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下,通过个体的心理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品德不良学生心理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有不良品德倾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看到青少年学生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有利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就学生不良品德的教育问题,分析了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并提供了矫正不良品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品德,我校部分学生也存在这些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此予以关注,探索小学生不良品德矫正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其内部原因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是其形成的外部原因 ,应该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入手 ,及时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目前,部分小学生的品德不良,令人担忧痛心。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其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试着矫正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成分探讨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过程,从诚实、勤奋、节俭和谦虚四内容了解小学生品德素质发展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开展短期品德教育活动对小学生品德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小学生品德素质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及局部的不平衡。结合有关问题本文提出了建设性教育意见,以供学校及家长实施品德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来我国小学生品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长足的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了解我国小学生品德评价实施情况:品德评价目的与模式、品德评价内容依据和标准、品德评价的方法、品德评价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在进行品德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考虑充分去开发、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小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以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小学品德课堂变成富有生活化的多彩课堂。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8,(21):7-8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学科,人才的培养以德育为首,而小学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当下品德教学的学品德现状;二、小学品德学品德现象分析;三、品德教学引领儿童做品德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学生品德不良的概念、类型、特征和有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干预五个方面对国内学生品德不良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然后就国内对学生品德不良研究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最后对国内对学生品德不良研究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具体化评定,即对一个小学生的品德评定不是仅依靠几句话或一件事来说明,而是把本学期以来这位小学生所做的每件好事、品德方面的点滴进步或成绩甚至偶然发生的过错等都记录下来,归纳整理存档,老师再根据这些材料写出总结性评语。这样具体化的评定,使家长、老师或其他同学通过这一份份具体真实的材料,就能较准确地了解本学期这位小学生的品德状况,为老师、家长制定和实施下一步的品德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丽静 《教师》2014,(3):88-88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加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力度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为题,对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既有其外部诱因,又有其内部因素。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并寻求矫正的对策,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的现状 总体上讲,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的主流是好的,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这些都是我国农村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对农村小学生品德行为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绕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如何利用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有度培养小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基于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育者十分注重道德评价,强调通过对受教育者的正确评价来激发学生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深化,同时抑制不良品德的滋生和蔓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评价的外在激励作用,但我们应思考的问题是,当前的品德评价能正确衡量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吗?这种评价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真正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激励手段是什么?一一直以来,教育者非常重视道德评价,认为评价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克服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当前,品德量化成了德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个时尚。通过评价,尤其是量化评价,一…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显然,关注学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临体验,亲自感悟,是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的基石,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品德内化是指学生把所接受的道理和激发的情感转变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其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新时期大学生个人品德培育的思考,对于分析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和创新大学生个人品德培育的理念、方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不良品德行为表现,笔者从道德品质形成和品德发展规律的角度,结合党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的新要求,对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