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植被指数与杭州市热岛效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备受城市规划者关注,植被对城市热岛的影响是绿地规划的基本依据。本文利用杭州市1994年和2004年两个时相的TM影像,生成热岛分布图、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图。同时利用GIS的变化分析,直观地显示了十年来杭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绿地的分布变化。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的范围随城市扩张而增大,2004年高温区、较高温区的面积比1994年分别增加了29.6%和31.3%。1994年杭州市热岛集中在城中心,到了2004年,热岛范围已由城中心向杭州市西北部、北部和东部扩张;发现NDVI变化与热岛分布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并且NDVI值与热岛效应(亮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对城市绿地规划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朝阳市1965年~2020年热岛效应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始于1990年,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热岛强度呈激增趋势,近10年热岛强度增幅放缓,平均为0.81℃/年;热岛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热岛强度最强,春季最弱;热岛强度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间弱、夜间强,日间甚至出现"冷岛"的现象,且日变化随季节和年份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特点,冬季热岛强度日变化最为显著,有明显的正值中心和负值中心,近5年日间热岛强度负值时段有一定缩短。  相似文献   

3.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反映城市化对城市居住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利用Landsat TM/ETM+数据反演了沈阳市地表温度和城市热岛强度指数,根据热岛强度鉴别并提取了强热岛区,通过不同时相的反演结果研究沈阳市城市热岛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沈阳市强热岛区的面积已经从2001年的344.50km2扩大至2010年的385.04km~2。热岛的空间分布范围与城市建成区的轮廓相吻合,其范围随着城市建设和新建开发区的发展不断增大,并且在西南和东北方向为主要增长方向。  相似文献   

4.
典型重工业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以唐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选取唐山这座典型重工业城市,以地震后的气象资料(1977年-2006年)和2006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对比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热岛效应特征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1977年-2006年间热岛强度平均为0.51℃,最近10年热岛强度平均为0.82℃;②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夜热岛"强于"日热岛",变化幅度为-0.1~1.5℃。一年中夏秋季节热岛强度比冬春季节热岛强度明显,其中夏季最为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0.16~1.16℃、0.12~2.44℃、-0.09~1.49℃、-0.27~0.95℃;③唐山市上半年(1月-6月)的热岛强度高于下半年(6月-12月),气温跃变后唐山站与周围各站之间的热岛强度均大于全系列热岛强度;④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重工业比例)也可能是影响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典型重工业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宇  余淼  王璞  武瑞焕 《资源科学》2010,32(6):1120-1126
本文选取唐山这座典型重工业城市,以地震后的气象资料(1977年-2006年)和2006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对比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热岛效应特征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①1977年-2006年间热岛强度平均为0.51℃,最近10年热岛强度平均为0.82℃;②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夜热岛”强于“日热岛”,变化幅度为-0.1~1.5℃。一年中夏秋季节热岛强度比冬春季节热岛强度明显,其中夏季最为明显。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为-0.16~1.16℃、0.12~2.44℃、-0.09~1.49℃、-0.27~0.95℃;③唐山市上半年(1月-6月)的热岛强度高于下半年(6月-12月),气温跃变后唐山站与周围各站之间的热岛强度均大于全系列热岛强度;④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重工业比例)也可能是影响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万本 《科技广场》2015,(1):231-234
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十分复杂,迫切需要一种能对土地时空复合图形信息直观表达的方法,而地学信息图谱就成为其中最有利的方法之一。本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利用淮南市1987年、2005年两个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源数据,结合RS与GIS相关软件和DEM数据,生成系列时空融合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对淮南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5年,淮南市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水系变化呈现一个平缓的递增变化,居民区的变化主要变化递增明显,独立工矿占城市面积比例虽然不大,但是变化也是明显增多,农林耕地在发展的矿业城市下呈现出大幅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西藏改则地区冬夏地表热平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西藏改则1999年11月和2000年8月两个月的自动气象站每天24小时次的辐射观测值及温度、湿度、风速等梯度观测资料,分别采用波文比方法和拖曳系数方法计算改则冬夏两季的地表湍流热通量,就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局限性、应用条件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则冬夏两季的波文比具有日变化,也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发现,高原上感热、潜热总体输送系数(CD)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因此在用拖曳系数方法计算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时,采用恒定的总体输送系数会造成较大误差。文中还对改则地区CD系数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主要运用了i-Tree模型对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环西湖的行道树进行生态效益的分析,统计并量化了2016年杭州市环西湖行道树的改善空气质量、固碳释氧、截留雨水径流、节约能源四个方面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杨公堤、南山路、北山街、湖滨路和苏堤道路有行道树10种,共计2733株。其中悬铃木占整个行道树树木总数的70.44%,行道树总体健康状况良好,环西湖行道树年生态效益价值398.53×10~4元,单株行道树加权平均效益为1928元。本研究可为城市行道树种筛选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3年和2015年的聊城市Landsat 5和Landsat 7采集的TM和ETM+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对聊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热岛效用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聊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热岛效用发生的地域面积也有了明显的增加。自2013年以来,聊城市的热岛效用发生区域面积共增加了536.28 km2,热岛效用在聊城市内发生的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从强到弱为:临清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冠县阳谷莘县东昌府区高唐东阿茌平。聊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得热岛效用发生的区域分布更广泛,其中居民区和工矿企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地方也是热岛效用变化最大的地方,两者之间在空间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消除由于时相差异造成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值的不可比性;用2km格网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表征土地利用格局,以中国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并呈增强态势、市区总体地表温度升高。各用地类型随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地表温度相互间差异变小,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的作用增强,水体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减弱,热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正栋  蒙金华 《资源科学》2013,35(6):1261-1267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特征之一,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应用Landsat-5 TM图像的TM6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20m),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行星亮度温度,结合GIS和CAD技术分析了广州市的“热岛效应”空间格局和特征,规划了城市降温通道.得出以下结论:①广州市城市热岛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在中心城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岛,中心片区城中村热岛效应强烈,城市绿地和水面“冷源”效应明显;②规划了广州市市区范围内的降温通道,形成了以珠江沿线为主轴、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状降温通道格局;③充分利用丰富的绿地、水域以及降温通道的作用降低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12.
