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PC分类体系是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共同开发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其分类条目繁多,检索入口丰富,标引文献量大。FT分类体系是日本专利局借助特殊的技术术语,根据不同的技术主题,在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和日本国内分类体系(FI)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本文对水处理领域(C02F)的CPC分类号和FT分类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两个分类体系各自在水处理领域检索中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CPC和FT对提高检索效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联合专利分类体系(CPC)是由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共同主持开发的新的专利分类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提供了更加细分的技术主题,同时融入了许多新技术所对应的技术主题。本文首先从分类标准、层级设置以及分类号的组成方式三个方面介绍了CPC分类体系;其次针对信息检索、数据库结构及文件系统结构技术主题下的CPC分类体系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如何利用CPC分类号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  相似文献   

3.
建筑给排水领域CPC分类及其检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专利分类(CPC)是由欧美专利局提出并大力推广的分类体系,CPC分类体系具有细分程度高、分类角度多的特点,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CPC分类体系的特点,并结合建筑给排水领域专利检索的实例,对CPC分类的应用特点进行剖析。从检索应用的角度,体现了CPC分类对提高专利检索效率的重要性和价值度。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针对焊接领域进行专利审查的检索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CPC分类体系更加精细的分类条目和多重分类特点在焊接领域的应用,实现更加有效的检索,提高检索和审查效率。本文结合两个检索案例介绍了CPC分类体系对于焊接领域检索的优势特点,CPC分类体系更加细化的分类条目和多重分类,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和检索准确性。联合专利分类体系(CPC)是顺应各国专利局的共同需求,由EPO和USPTO于2012年10月1日联合推出,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启用的一种分类体系。CPC分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针对CPC分类体系在生物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提出的观点。在生物分析检测行业起到有助于专利检索、专利分析和提升检索效率,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指引作用。联合专利分类体系(CPC)具有分类范围广、分类信息多、细分条目多、修订更新快、分类一致性好的优点,熟练地掌握和使用CPC分类是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各领域审查员以及专利信息分析人员的迫切需求。本文着重分析了生物分析检测领域的CPC分类框架、规则和特点,通过构建代表性的技术主题与CPC分类号关联表,建立了本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在简要介绍CPC分类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三种输送领域不同类型的技术方案,分析了CPC分类体系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技术方案的检索过程中,结合CPC分类技术细分条目、CPC分类号定义的图文结合、CPC分类规则的特点,合理应用CPC分类体系,提高专利文献检索的准确度和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介绍CPC分类特点和分类思想,并以图像处理领域为例,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CPC分类号在实际检索中的应用,借此推荐审查员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CPC分类体系进行检索,以提高检索效率,同时建议将其与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相结合,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CPC分类体系的广泛使用在检索上为各国审查员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为各国在对于案件审查的一致性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医疗信息领域,CPC分类号与IPC分类号在划分结构上的异同,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实践了CPC分类号在具体的应用领域以及利用其多重分类的特点在专利检索实践中的应用。CPC分类号的广泛使用,能够降低专利检索中遗漏对比文件的可能性,提高检索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IPC、FT以及CPC分类体系出发,研究了其在胶囊内窥镜中各分类体系的特点,以及针对胶囊内窥镜领域专利申请,合理选择分类体系对胶囊内窥镜的专利进行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0.
