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律违反了事物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新闻活动是社会的认识活动。深度报道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升华,标志着由浅层直观转入深层思考。深度报道对事物的多侧面、全息摄影式、立体化的反映,是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的。正像列宁所说:“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列宁《哲学笔记》210页)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并没有真正重视客观事物的这一规律。新闻界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我们党纠正了左的路线之后,新闻界开  相似文献   

2.
袁明云 《新闻三昧》2000,(11):26-27
深度新闻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采写深度报道要像开发矿藏那样,透过事物的表象向事物内在的深处开掘。然而,这绝非易事。因为深度新闻常常深而不露,时而又深不可测。要寻觅它,捕获到它,仅凭我们的眼力还不够,务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繁纷复杂的事物现象中对事物本质作一番透视。寻觅深度新闻如探矿,识者为宝,不识者为“土”,我们只有具备地质学家那样“抓一把泥土就知道地层下的含矿量”的真功夫,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记者每天都在接触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但记者的报道不应是被动地接受采写对象提供的材料,而要通过自己思想的过滤和筛选,去伪存真,去芜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并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要求记者有一双超乎常人的“新闻眼”。没有“新闻眼”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相似文献   

4.
挖掘基层报道的深度,是地方报纸记者的努力追求,也是报纸新闻改革的突破口。 在电子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报纸的独特优势在哪里?一般来讲,“快捷”、“可视”为电视之长,而它在逻辑、判断、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局限,正是文字媒介的特长。在报道深度上,在交待事物的联系上,在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上……总之,在摄像机无法扫描的思想领域和内心世界,“电视”不及“文字”。因为,文字毕竟是一种间接的、更多作用于人的理智的信息。 我国正进行着从体制到观念的深刻变革,基层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但在交通发达,传播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5.
赵小华  罗强 《声屏世界》2000,(11):44-44
深度报道与宏观意识。“宏观意识”是新闻工作具备把握大局、纵观全局、悟透真谛的本领,宏观意识的能动作用可帮助记增强明察秋毫的能力,促使其抓住事物萌芽和稍纵即逝的时机,在新闻报道中创出佳品。  相似文献   

6.
谷峰 《中国广播》2005,(9):70-71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与一般报道方式相比,深度报道更侧重于揭示事物、现象的全面真实、实质及意义,提供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之相关的事物现象的互动关系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对前景趋势的预测等,因此更需要新闻人在报道前进行精心组织与指挥,这种策划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以便取得更佳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沙敏 《新闻世界》2003,(12):18-18
如今的媒体多种多样.新闻报道的形式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消息、通讯、特写、已不拘束于一定的格式,但在这些报道形式中.新闻的深度报道仍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受到许多读的青睐。缘何如此。我认为关键的一点是.新闻深度报道在复杂社会和事物的纷呈中.具有一定的“分析性”和“解惑性”.应该说具有思维特性的深度报道是新闻记不懈追求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搞深度报道,关键是挖深求新,深了才能出新。抓住深中的新,人们才会感到新中有“惊”,新中有“奇”。这样才能使新闻有诱惑力、推动力。写一篇焦点新闻,好比烧鱼,首要的是弄到活蹦乱跳的鲜鱼,这样,即使加工手艺差一点,哪怕不是油炸而清蒸,鲜味还在。如果从  相似文献   

9.
张洪 《新闻传播》2010,(3):71-71
新闻报道中的深度报道以其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探索新闻事件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而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深度报道具有思想深、内涵深、分析透的特点。它不是平面、单向、直线性地反映事物,而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视角、多方位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又称“问题新闻”、“热点新闻”和“释析新闻”,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通过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或为社会舆论所关注的有争议的问题,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与剖析;尽可能地报道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方方面面,突出和深化主题,从而增强报道的广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深度报道崭露头角只是近几年的事.它是相对于简单反映性、动态性的报道而言的。“深度”本身是一个模糊词语,但它却概括了深度报道的主要特点。就内容看,它要追求报道的深度而不是简单的镜子式的反映;就形式讲,从新闻界实际出发可以发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风格,任何摹拟和重复都会使它失去活力。于清潍同志在《怎样看待深度报道》一文中,在对三种不同的定义做出批评之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在电视节目采访制作中较难,而又为各电视台所追求。抓深度报道,对提高电视节目的知名度,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水平,是大有帮助的。中央电视台最初的“观察与思考”,到目前的“时空报道”、“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在观众中有较大的影响,这些节目能抓住时代脉搏、宏扬正气、针贬时弊,敢于揭露问题,其中  相似文献   

13.
“深度”与“问题”深度报道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问题”,揭示的“问题”越重,社会关联度越广,所达到的“深度”越有价值。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文体,而是一种职业态度:永远追问“问题在哪里”,永远追逐“问题”背后的“问题”。深度报道最稀缺的不是时效,而是“独家问题”。放弃难以做到的抢发新闻,专注于开掘沉在热点底层的“问题”,对于纸媒来说,或许是一种强项。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中的人物述说,就是用电视纪实的手段,把被采访者讲话时的全部情形和全部声音传播给受众。这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诸多作品内容中起一种什么作用呢?有的当作陪衬,有的当作点缀,也有的把它当作解释其他内容的背景性资料,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人物述说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才能自觉地把功夫下在话筒上,使人物述说在提高电视作品质量上发挥应有作用。 “人物述说” 是带有思想牲、综合牲、概括牲的客观信息 新闻作品传递的是新闻事实的信息。根据权威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由于人脑的产生而造…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报道内容不是表象的,而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有人称之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策划制度来保证。何谓策划?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人们知道,对一家亏损企业来说,如果策划一个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往往最逼近客观而且结论往往新颖独到,是因为它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的是一种“证伪性”的思维,而不是“证实性”的思维。众所周知,对经验式的或简单肯定与否定的报道来说,无论意识到与否,其理论依据是“证实主  相似文献   

17.
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是我们党传统的工作方法,也是我党的新闻工作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的一个鲜明特点。但是,如果简单地把典型与人物报道划等号,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一、从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来认识我们的报道对象最早提出“过程论”的恩格斯曾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毛泽东也说过:“事物总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和总方向,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多年来,我们推出了一…  相似文献   

18.
一、深度报道与宏观意识“宏观意识”是记者编辑高层次的思维展现,换句话说,宏观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能有把握大局、纵观全局、悟透真谛的本领,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宏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还会帮助记者在微观上增强明察秋毫的能力,促使更好地抓住事物萌芽和稍纵即逝的时机,在新闻报道中出佳品。几年来我台拍摄的一批档次较高、社会反映强烈的作品,都是在宏观上把握成功,采访深入细致,拍摄制作讲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校园环境的复杂化和生活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校报采编人员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互相交叉、渗透的事物会层出不穷,单一思维显然难以对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作出具体科学的分析,也难以挖掘出有新意、有水平的深度报道,这就需要从原有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综合运用思维优势,引进新的创作方法,拓展思维空间,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的“扫描”,准确地把握和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和意义。在办报实践中,采编人员的思维优势就是勤于思考,善于发掘,长…  相似文献   

20.
与纸质媒体一样,电视深度报 道以追寻事物的本原、开掘事物的 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为目的。凭 借其视听组合的优势,电视深度报 道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魅力。 一、因语言声响而凸现特有 的表现力。以前有人认为,电视 新闻的主要优势在于短和快,时 效性强于纸质媒体。但是,电视 更重要的是其多方面的视听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