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鬱”和简化字“郁”字在《说文解字》中是两个不同的字,检索历代字书、辞书、韵书,以及研究成果,从字形发展、义项和叠字等历时层面来考察“鬱”和“郁”字的异同,从共时层面观察现代方言中的“鬱”与“郁”,确认“鬱”与“郁”字在古代是音义不同,但又在义项上部分相通的字。现代虽将“鬱”简化为“郁”,但方言中仍保留着二者的不同之意。  相似文献   

2.
怀化话的“着”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现代汉语中,“着”字的音读和语法义项最为复杂多变,而怀化方言的“着”字更为复杂,令人难以把握。本文在分别列出怀化话“着”字全部音读和义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与北京话不同的音义及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近现代汉语中,“着”字的音读和语法义项最为复杂多变,而怀化方言的“着”字更为复杂,令人难以把握。本文在分别列出怀化话“着”字全部音读和义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与北京话不同的音义及语法作用。为了叙述的方便,兹将怀化活的“着”率按音设及语法义项分为六类,并分别标记为着l、着;、着。、着。、着5、着。,用拼音字母和国际音标(加方括号表示)同时标音,声调调值用角码数字标记。有些义项在举例时引用了部分古代文学作品语句,并不说明那些例句中的“着”字读音与怀化话相同,只是用怀化话与之观照,其应用形式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证本字或考证字音的来历,并非单纯为了确定某个字的写法读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做一些历史比较工作,这对于了解汉语方言分化演变的历史,弄清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都很有好处。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尽可能多的现代方言材料以互相对比和印证才行。比如,徐州话里称双胞胎为“suar_(51) suar”,从意思上看,这个“suar~(51)”可能就是“双”字的儿化,可是“双”通常读作阴平,徐州话这里要读作去声,去声这一读法是否有来历,就要稍加探索。《集韵》去声绛韵,生母,“双,相偶也”,朔降  相似文献   

5.
汉语“着”字在陇南方言中有着较多的变体及用法,其中绝大多数用法和现代汉语“着”字的用法相同,另有一些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区别,试就陇南方言中“着”字的各种变体、用法及其来源作一简单叙述,并着重探讨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方言不仅能用来考证古音,方言词汇同样保留着古代文化的遗迹,亲属称谓往往是对古代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映,方言中的一些特殊亲属称谓尤其是。沾化方言的特殊亲属称谓“奶”,既保留了“奶”一词在语义发展过程中某个早期阶段的状况,又是古代社会伙婚制婚姻形式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7.
永州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大多在永州方言中还作为日常口语使用。文章继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之后,对永州方言中的另一些口语词进行了本字考释。  相似文献   

8.
内蒙汉语方言,主要指大青山前后及黄河流经内蒙西部的广阔平原地带的地方语言。内蒙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别。就语音中的声调而论,普通话是四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而内蒙汉语方言是五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内蒙汉语方言中存在和运用着大量的入声字,而这些入声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声韵,其中也有不少变异。本文依据现代内蒙汉语方言中入声字的实际声韵,把它们归结为“(?)”和“(?)”两个韵部。现将这两个入声韵部的韵字及其在“爬山调”和“二人台”剧目中的编词谱曲法,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在黄冈方言中,“着”可附在时间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具有动词性的“着”字结构,相当于“等到……以后再……”或“等到……再说”。成都方言“哆”字结构与黄冈方言“着”字结构性质相同,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哆”、“着”都不是“再说”衍生出来的;关于“着”的来源,杨永龙(2002)所说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 ,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 ,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 ;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 ,“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 ,“玩”可以带“着”“了”“过” ;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 ;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何谓“尖团音”普通话里读 j、q、x 三个声母的字,从历史上看还有两个不同的来源,简单地说,一部分来自古代读 g、k、h 声母的字,比如“胶”,读 jiāo,但有的方言中读 gīao,“吓”,普通话读 xià,但也保留了 hè音;另一部分来自古代读 z、c、s 声母的字,如“积”,普通话读 jī,而在方言中读 zī,“妻”,普通话读 qī,有的方言中读 cī。前者即为团音字,合者即为尖音字。再如:“京、轻、兴”与“精、青、星”,这两类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是没有区别的,即京=精,轻=青,兴=星。但是,在  相似文献   

12.
王翠红 《文教资料》2013,(31):163-165
徐州方言隶属北方方言,虽然接近于普通话,但是亦有一些其自身的特色。本文着手于徐州方言最富特色的形容词词缀“不”,试图分析其在构词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淄博方言中歇后语"老奶奶上树——欠撮"为引子,就"撮"字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错误的义项进行考证,证明"撮"字正确义项应为"托举"。  相似文献   

14.
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玩”可以带“着”“了”“过”;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花"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得很细,达19个义项。可以用隐喻和转喻的思路分析义项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刻理解各义顶的含义。可以对各义项的组词进行排列对比分析及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从而感受到"花"字在汉语系统中的丰富和繁杂使用。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一些重要义项未能概括,对一些组词中的"花"义未作说明,还有构语上的一些新义未能纳入。建议应该合并几处义项,并将"图案"义列入"花"的义项,并慎重对待方言义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电视连续剧《军歌嘹亮》中“整”字这一东北方言词的用例说明,揭示了“整”字在东北方言中所具有的“万能”功能。认为,随着一些艺术家将东北方言艺术小品带入春节晚会和电视中以及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的有着浓厚东北方言色彩的一系列优秀电视连续剧,东北方言中的“整”字会象“搞、弄”一样进入到普通话的行列中去,并取代“搞、弄”。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本文运用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的“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各义项间的联系及其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做更系统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8.
在语音的古今演变中,入声字的演变最引人瞩目,在演变过程中,入声字被分化到平、上、去三声,因此有"入派三声"的说法。江淮官话、吴语、粤语、湘、闽、客家、赣六大方言还保留着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却没有入声。将长沙—岳阳地区方言中的常用词汇特别是入声字读音与唐诗中相关词汇的读音做一对比,可以探求到长岳片语言词汇的发展历史,及中古入声字在其中的保留情况。  相似文献   

19.
修武方言属于晋语获济小片,修武方言保留了入声韵和入声调;调查古入声字在修武方言中的读音,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二的古入声字在修武方音中还保留入声,保留入声的字中,古清声母字占多数.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方言里,无论保留入声的陕北还是不保留入声的关中。“弱着缩”等少数古入声字除了入声或舒声阴声韵的念法,还有[aη]组阳声韵的读音。我们认为,这些药韵、屋韵字的[-η]尾是由古入声韵尾[-k]转化而来。“麻将”来自“麻雀”。“雀”为药韵字,南方“雀”与“将”同音,与陕西药韵的“着弱”读[aη]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