汉语的"语音修辞学"。这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新学科,近年来引起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兴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汉语节律的诸特征中,节奏是其灵魂,因而揭示节奏的本质及其规律是汉语节律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学步骤一.检查阅读效果(一)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1.读者的阅读心理。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这点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来。)2.事物的客观性。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这点需  相似文献   

20.
无底洞     
地球的核心部分是什么东西组成的,现在还知道得很少.有些人认为在几百公里厚的坚硬的地壳下面,就是炽热的液体.有些人认为整个地球一直到中心都是凝固的.要解答这个问题比较困难,因为现在最深的矿井也只有7.5公里深(人迹能到的最深的矿井更浅.只有3.3公里)①,而地球的半径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