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女性散文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散文写作技巧上,女性作家开辟艺术新境界的理论主张得到了最全面、最细致、最深入的演示,这是她们依托散文艺术表达的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并在"散文革命"的历史印痕里镌刻下女性精神探求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林海音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女人身上,以女性的婚姻、恋爱、家庭生活为内容,讲述了各种不同婚姻形态下的悲剧故事。林海音直面"女人不幸"的社会现实,其作品向我们揭示了无论在旧式婚姻、新式婚姻还是婚外恋形态中,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皆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林白、陈染和卫慧是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代表女作家,她们的作品进入个人的私密空间,描写女性的性体验、同性之恋和自恋等话题,大胆袒露女性个人的心理体验及探索女性的隐秘世界,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张扬及对传统的反叛。卫慧的作品在精神内涵和语言风格方面与林白、陈染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古典文学中涉及婚变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魅力折射出时代风气下妇女命运的变迁。在专制礼教思想尚未产生的先秦时期,女性在婚姻中有较多的自由和保持自我人格独立的可能;在专制礼教社会,婚变后的女性则表现为更多的无奈,她们无力与残酷的时代风气进行有效的抗争,她们更多的选择结束生命来表达对自由爱情婚姻的渴望;当民主自由思想渐入人心,专制礼教思想被怀疑乃至否定,纯朴、自由民风回归,人文关怀复苏,求利实用主义思想产生时,婚变后的女性再次有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的权利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女性形象丰富 ,主要分为家庭中的太太和家庭中的小姐两大类。家庭中的小姐又分为 :旧式小姐、从封建家庭里走出来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仍落入旧苑的女性、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各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和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其女性形象几乎都面临着生存与婚姻不幸的困窘与危机 ,她们骨子里仍然是男性的依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毛在中国大陆读者眼中,成为最富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学者们纷纷从生命意识、流浪情怀等角度,解读那漂泊世间的女子和出落凡尘的灵魂。笔者立足女性视角,品析三毛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的自由、独立、悲悯等女性意识,并探究三毛作品中传统与现代两种女性意识的交织,借此探究20世纪末中国女作家女性意识进退之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东北沦陷时期的女作家是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生存的亲历者,她们饱食了家庭中的悲剧、目睹了社会中的不幸,因此,她们在作品中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同类,以一种同情、关照的态度给予她们情感,用一种如同己出的同位关怀表现东北妇女的命运,在她们自然存在地位与社会存在位置中间思索,领悟出她们生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专栏论文,选取七位代表性女作家进行个案分析,集中思考了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家庭婚恋议题书写,由此勾勒出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内地对宋庆龄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政治角色,而对其女性角色的发掘尚不完整。私人书信文字资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丰满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宋庆龄。青少年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生活教育环境使宋庆龄初步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独立女性形象。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带着对理想的坚持,怀着对生活、自由和幸福追求的执著,在理想的道路上独行,诠释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现代"女子对革命理想与传统生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的生活历程不仅诠释了20世纪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路径,也成为中国女性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李昂在其婚恋小说中,从"性"角度切入,塑造了一系列陷入婚姻情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无论是被生存所迫进入婚姻而受尽折磨,还是在两性相处格局里追求爱情但始终不得,或是在征服男性过程中被自我异化,都无法摆脱被侮辱、被损害、被吞噬的命运。女性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难以摆脱男权阴影遮蔽的事实,也特别揭示了妇女实现社会解放和自我觉醒的艰难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
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深刻的社会转型中 ,作家于坚恪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在众多洋溢着自然色彩、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作品中 ,深刻地袒露了他亲近自然、回到事物本身、关注人类命运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2.
道德变革是五四思想文化运动中最为沉重的话题,也是新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冯沅君,以叛逆的爱情为旗帜,追求“人”的意志自由,高扬“五四”提倡的“人的道德”。但是,由于五四先驱者们道德变革思想理解的局限,使得冯沅君及其笔下的女性在反叛旧道德、追求新道德的路途上,表面呈现绝决勇敢的姿态,其实深陷怯懦。  相似文献   

13.
与汉族书写相比,台湾原住民文学的书写尤其是女作家的书写属弱势的一环。上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女作家书写中的身体、情欲主题是女性找回自主书写权的表征之一,但这种以女性私领域为出发点的书写并非惟一的女性文学出路。台湾原住民女作家的书写内容几乎整个涵盖在女性生命史的书写之中。对部落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有意识书写者应属排湾族女作家利格拉乐.阿乌。而对部落文化特质的使命感,无论男女作家的文本中都可窥见。以私领域的书写方式介入族群文化议题,以个别女性活动记忆为出发点的描写,展现了女作家文学不同于男作家的特色。以早期女性主义批评者的观点检视原住民女作家作品,性别位置对于作品的确产生了相当影响。统整原住民文学发展的现状,以女作家作品为焦点,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荷"是古今作家爱歌咏的对象,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对"荷"的歌咏可以从六个方面来分析歌咏"荷"之形态美;借"荷"写爱情;以"荷"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荷"喻女子;借"荷"抒羁旅之愁;借"荷"的品质言志.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文言小说中刻画了大量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妒妇形象,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主动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表现出了对人性的自觉.对爱情、婚姻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而在文化、国力极度繁荣的唐代,妒妇的出现是存在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16.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美,美就美在生动地展现了解放军战士对故乡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使命的忠诚,所以,他是一曲优美的革命战士情怀的颂歌。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呈现了悠久灿烂的古现代中华文明,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与奥运精神互动交流。分析认为,开幕式呈现的中华文化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和为贵”的诉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放的姿态,与奥运文化的团结、和平、奋进、和谐、交流等精神相通互补。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及新文学运动前后 ,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态演进的关键时期。西方叙事诗学及其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抒情文学中心地位的式微 ,使当时的”新体”叙事诗创作及其理论批评 ,呈现出新的创作形态与艺术追求。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白话叙事诗”及其创作形态的出现 ,为中国叙事诗艺术现代文体类型的确立与理论批评体系的重构 ,规定了基本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艺术的发展状态与黑格尔的艺术宿命论是不谋而合的。“诗性的气质”在20世纪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具体的艺术实践者那里是一种错位的存在。“荒寒、冷硬”是当前整个文学界的普遍性的美学追求,这一现状既是艺术的悲哀,也是艺术家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张洁发表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曾引起很大争议,对立双方主要从婚姻道德角度进行褒贬。1990年代,此小说又被评论界从女权主义角度重新阐释。到了21世纪,人们又开始呼唤其中所表达的理想爱情。该文通过对其过往研究的总结分析,认为它既不限于道德探讨,也不单纯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而是人类情感困境的诗意表达,具有生命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