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价值观不仅受到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个体自身的心理结构。本研究以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为框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多重并行中介模型,探讨人格特质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机制。基于3840份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特征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特质显著影响政治价值观,权威主义人格和社会支配倾向在人格特质和政治价值观之间起中介作用,教育水平不仅能调节权威主义人格和社会支配倾向对政治价值观的影响,还削弱了人格特质通过权威主义人格和社会支配倾向对政治价值观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讨论阿多诺与黑格尔的哲学关系,认为两间有本质性差异。阿多诺哲学批判并否定了黑格尔的同一性思想,那种把阿多诺视为20世纪黑格尔主义伟大复兴支魂重要人物的看法,是对阿多诺思想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一文,从“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等抽象概念出发,断言魏书生具有“权威主义人格”,其语文教学思想是唯技术论的应试教育思想,这一断言缺乏立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故不能成立。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总体上应归属于素质教育的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6.
对权威主义问题的关注,在双全意义上构成法兰克福学派的权威主义研究的理论背景:一方面是路德以来权威问题上的理性或非理性理论传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德国历士传统中源远流长的权威主义或反权威主义主张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右翼权威主义出发进行研究,分析其与刻板印象的关系,将右翼权威主义、群体实体性、他人刻板印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出右翼权威主义对他人刻板印象中的工作能力和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群体实体性可以作为右翼权威主义与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中介变量,并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建构的重要一维是对康德先验理性中非同一性的强调。康德意识到现代理性主体主义使人陷入非理性和不自由的危机,并力图通过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和严格的理性划界来拯救人的自由和尊严。阿多诺重新强调康德批判哲学中先验理性蕴含的非同一性要素,批判启蒙理性在现代社会倒退为权力支配的同一性,并结合社会批判和心理学分析否定了道德普遍主义的观念性。通过对康德先验理性哲学体系的批判性重构,阿多诺重新确立了非同一性对于经验主体和个性自由的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人格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具有本质主义的特点。社会建构主义站在后现代的立场主,对本质主义的人格预设提出质疑、认为现有的人格概念只是一种假定,一种用以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假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格是“关系”的反映,是社会身份的体现,是一种“过程性存在”。对这一新的人格理念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笔者做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0.
谢镒逊 《中学教育》2011,8(1):122-125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权威时常和权威主义混淆在一起."民主"、"自由"以及"平等"等教育理念也将矛头指向教师权威.实质上,教师权威总是作为权威主义的"替罪羊"存在,权威主义才是教育过程中的真正敌人.相反,教师权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权威主义到教师权威,是为教师权威正名的过程,也是对教师权威重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