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台湾女性文学研究,是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专栏论文,选取七位代表性女作家进行个案分析,集中思考了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家庭婚恋议题书写,由此勾勒出1949年以来半个多世纪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2.
台湾原住民族传统射箭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原住民族大部分居住于山林,农耕之余兼行狩猎采集,故射箭乃原住民族传统生活中重要生活技能。使用弓箭提升狩猎的效率,丰富且充足食物供给,加速文化进步,射箭也被当作体现阳刚之美的表征。文章以体育史学、社会学与地理学等跨领域统合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梳理出台湾原住民传统射箭运动的变迁历程;同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目前射箭运动之空间分布与特色。以原住民族传统射箭活动变迁发展来探讨当代台湾原住民族在面临生活环境更易与适应现代物质文明的转变中,如何通过射箭活动建构传统文化的延续,并探讨新世代接触传统文化的路径。以求探寻以传统射箭运动为载体的原住民传统文化历久不衰的文化动力,以及现代原住民族和传统文化连结的显明表征。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扬的女性解放思潮,首先开启了女性文学诞生的时代风尚和社会背景;中国女性文学的大陆崛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女性文学的萌生。大陆五四女作家多采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自传体文学书写,表现娜拉形象所蕴含的“人的发现”和“女性发现”的时代命题;台湾女作家则以政论式言说,集中阐明女性解放的社会议题。两岸女性文学在不同地域的孕育和出发,提示了192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最初面貌和完整图谱。  相似文献   

4.
台湾女作家凌烟以长篇小说《失声画眉》在1990年声震文坛,开启了"后乡土文学"的写作时代。这种充满女性乡土想象的书写,越过城乡二元对立格局及其反殖民叙述的政治言说,融入文化的、性别的、民间的多重表现元素,特别凸显了歌仔戏与女性命运同为社会边缘存在的现实,对乡土的文化处境和女性的性别处境,有着更为峻急的关怀和省思。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创作形成了四、五代代代相继的创作主体,也形成了由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的主题演变轨迹。从书写感性散文到书写具有知性美特质的散文,从书写单纯的抒情散文到书写哲理散文、杂文和文化散文等所谓大散文,从书写个人感受的温婉审美风格转向具有粗粝豪放的阳刚之气的散文,台湾女性散文创作显示出独特的审美创造,充满创新意识。从审美的二重特性看,我们所感受到的台湾女性散文及其罗兰散文的“短小轻薄”现象,是其寻求突破、追求多样化的文学审美创造迹象,对于现代散文诗学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芸 《职大学报》2014,(3):43-46
台湾女作家李昂的《有曲线的娃娃》与大陆女作家陈染的《私人生活》,从自闭与自恋、孤独意识与恋母情结、两性书写与身体叙事等三个方面来表现女性的个体成长话题。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女性成长问题上的一致性,可以从中管窥两岸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自觉探索。  相似文献   