张新乐  张树文  李颖  谢云峰  匡文慧 《资源科学》2008,30(10):1564-1570
基于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反演长春市的地表温度,分析长春市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定量描述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地表温度特征,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组合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论如下:①长春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在城市热岛内部,地表温度差异也很显著;②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地表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平均值排序为:工业用地>道路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建筑>其他用地>公共设施>绿地>水域;③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影响城市热环境,随着500m×500m格网内所占面积比例的升高,不同用地类型的平均地表温度呈现出显著差异;④植被和水域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含有绿地或水域的格网,随着二者面积比的增加,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温度降低的过程可以用线性方程模拟。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的绍兴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andsatTM影像,根据亮温计算公式,由灰度数据反演绍兴城区亮温;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城区热岛图。热岛特点表现为绍兴城区整体上呈一热岛分布区,形成岛屿状的高温区域,高温中心集中于城区。由于绍兴市广泛的水域分布,对城市热岛影响明显,表现出高温区域与低值区域交错分布,说明城市水域能有效地降低地表温度和缓解城市热岛。将热岛图与绍兴市地图结合,发现绍兴市城市热岛面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扩大,但强度没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2,34(10):1972-1979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如何定量评价"两型城市"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脱钩分析模型探讨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和废物排放的相关关系及脱钩程度,以定量评价南昌市1991年-2010年"两型城市"的发展,结果表明:①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05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均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1996年-2000年和2006年-2010年分别为强脱钩和弱脱钩,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目前南昌市实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但未能抵消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②尽管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环境的压力不减,但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10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废物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尤其以1996年-2000年为强脱钩状态,这说明南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南昌市在"两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的同时,以半导体照明、光伏、服务外包三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江丽  杨宏伟 《资源科学》2013,35(11):2202-2208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开发是优化新疆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解决"旅长游短"问题的关键,文章运用分形理论测度样本景点的随机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评估核心带动地区喀什旅游圈景区系统结构的紧致度和均衡度水平。分维数据显示:以喀什市为中心的旅游圈方圆240km范围内景点系统呈多嵌套分形结构;方圆170km范围内样本景点呈随机聚集态分布,景点布局基本均衡但聚集分布的密度偏低。该结果表明需要着力优化喀什旅游圈的景点布局:①增加A级景区数量,适度提高喀什市核心旅游圈景点分布密度;②加快开发新的中心性景区,即选点打造喀什地区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构建双中心结构大旅游圈,从分形结构特征看泽普县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为比较适宜的区位点。从全产业带上看,对阿克苏和巴州等地区布局若干5A级景区创建点位,形成分布均衡、结构紧致的多层级中心地空间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秦倩凝 《科教文汇》2013,(5):201-203
城市是人口、经济等各种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开始追求城市个性的塑造。城市风貌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相互交融的产物,如何塑造出独特的城市个性需要加深对城市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安徽省会合肥市为例,分析了合肥市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阐述了两者在合肥城市个性塑造中的具体应用,并为塑造合肥这个城市的个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城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共选择了2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1991年、1994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1997年与1991年相比,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35%和12.23%,若不加以重视,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必须从人口数量控制、用地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4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广西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县 《资源科学》2007,29(6):199-205
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粗放使用能源和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西部一批新兴的资源型城市迅速兴起,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指出百色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矿产资源(主要是铝土矿),属于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百色市经济增长对有限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并以循环经济耦合链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角度对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作了设计,提出建立不同区域层次的横向一体化、链接不同产业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模式、集群式循环经济产业区模式、工农旅游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武汉都市区绿地破碎化格局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利民  肖丰涛  许刚  卢延年 《资源科学》2015,37(8):1650-1660
基于武汉都市区1989年、2001年和2013年三期Landsat影像,选取景观格局指标反映绿地破碎化程度;利用梯度分析刻画绿地破碎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景观格局指标总体特征表明:在城市扩张压力下,都市区绿地面积比例由82%减少为62%,绿地景观破碎度明显上升。梯度分析表明:1989-2013年,各缓冲带上建设用地比例逐年上升,而绿地面积比呈下降趋势;主城区建设用地破碎度下降,高破碎区向三环线外转移;耕地破碎度在各缓冲带上逐年上升,且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耕地破碎度降低;而林地破碎度略微下降,城市扩张对主城区外土地利用景观影响加剧。关联分析表明:城市扩张强度向主城区外推移加速,耕地破碎度变化强的区域向三环线外转移,而林地破碎度变化强度呈显著的时空分异特征;城市扩张在数量、格局及强度方面与绿地破碎化格局显著关联。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