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东辉 《小学语文》2007,(12):26-2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是本册教材第八组中的最后一篇,是本册教材除选读课文外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库 《甘肃教育》2010,(10):61-61
案例 高二某班教室里,师生共同学习《哀江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了解主要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这样切入:苏昆生(主角)一路走来,看到的是残破不堪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第二次考试》是农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渎课文。这学期的讲读训练,要求在前三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培养记叙能力。第二单元作为重点单元,以记人叙事为主,记叙中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方法。因此,这也应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还应结合单元后面知识短文《谈谈散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他们阅读和欣赏的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首先要从这个全局考虑。其次,要考虑这篇课文的实际。(1)《第二次考试》一文中,尽管陈伊玲和苏林教授都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中心人物是苏林教授。让学生明确中心人物与中心思想的关系,这对指导学生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确定中心人物,确定文章的主线是很重要的。(2)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文章对陈伊玲的描写,有些是直接描写,有些是通过苏林教授(也有其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而间接描写的。对陈伊玲作间接描写,既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又是刻画中心人物苏林教授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这种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可使学生写作记叙文时,除注意运用直接描写外,还能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关于散文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比较教学去完成。鉴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可以确定为: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根据中心思想确定中心人物和文章主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第五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教学的重点是分清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静态,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动态,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可凭借思考·练习一至三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讲读课文《草原》,讲作者初到草原,侧重描写草原景物的静态;讲快到公社和主客会面,侧重描写草原上景物和人物的动态。本课教学,一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  相似文献   

5.
《草莓》是语文版九(上)的一篇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联想结构全篇的构思美,品味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通过联想所抒发的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秋天的赞美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情怀,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欣赏这篇情理相生的抒情散文。一.导入——感受逝者如斯的惆怅美  相似文献   

6.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体部分是人物的对话。怎样设身处地地理解对话情境以及林肯演说内容背后彰显的人格魅力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菩萨蛮大柏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主要描写了雨后大柏地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分辨词中的事物和联想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是 :体会“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时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只选编了一首词 ,这就是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学生对“词”的文体特点十分陌生 ,讲读前要以本课为例作简单介绍。“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相似文献   

8.
第四单元 本组是读的训练重点,即:“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目的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两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体现了技能训练的扶放关系。这是备课要考虑的着力点。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词句,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人们的内心。教学方法用抓重点词句阅读法。  相似文献   

9.
谷天宏 《山东教育》2008,(10):27-27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本课应紧紧抓住这条线索,以读为凭借,以“可爱”为重点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0.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本课应紧紧抓住这条线索,以读为凭借,以“可爱“为重点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的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2.学习运用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个性凸显人物的几种写人方法。教学难点作文凸显人物的个性。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深情地)在高一语文课本中,我最喜欢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作者是这样描写一位博学的老师的: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演讲稿,眼光向  相似文献   

12.
巧引善探真知实练——《回声》重点、难点教学及简评□四川德阳市中区教研室肖建康《回声》是小语第四册的新入选课文,也是一篇知识性童话。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重点、难点知识,教者根据教...  相似文献   

13.
宋刚 《山东教育》2005,(28):23-24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可做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4.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现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神奇有趣。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蝉儿脱壳的过程非常具体生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曾两次教学,这两次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第二册驿路梨花[重难点确定]从文体教学全程来看:《驿路梨花》是小说,而刻画人物是小说创作的特征。本文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群像,这是本文教学重点之一。其次,这篇小说之所以能打动人,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是...  相似文献   

16.
备课历程 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钻研和分析:课文的主要人物虽然是刘伯承,但是文章中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刻画沃克医生。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我的心事》是小语九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以细腻的外表和内心描写,生动刻画了三个天真活泼、心灵纯洁的孩子的感人形象。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写得又富有真情实感,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我在备课过程中,着眼于雕琢学生美好的心灵,通过自学指导,以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一、把握自学难点,认识人物内心世界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语言通俗浅显,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初步读懂课文是不难的。但是要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来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就必须在教学中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主人公大林这一自学难点,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层次之后,我设计了下面三组问题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可侧重一个方面,集中分析人物特点,教给学生写入方法,这样可以用不多的时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应使学生懂得怎样抓住人物特点写入,而难点又在理解文章是怎样描述少年闰土的特点的。作者主要是抓住外貌和性格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金蝉脱壳》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现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神奇有趣。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蝉儿脱壳的过程非常具体生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曾两次教学,这两次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考试》两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无锡光华学校陈思《第二次考试》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巧妙的构思”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本文的两个教学重点。讲清楚这两个重点并不难,但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不但让学生掌握这两个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是值得尝试的。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