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始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阿炳通过他的这曲《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二胡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根据《二泉映月》对阿炳、二胡进行讲述,结合《二泉映月》来用心聆听并揣摩阿炳与其二胡的独特而精湛技术。  相似文献   

2.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历尽艰辛的一生,描述了《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的创作过程,用富含感染力的文句再现了这一名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民间艺人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二泉映月》这酋不朽的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它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生活积淀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阿炳(1893—1950),民间音乐家 ,原名华彦钧 ,江苏无锡东亭人。他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道士 ,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 ,尤其擅长琵琶。阿炳自童年时代即随父学习音乐技艺 ,由于聪明好学 ,13岁时琵琶、二胡、笛子的演技已相当娴熟 ,13岁时成为公认的出类拔萃的演奏人才。他21岁时患眼疾 ,35岁双目失明 ,以致沦落街头 ,成为一名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人们习惯地称他为瞎子阿炳。他以演奏各种民间乐器为主 ,同时也结合时局、新闻自编自唱。抗日战争期间 ,他编过《汉奸的下场》等曲 ;抗战胜利之后 ,又编了“前走狼 ,后走虎 ,…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巴哈用脑作曲;贝多芬用“心”作曲;莫扎特作曲什么也不用,而是自然流露。作为盲艺人的阿炳,作为民间音乐家的阿炳,作为不朽的《二泉映月》的作者的阿炳何以创作出这首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曲呢?阿炳作曲是自然流露,是奔涌而出。其乐自从内心流淌而出,依心而为,依心而奏,依心而来,汩汩流淌。在阿炳的音乐天地中,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意与人和、人与天地万物和。在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一位天才型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人们所熟知的阿炳,一曲《二泉映月》更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而有着相同经历的另一位盲人音乐家孙文明也在二胡表演、乐曲创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伴随着人们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深入挖掘,他的音乐魅力和学术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两位大师都在不同的艺术道路上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他们进行比较、研究,对我们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人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7.
曾经有这样一位民间艺术家,他4岁丧母,21岁患上眼疾,34岁双目失明,父亲也离开了人世。他先是寄居在道观中,后因失明被人扫地出门,从此流落街头,颠沛流离,每天靠一把二胡勉强度日。然而苦难并没有压垮他,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梦想,他走到哪里,音乐的旋律就流淌在哪里。当他坐在如水的月光下,聆听泉水淙淙,不由悲从中来,所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对着月光流水,他纵情咏叹,成就了经典名曲《二泉映月》——他就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被世人称为“瞎子阿炳”。  相似文献   

8.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入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 音乐能激发情感,开启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音乐与文学本身密不可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课文《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阿炳创作的艰辛历程.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和享受语言美、人性美,我尝试把音乐纳入教学中,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借助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发挥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助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二胡,是我国人民都比较熟悉的一种民族乐器,有不少人随口就能说出几首用二胡演奏的曲目,象:《二泉映月》、《赛马》、《江河水》、《良宵》、《长城随想》等等。有的人还能说出刘天华、瞎子阿炳、闽惠芬等一些著名二胡演奏家的名字。喜欢民族音乐的人们对二胡知道的会更多一些。那么有关二胡的历史,二胡的演奏流派和他们的艺术风格,二胡音乐的发展究竟怎样?就以上这些话题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从中品味二胡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悠扬韵味和美好意境。  相似文献   

11.
刘婧 《辽宁教育》2006,(7):77-78,81
一、文本分析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2.
浅议阿炳创作的三首二胡独奏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属道家音乐,作为一名二胡演奏者与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阿炳的生活道路和他的内心世界,才能较好地掌握阿炳的艺术手法,才有可能较好地演奏和解释阿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的艰难身世和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中的记叙无论是似水如银的月光、淙淙的流水……还是热爱、哀怨、激愤的人物复杂情怀都和《二泉  相似文献   

14.
《二泉映月》原是阿炳(华彦钧)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由储望华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将其改编为钢琴曲。该曲在原作基础上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又有所发展创新。本文从此曲的源流及创作背景出发,通过对它的改编和演奏风格的分析,旨在探索今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6.
乐海短波     
建议修复开放阿炳故居瞎子阿炳以他的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闻名中外。许多海内外游客,特别是音乐爱好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无锡参观阿炳故居,但他们看到的是房屋破旧,里面还住着4户居民。阿炳真名叫华彦君。无锡人,生于1893年,原城中观前街雷尊殿道士,精通民族器乐,演奏技艺高超,并富有创作天才。中年双目失明,穷困潦倒,沦为街头艺人,以卖唱为生,人称“瞎子阿炳”,有6首名曲传世。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业余时间酷爱音乐,我的小屋里摆满了古今中外的歌曲书本,还有二胡,吉他,手风琴,葫芦丝,电子琴等各种乐器。平日,上课批改作业挺累的,工作之余,我就随口哼唱几曲放松心情,或拿起一把二胡,轻拢慢捻。半闭双眼,拉上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或刘天华的《空中鸟语》,手指随着心弦拨动,那如泣如诉的音乐常把我带入那美妙的境地,周身的疲倦与劳苦也会抛之九霄云外。渐渐地,音乐与我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民称瞎子阿炳)系江苏无锡人。自幼在其父亲华清和(无锡当家道士)的影响及严格训练下学会了多种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及打击乐等。青少年时期就已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之后他又广泛接触和勤奋学习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包括江浙一带的民间歌曲和地方戏曲音乐,奠定了自己音乐艺术创作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9.
明亮音符、照透生活里程──安徽盲人音乐家尹明山的竹笛艺术洪安宁在中国音乐史上,瞎子阿炳的名字及艺术的成就,家喻户晓,他那优美动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像阿炳这样的民间盲人音乐家,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也不乏其人,只是人们...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