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生考试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 ,那就是越临近考试 ,心情越紧张。紧张是一种情绪状态 ,即焦虑。“考试焦虑”大多数同学或轻或重地都体验过 ,在当前“一卷定终身”的高考模式下 ,“考试焦虑”可以说是我们学生的职业病 ,大量的心理调查表明 ,在所有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情绪中 ,“考试焦虑”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所以 ,我们认识“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了解“考试焦虑”的心理形成过程 ,掌握“考试焦虑”的心理调适方法 ,无疑对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习成绩大有裨益。一、“考试焦虑”对学习的影响“考试焦虑”程度有轻有重 ,按焦…  相似文献   

2.
如今凡事讲“快乐”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一些学校和老师也大力提倡“快乐学习”,“快乐考试”。据报载:山东省某市不少小学在期末考试时就进行了所谓的“快乐考试”。这是一种“无考试时间,无固定考场,无标准答案”的考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不害怕考试,而是像平常学习一样宽松自由。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原本并不知道什么所谓的“标准化考试”。考试嘛,很简单,找一两个人出一套题目拿给学生做。然后老师给一个分数就完了。在学习外国的同时才发现还有“标准化”考试一说,中国人才明白什么“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分别。为了追求科学性,追求准确性,在“风”的推动下,“标准化考试”飞遍神州大地。客观性试题铺天盖地。到底什么是“标准化考试”?应当怎样认识和评价标准化考试?有人说,标准化考试是当前语文教学问题的病根,这种评价公正吗?  相似文献   

4.
幽默10则     
作弊“杰姆考试作弊被抓到了,你听说了吗?”“是怎么一回事?”“他考试时,用手伸进衣服里数自己的肋骨。”“那又怎么了?”“那是人体解剖课考试。”  相似文献   

5.
“提裤”     
边际 《中国考试》2007,(11):1-1
做个有失文雅的比喻,题库就是“提裤”。 其实细想起来,这个比喻也不无道理。如果我们将考试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那么前一个阶段相当于“裸考”,后一个阶段就相当于“裤考”。“裸考”是指一次命题对应一次考试,主要是对传统考试而言,“裤考”则是多元命题对应多元考试,主要是对现代考试而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考试的艺术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次考试:升级考试,升学考试,评级考试,职称考试,出国考试,…… 考试不仅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方式,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当然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客观评价标准化考试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中国人原本并不知道什么所谓的“标准化考试”。考试嘛 ,很简单 ,找一两个人出一套题目拿给学生做 ,然后老师给一个分数就完了。在学习外国的同时才发现还有“标准化”考试一说 ,中国人才明白什么“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分别。为了追求科学性 ,追求准确性 ,在“风”的推动下 ,“标准化考试”飞遍神州大地。客观性试题铺天盖地。到底什么是“标准化考试” ?应当怎样认识和评价标准化考试 ?有人说 ,标准化考试是当前语文教学问题的病根 ,这种评价公正吗 ?新时期 ,语文教育界响亮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高考、会考的设计,本质上都是基于学科的学业成就考试,都不会改变应试竞争的状态。而所谓多元评价或多次机会的改革,也不会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态。就目前国情,“多元化或多种类考试”只会促使家长不放弃任何一种考试。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措施是用“学能考试”替代所谓“不超纲的学业成就考试”。真正的无法复习的考试就是“学能测验”,当然编制学能测验的成本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9.
一、“2004年语文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必须体现“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不能超越“大纲”的基本要求。但“大纲”与“说明”制定的目的又完全不同。“大纲”旨在指导教学,“考试说明”则是规定并指导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语文考试。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看来,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检测和选拔方式;但在理论上,“考试公平”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考试如何才能“公平”? 考试的公平性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今天,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考试是“天然公平”的。几乎没有人会否定“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是英雄,是好汉,考场上见”之类的说法。如果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被拒绝入学或录用,受试者大多并无怨言。但是,许多西方人并不认为考试是“天然公平”的。一个美国人因某项考试成绩不佳而被拒之于校门、厂  相似文献   