C23领域涉及表面镀覆以及金属蚀刻和防腐,日本专利申请在该领域中占据突显位置。日本特许厅开发的F-TERM分类号是一种专为计算机检索而设计的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从多种不同的技术角度进行细分,从而构成一个技术主题的立体细分。本文通过F-TERM分类号与IPC、CPC分类号的比较,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F-TERM分类号在C23领域的检索应用,说明了F-TERM分类号在该领域中的检索优势,以期为C23领域的高效率检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联合专利分类CPC由欧美专利局提出并大力推广,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主流分类体系。由于其分类精细、更新及时的特点,CPC分类尤其符合当今高速发展的通信领域的需求。本文介绍了CPC的分类特点和分类思想,并以通信领域为例,结合两个案例分析了CPC之利于检索的分类思想在专利审查中的作用,展现了CPC分类对于提高检索效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H05K5分领域下的CPC分类体系对该技术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新增和细分,覆盖范围更加全面,文献分布更加合理,为高效检索提供了基础。本文对H05K5领域的CPC分类号从分类含义和交叉分类两个角度进行梳理,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CPC分类号在该领域的应用,体现了CPC分类准确且利于检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联合专利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佳佳  高菲  吕良 《现代情报》2014,34(1):64-68
2013年1月1日,由欧洲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局联合开发的联合专利分类(CPC)系统正式上线启用。作为专利文献分类领域的新成员,CPC在欧美两局的积极推动下,正以其兼容性强且细分程度高等特点不断向专利文献的全球分类体系演进。本文首先从发展历程、应用特点和体系结构等方面对该分类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分类查询和文献检索的实际过程对其具体运用进行详尽的展示,为更广泛、有效地使用CPC体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相对于IPC、ECLA、FI/FT等分类体系,CPC分类体系具有分类精准、多重分类、更新及时等诸多优势。首先,CPC对IPC进行了大量的增补、细分,在通信领域存在大量方法类型的权利要求,有时很难用关键词来描述这些方法步骤,或者该检索要素在本领域有非常多的表达方式,寻找到能够准确表述相应基本检索要素的分类号将极大地提升检索效率。其次,CPC分类体系中,较为下位的分类号在其对应的分类定义明确记载了多方面的限定内容,或者能够表述出多个内容之间的组合或者前后等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触摸屏(G06F3/041)相关的IPC和CPC分类号进行了介绍和比较,结合两个实际案例的检索探讨了CPC分类体系在触摸屏领域的应用,并阐明了CPC分类体系在该领域检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秸秆用途广泛,但存在松散及贮藏运输不便等问题,利用打捆机进行打捆,既可避免秸秆浪费,又能推动秸秆资源使用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秸秆打捆机按成型形状差异可分为整棵、方捆和圆捆,按驱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捡拾式和自走式。国际专利分类(IPC)是国际上目前唯一被普遍应用的专利文献的分类和检索工具,但分类号的准确定位和扩展存在一定难度。联合专利分类(CPC)是由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基于IPC架构共同开发的新的专利分类体系,其对IPC进行扩展及细分,兼具IPC、UC和ECLA的优点,具有多重分类、细分精细、更新及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IPC分类侧重于对单一的技术主题进行分类,且技术分类相对粗糙,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度不断提高,技术的细分领域研究也越来越精细,当专利审查中涉及的专利文献量日益增加,若仅仅采用IPC分类体系,需要检索的专利文献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篇,检索效率低下,且检索结果准确度相对较低。为了方便归类文献和检索,日本特许厅专门建立了日本FI/FT专利分类体系。由于该分类体系是日本特许厅建立的,因此仅适用于日文专利文献的分类与检索。  相似文献   

18.
从所使用的分类系统来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使用的是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使用的主要是美国专利分类体系(USPC),欧洲专利局(EPO)使用的主要是基于IPC的欧洲专利分类体系(ECLA/ICO),日本专利局(JPO)使用的主要是基于IPC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FI/FT),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使用的均为国际专利分类体系(IPC)。目前,世界上采用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IPC、USPC、ECLA/ICO和FI/FT。在上述各专利分类体系中,IPC被广泛使用,但其存在更新速度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CPC分类号在实际检索中的应用,并提供了查询CPC分类号的常用方法,归纳总结了CPC分类体系的特点,借此推荐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CPC分类体系进行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相对于IPC、ECLA、USPC分类体系,CPC分类体系条目更加精细。本文阐述了传动装置领域F16H小类的CPC分类特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CPC在传动装置领域检索中的应用效果,以实现在该领域更加精确、高效的检索,提高审查效率。CPC分类体系概述运用分类体系进行检索是目前专利检索过程中最行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