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为课程改革重要评价指标的数学书面测验,一直以来很受社会的关注与诟病,大家总认为书面测验是在向"题海战术"要分数,是造成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罪魁祸首",考不出学生真正的数学素养。事实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考试命题也一直在与时俱进,它追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应和着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努力做到"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对那些"无视学生学习需要、不注重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全新评价理念。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评价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都感受到:精彩的数学课堂需要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薛峰 《当代教育科学》2005,(13):41-42,4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小学数学考试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多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好坏,显然有悖于新课标所提出的对学生评价的要求。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也由原来单纯书面测试,逐步引入面试、操作性测试、实践性测试等等。即使是书面测试,所编写的测试题也摒弃了过去只重视“双基”的局限,开始比较全面地科学地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已实施多年,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讲授仍根深蒂固,通过大量题海战术“学会”有限知识的数学学习方式仍被大量师生所惯用。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减负增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动”起来,做到“读”、“问”、“究”、“思”。  相似文献   

6.
刚从初中升学到高中的新生,数学学习的素养比较弱,再加上初、高中数学的难易程度不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恐慌的情绪。要改变以往初中数学学习中死记硬背、单纯的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将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从入学这一刻开始,怎样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如何尽可能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解答题”。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向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规律、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课程内容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 (课程功能转变、结构改革、内容改革、课程实施、评价改革、课程管理 )之一 .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显著特点是要求数学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数学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这实际上指的就是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元认知作为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能提升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从而为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也在各处生根发芽。我们多次参加其他学校的教改研讨活动,看到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处破土而出,成长壮大,或数学日记、课堂观察,或成长记录、课后访谈,或如何创设评价环境等等,各种形式不一而足。然而,这种学习评价总体给人的印象是形式多于实质,反而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笔者认为数学学习评价应注重“质”的研究,要使学习评价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改革意识,从理论以及实践上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过去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许多该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包办代替了,使学生丧失许多提高能力的机会。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做一个明智的“辅导员”,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倡导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一、为何提出“本原性数学问题”中国的数学教学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国际成就测验(IEA)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一些国内研究者的批评和质疑认为,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的做法忽略了对数学实质的学习。当前的课程改革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情景性及探究性学习,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似乎还流于形式。对此,专家提出数学教学中应该“淡化形式、注重实质”①②,要正确对待数学的教育形态和学术形态。③④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事实是:尽管一个人掌握了不少数学知识,但仍然可能体会不到数学的本质;类似…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数学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注重实践活动、注重生活教育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 举措,是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效的载体,也是强调 让学生"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 为目标,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 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以记忆为特征的陈旧的数学 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 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许多教师在数学实践中以为: 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操作的过程,就是注重了实践活动。 实际上,这是对实践活动的片面理解,我们应该在实践活动的内 容、如何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以及在实践活动中如何真正实 现生活数学的价值等方面再作一些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的钥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围绕“问题探究”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重的相关问题,提出我们在实践中得出的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16.
数学日记属于数学交流中的书面交流形式.首先对“数学日记”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概念界定,基于课程资源的视角,运用案例研究法,对数学日记展开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数学日记是一种具有交流性、反思性和拓展性等特征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理念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如何使数学走向生活呢?“课程生活化”就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课程生活化”要得以实现,还离不开“课堂教学生活化”。一节好的数学课是否只以课堂教学是否生活化为评价依据?下面通过同一内容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来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数学课堂。引例:《分式的乘除法》(北师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困扰与影响 ,数学一直被学生误解 .有的学生发出“数学难 ,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更有甚者“怕数学就像老鼠怕猫 .”如此 ,“提起数学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当前 ,基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而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 .数学教育工作者正试图以课改为契机 ,努力探索研究 ,一改数学枯燥乏味、让人厌烦的局面 ,把其转变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种“美丽”科学 .近来 ,“数学写作”日益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 .比如关于数学日记、数学周记、数学作文的研究讨论 .数学是一种文化 ,一种语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学生不满足只给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在浙江实施已经有近十年了,课程改革在循序渐进往前走.从主体上而言,新课程是为了学生学习必需的、有用的数学,为了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在做改革,值得大家肯定.比如:立体几何改变了只重视传统几何法、删减了“三垂线”等老旧知识,突出了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新方式,用独特的机械化思想,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求解(吴文俊语);浙江省高考数学压轴问题从数列、不等式在向函数、导数、不等式转变,更注重问题研究的一般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