11.
考试与教学     
考试是一门科学。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绝不可缺少的环节。决不能把考试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同起来。 办教育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考试。初中版《中学考试通讯》的问世,无疑将对转变考试观念,深化考试改革,发挥考试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回答是肯定的。考试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考试是教育质量的一种监控评价手段,是对知识、智力、技能的一种测量,具有评价、诊断、反馈、预测及激励功能;考试是检查学生水平和素质的一根标尺;考试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方法。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考试一直沿用至今。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合理、更易操作的方式来代替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两句被批判过的顺口溜其实并不为错,关键是必须“考”得“合理”,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思路。素…  相似文献   

13.
农大明  曾哲  伍东波 《广西教育》2024,(1):28-33+78
2023年起,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为改变近年来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回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什么考,依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核二融三层四维”命题理论框架。“一核”即一个核心,指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立德树人、依标命题、素养立意、教学导向的命题指导思想为核心;“二融”即两种考试的融合,指的是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升学考试两种考试的融合;“三层”即三个层级,指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难度三个层级的命题要求;“四维”即四个维度,指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的情境、知识、任务、思维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回答是肯定的。考试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考试是教育质量的一种监控评价手段,是对知识、智力、技能的一种测量,具有评价、诊断、反馈、预测及激励功能;考试是检查学生水平和素质的一根标尺,考试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方法。无论在我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考试一直沿用至今。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比有效的易操作的能够代替考试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两句被批判过的顺口溜其实并不为错,关键是必须“考”得“合理”一点,必须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5.
也谈考试     
田桂芬老师在《漫谈考试》一文中(见本刊八○年第九期),对考试的概念和考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所作的阐述,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滥用考试这一“法宝”的原因所作的分析,则不尽全面。我以为,“有的教师把考试当成推动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并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层层统考”。教师为了应付“层层统考”,不得不跟着做。“一周内进行四门课的测验”不算典型,每天一门连续测验的现象,在“层层统考”压力下并不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湖北教育》2010,(7):48-49
考试频率:“一年七次,一次三小时”与“一年一次,二至三天”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美国高考一般指的是SAT。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七次,考试时间三小时。  相似文献   

17.
考试究竟应该体现谁的意志,对这一问题审视的角度不同,认识不同,答案自然各异。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实然的考试”与“应然的考试”相统一。而在考试实践中,这种统一就是要坚持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时间如流水,流动意味着发展,变化。1978年恢复全国高考统一命题,到1988年巳历十一年。回顾这十一年试题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有两个制约着命题的因素:一是语文教学大纲的制订和修订,一是向标准化考试靠拢。影响极大的全国性考试所发生的变化,自然会促进教学观念的变化和发展。先谈向标准化考试靠拢的问题。“标准化考试”对我国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一件比较陌生的事物。一种社会影响很大的新事物出现,往往会产生过于强烈的心理效应,对标准化考试也是如此。现在许多人把“选择题”和”标准化考试”等同起来,甚至用”标准化考试”作为“选择题”的替代语,这是用局部特征掩盖了实质,是一种误解。标准化考试是在现代科学认识(包括教育观点)和手段(包括教学方法和科学技  相似文献   

19.
一、高学历社会的实态与问题 每年,一到高考的季节,“考试地狱”问题就成为众目之的。很多人发出议论说,为了解决“考试地狱”问题,必须首先废除“学历主义”。其论据是,由于大企业实行看重学历的工资制度和雇佣制度,很多人为了追求好学历,就都去报考那些名牌大学,这才出现了“考试地狱”。他们的结论是:为了解决“考试地狱”问题,必须让大企业放弃“学历主  相似文献   

20.
学生当中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学谣”“: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言语间透出了应试教育体制下正处于“被动挨打”地位的学生的酸楚与无奈。而如今,那些素常惯以“考试”为法宝对付学生的老师们竟也大都落入了各种各样、各级各类考试的“围追堵截”之中。对于久经考场、百“考”成钢的教师来说,对付一场两场考试应当说是件驾轻就熟、不在话下的事。难就难在众多考试纷至沓来,且所考内容又多是学生时代未曾领略或只接触了点皮毛的。而这类考试凭临时突击又是难以侥幸过关的。考试虽然繁多,却由不得你有丝毫疏忽,因为这类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