7.
毛利人历经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之后,其语言与传统文化没落,学校教育成就偏低,社会适应问题丛生.1980年,毛利族人向政府争取民族语言与文化权力,并自行创设民族学校.幼儿语言养护所是成功的案例之一,它依据毛利人的生活哲学而设置,强调文化的浸习,以复式家庭的方式照顾幼儿,使其在传统文化中成长.毛利人透过幼儿养护所的成功经验证明他们有能力教育下一代,并使他们成功地适应现代社会.台湾原住民的处境和毛利人类似,具有相同的社会问题.毛利人幼儿养护所这个有价值的范例,可供台湾原住民参考学习,以延续传统文化并提高其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8.
海派地域文化精神,是沉淀在性格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深远地影啊着上海作家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女作家们深受传统地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自身文学创作的第一层底色,同时,也正是本土资源和个人感受的互相糅合,创造出了女性都市写作的新天地.因此,探究海派地域文化对女性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们作品中透露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文化与文学的研究都是相当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汤亭亭与莫里森主要作品文化书写的比较分析,发现以两人为代表的华裔与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在文化书写维度上有其各自的特质,也可从中探寻到华裔与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文化书写的共性,即她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守望自己的族裔文化的同时也实践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男性华裔作家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性的定型化形象,重塑具有阳刚之气的新型华裔男性形象。而女性华裔作家站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聚焦于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又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结果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以致这些作家之间产生摩擦。本文对华裔男女作家在建构主体意识过程中所分别采用的言说策略进行了对比和辨析,笔者认为华裔男女作家应携起手来,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偏见,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丰富族裔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私小说"在其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女性作家的关注,在写作主体已被女性可以把握的现代文学中,她们把写作视野与女性命运的发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用非常私人化的写作表达对世界的体认,其中不乏对女性解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小说创作时期出现了子君与春桃两位女性形象.她们都同样自信地呼喊过"我是我自己的",但结局却完全不同,子君在冷漠的无爱的父亲家死去,春桃却过着"畸形而和谐"的生活.在这一死一生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经济解放的角度来看,春桃形象是对子君形象的有力补充.另外,知识女性与下层劳动妇女的差异及鲁迅与许地山这两住作家创作上的不同视角都是形成子君与春桃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汀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重要的女性作家,她一生前后写出了六部作品,表现出她对女性认识的变化轨迹。对简·奥斯汀六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纵向关注,可以清楚看见简·奥斯汀在创作前后期对女性群体的认识的变化,简·奥斯汀将自己这种思考诉诸于笔端,在肯定女性群体、关注女性个人价值、争取女性权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成就。  相似文献   

14.
杏花村文学相关文学作品的作者虽然均为历代文士政客,但大多数是生活于民俗境界中的地方文人和地方官员,因此其文学特性表现出更多的民俗性。杏花村文学遗产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历代文学作品中杏花村文学意象的传承,二是历代文人对地理杏花村所在地的吟咏成果及相关民间传说。地理杏花村文学遗产集中在贵池杏花村一地,清代初年至民国初年,先后有两部村志记录了贵池杏花村丰富的文学史料。杏花村文学作品主题集中,来源复杂,作者众多。作品既有传统的诗文,也有流传于杏花村周边的民间传说。这些文学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文献、认识、传播、美学、民俗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写作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受制于各种条件,其中包括不同的性别身份。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作品,在体裁、题材、风格和技法上,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性别差异。造成作家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现实与性别偏见,作家应该努力克服自身性别带来的限制,用文学作品推动现实变革,摒除性别偏见与歧视。  相似文献   

16.
池莉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代表了五四以来女性意识发展的一个新高度 ,其具体表现为女性经济意识、个性独立意识的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池莉的女性意识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构成了该时期女性意识多元共生的格局。池莉与新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在不断强化自身女性意识的过程中 ,产生了一种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对立情绪 ,从而对创作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些主要作品在国外连获大奖,引起巨大反响。西方读者对其作品的解读与国内部分评论家的见解相似,和作家本人的原创思维也基本吻合。其主要原因是作品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必经的特定阶段,真实地描绘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复杂心态。多种因素构成了贾平凹创作中的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姐妹同盟”的书写是女性文学的主题之一。两岸同为“姐妹同盟”的书写有相同.也有不同,这样的比较有利于读者对两岸“姐妹同盟”的书写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姐妹同盟”的书写关注了女性心理,丰富女性文学的创作,并推动女性文学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陆续选入了一定数量的台港文学作品。与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实践变化相较,作为培养语文教育师资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上略显滞后。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和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着重论证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普及台港文学教学的必要性,并对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她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她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剖析,情感的消解,凸显出一种极为悲凉的氛围。在张爱玲笔下,亲情和爱情一样,沦为人攫取自身利益,表现人性"恶"的一面的工具;这与和她同时代的作家们是大相径庭的,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不同,更加凸显出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