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可见,惩罚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惩罚了学生就极大可能违背教育规范,甚至就是违反教育法,这让教育者在实践工作中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罚"还是"不罚"?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要实现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过渡,"只能惩罚,不能体罚"的观点,究竟应该如何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诫过我们:"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和成熟的时期,可塑性很大,他们既需要教师的激励和关爱,更需要教师的"修枝去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教师一味地宽容和姑息会助长他们的不良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教育的一大失败."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是赏识教育的补充,虽然不广泛提倡,但运用恰当,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科学而适度地运用"惩罚"手段是可行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惩罚"教育是爱心关怀的另一种教育方式,是"另类爱心"教育,本文就"惩罚"教育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罚?有的人认为应该,有的人认为不应该.真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我看来,如果说学校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的话,那么,实施惩罚就务必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其实,惩罚的手段使用得好了,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请看下面三个"惩罚"事例.  相似文献   

7.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的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从而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是一种硬性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施爱教育,它和所有的教育一样,都是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的,只不过惩罚是一种特殊手段的施爱教育罢了。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说服教育为主的柔性教育相辅相成,是缺一不可的一种教育手段。一、惩罚教育的原则惩罚作为教育方式的一种,手段特殊,既要使学生在惩罚中得到进步和提高,又不至于因惩罚而积聚愤恨情绪,以致伤害学生。所以,教师在使用惩罚教育时必须谨慎行事,掌握几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教育传统中有很多关于"惩罚"教育思想的论述,现简要述之.作为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的起点的<周易>蕴涵着丰富复杂的内容,其中的教育思想有着很高的价值,其中从严施教的师道观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蒙·初元>:"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缺乏清晰的理解,人们走进了教育惩罚的误区.体罚不等于惩罚,把"体罚"等同于教育中的"惩罚",在逻辑上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惩罚作为一种德育手段,是从学生身、心两方面促其改过自新,奖惩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奖惩并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0.
在"人本"教育思想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但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  相似文献   

11.
洛克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惩罚思想,他反对体罚,重视惩罚及惩罚的替代方式等对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洛克的教育惩罚思想启示出发,我们应适当地引入惩罚这种教育手段,正确认识惩罚的教育意义并注意惩罚的替代性方式以及对惩罚的"度"的把握。本文试图分析《教育漫话》中教育惩罚思想,通过其中教育惩罚智慧探讨其对当今学校教育惩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教育有关的谚语和俗语是反映乡村社会关于儿童教育的"理".家长和教师对这些"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信仰.这些"理"倾向于支持亲师的权威和惩罚学生,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笼罩着恐惧气氛.免于恐惧的教育是儿童幸福生活的起点,而合道德性与合法的教育是儿童免于恐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教育在坚持"教育性关怀"原则下,通过"当头棒喝"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惩罚、集体惩罚和制度惩罚是三个比较理性的惩罚方式。  相似文献   

14.
拓宽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从如何正确运用惩罚、怎样的惩罚才是合理的、适度的等,上升为讨论实行惩罚后的效果以及学生对惩罚的认同如何.通过研究实行教育惩罚后的实效性与学生认同感,并通过资料的收集和问卷调查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结果发现在学校现有的惩罚处理中,越是严厉的惩罚,再犯的比例就越低,效果越好,教育惩罚的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学生也能认识到这点,但是让学生对具体的违纪行为作惩罚处理的判断时.他们认为合适的惩罚与已有的惩罚相比都有偏轻的倾向,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惩罚的宣传.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修订"学生管理规定"时,不仅要进行"调查研究",而且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通过定量的分析,充实完善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一句名言:"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现行的教育中,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用的直接手段有: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等,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拾"惩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去内蒙古一所学校讲学时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不少教师惊讶不已,现在谁还敢批评、惩罚学生啊!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罚的异化和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展开着激烈而长久的争论.对于惩罚的本质和功能仍存在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教育领域中惩罚的滥用仍普遍存在,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引进"异化"一词,拟对教育惩罚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理念的升级,惩罚教育愈来愈被鼓励教育、赏识教育替代,渐渐淡出了教育市场.这应该是可喜的进步,但是我们做事经常表现出非此即彼、非左即右的两极化倾向.几年来,教育领域由于几乎放弃了惩罚教育,谈"罚"色变、战战兢兢,于是种种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教育出现各种尴尬局面,于是提醒我们要重新认识惩罚教育、审视惩罚教育的价值.把...  相似文献   

19.
梁红梅 《文教资料》2008,(3):143-144
举国上下反对体罚教育的今天,许多教师"闻罚丧色",不敢对学生施以惩罚教育了,造成了教育力度的不足.分清惩罚与体罚的界限,适当运用惩罚手段于教育,对于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学场域中并非所有的教育惩罚都发挥了教育功能,有些惩罚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术,如果使用不当,易于异化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成为奴化学生肉体和心灵的工具。我们应理性审视教育中的惩罚,走出"滥用惩罚"的误区,探寻惩罚的张力和实践限度,回归"惩罚"本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