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马援在东汉初年归附刘秀以后 ,协助刘秀征隗嚣 ,治陇西、平征侧等史实 ,结合马援亲自组织指挥的具体战例 ,分析马援的战略战术 ,实质上是深得孙子兵法思想而演绎成自己风格的军事艺术。马援不愧为古代名将之花  相似文献   

2.
略论马融     
略论马融臧云浦马融(公元79—160年),字季长,东汉右扶风茂陵人,经学家、文学家。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之侄孙。马融之父名马严,为马援之任,融是严之第五子。马援是光武帝的旧将,又是明帝马皇后之父。他屡立战功:破西羌,平“二微”、征“五溪...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皇帝有帝号、庙号和年号之分,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帝号是光武帝,庙号是世祖,年号是建武和建武中元。帝号是指帝王在开始称帝或即帝位时给自己取的称号。在我国市号始于秦始皇,他的帝号是始皇帝。但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帝号,  相似文献   

4.
论东汉时期长城内外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初年,北方的匈奴又逐渐强盛起来,并与自称为刘氏子孙的地方割据势力卢芳等相勾结,经常侵扰北边诸郡。当时东汉光武帝,因刚即帝位,“未遑沙塞之外”,即无暇顾及北边,故对来自塞外匈奴与卢芳等地方割据势力的进攻,只好采取权宜之计,利用秦朝和西汉在北边修筑的长城,以资固守。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匈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将  相似文献   

5.
挑肥拣瘦     
《家教世界》2011,(4):50-50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9年在都城洛阳建立了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6.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三章《强盛的西汉》、第四章《东汉的统治和黄巾大起义》,简要地叙述了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历史。汉,刘邦(高祖)所建,都城长安,传至孺子婴,共十四帝(包括吕后雉),194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公元25年被绿林起义军推翻。这一年,刘秀(光武帝)重建汉政权,都城洛阳。传至献帝刘协,也是十四帝,凡195年(公元25-220年),史称东汉。将近四百年的汉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篇章。在这一时期,秦朝所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封建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基  相似文献   

7.
马援崇拜的地理分布:以伏波庙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初期,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汉,马援奉命率军南征,平定岭南六十余城,开辟道路,兴办水利,福泽深远,受到南征沿途各地民众的崇祀,形成特有的马援崇拜民俗事象。作为马援崇拜的主要载体,伏波庙的地理分布相当广泛,其北界可达湖南沅水、澧水流域,东至广东武水流域,南至广西南部沿海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左右江流域,其中尤以湖南沅水流域和广西的桂江流域、西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最为广泛,并呈现逐渐向边缘地区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9年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建立了一座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其后,历经曹魏、西晋,洛阳太学至北朝末年才衰落,历时六七百年,堪称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东汉时,太学里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当时太学里的一个教学博士(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授),姓甄名  相似文献   

9.
东汉(25年-220年) 25年 ·刘秀即帝位,建元建武,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50—100年 ·《九章算术》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9年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建立了一座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其后,历经营魏、西晋,洛阳太学至北朝末年才衰落,历时六七百年,堪称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东汉时,太学里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当时  相似文献   

11.
宋宗祧 《学习之友》2013,(12):23-24
东汉光武帝刘秀,9岁的时候失去了双亲,以种田为生。有一次,他到新野,听说这里有个漂亮的女子阴丽华,不觉心动。公元14—20年年间,刘秀去了长安,跟人学习《尚书》,因见到执金吾(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持两端涂抹金色的大棒很威风出行,扈从的车骑浩浩荡荡,于是生出仰慕之情,不禁暗下决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充足的史实 ,客观地论述了东汉名将马援在镇抚西北诸羌和交趾骆越的过程中 ,表现其突出的政治才能以及他为东汉政权的巩固和统一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及其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公元25年六月,刘秀即皇帝位,其后坐镇河阳(今河南孟县西),指挥围攻洛阳的战斗。十月,守城将军大司马朱侑举城投降,刘秀“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宣布定都洛阳,因汉为火德,忌水,故改“洛”为“雒”。从光武帝定都洛阳至献帝迁都长安,洛阳为都共历十二帝196年。  相似文献   

14.
一、三国的军事制度 1、募兵制的兴起,以及其他集兵方式。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诏罢郡国材官、骑士、楼船兵,征兵制衰微,兵源主要依靠招募。东汉末年战乱,兵制更加紊乱。当时各国采用的集兵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召募。关东豪杰讨董卓时,其士兵多由募集而来。曹操、刘备、孙氏政权的兴起无不借助募兵。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到处流亡,是募兵兴盛的客观原因。自魏、吴各具国家规模以后,凡募兵须先得到政府的批准,各地将领不得随便召  相似文献   

15.
南越,亦称骆越,《后汉书·马援列传》注:“骆者,越别名。”它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五岭以南直至今越南中部地区。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215448,口1372289。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七郡有户375624,为前汉七郡户的1.7倍。口1931843,为前汉七郡人口的1、4倍(《后汉书·郡国志》对郁林、交趾两郡户口没有记载,著者暂按《前汉书·地理志》所载之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建武十六年(40年),交肚雒将女子徵侧等起兵反叛,汉光武帝派遣马援平叛。依据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可确定马援得到南征命令的地点在皖城。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有一个叫耿弇的人,他跟随光武帝刘秀打仗,英勇善战,很快就被提升为大将军。有一天……  相似文献   

18.
建武十六年(40年),交阯雒将女子徵側等起兵反叛,汉光武帝派遣马援平叛。依据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可确定马援得到南征命令的地点在皖城。  相似文献   

19.
马援诫子     
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人,是南征北战、辅助光武帝建国的功臣,号为“伏波将军”。他为人慎密守正,俭朴清廉,对待子女尤为自慎自重。马援有四个儿子,马廖、马防、马江、马客卿。马援经常教育他们不要学名门贵族的子弟,游手好闲,轻薄放荡,更不许依仗老子权势,养尊处优,姿意妄为,追求功名  相似文献   

20.
“侯官”考     
“侯官”是福建历史上的重要县份。侯官的前身为“候官”。两汉之际,候为郡都尉的下属,“候官”指候的官府。两汉,特别是东汉,每每以候主管边郡县,实行半军事统治,有时亦有以其官府“候官”为县城地名。边境县每每地广人稀,境域十分辽阔。关于福建候官产生的时间与范围,有两说:一为王国维说,产生时间大约于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到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的45年之间,范围为现福建全境。二为《三山志》《八闽通志》等方志说,产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最初范围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之地;至三国东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其范围缩小至明代福州、兴化二府;至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析设晋安郡,其范围缩小到等同明代的侯官县,且与闽县、怀安县成为福州州治的三个附郭县。侯官这一地名,在文字上由“候官”演化为“侯官”;在读音上正在由[hòu guan]向[hóu guan]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