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中西文化碰撞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碰撞导致的价值观冲突所引发的文化多元现象,并从分析这些现象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民族国家观、义利观、情爱观和物质生活观方面的影响入手,确立如何使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正确选择和吸纳世界优秀文化、努力实现文化沟通与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920名广州青少年及665名澳门青少年为被试,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青少年价值观问卷,并考察两地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由社会观、人际观、家庭观、成就观、理想观、尊严观、生活观,及爱情观等八个因素组成;(2)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家庭观、成就观是两地青少年的主导价值观,但两地青少年在某些价值观维度的得分上存在差异;(4)两地青少年在“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的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将“家庭的影响”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视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的转轨,文化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首先,多种文化信念并存.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观、中国传统文化观和“全盘西化”的西方文化观杂然并存.这种文化信念导致人们面对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出复杂的文化心理状态.其次,价值观复杂.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自私自利的人生观、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观、传统文化的“仁爱”价值观、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文化自信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发展,关乎自身成长成才。当下,青少年文化无知、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等文化自信危机现象突出。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提出加强网络文化环境治理、加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力度、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青少年文化认知和评判能力的策略,借以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受网络文化、网络游戏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其思想价值观形成冲击。在"以人为本"观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与时代相接轨的教育方式、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思想教育内容、完善青少年价值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辍学现象由来已久,文章通过对辍学现象在不同代际中的差异描述,并结合我国的城镇化趋势,总结近二三十年来青少年辍学现象的变化趋势:辍学程度由显性转向隐性、辍学主体由女生转向男生、辍学类型由利他转向利己。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分析,青少年辍学现象的代际变化折射出社会价值观发生了以下变化:社会的不确定性规避由弱到强;家庭对待子女教育长期导向的性别趋同;集体主义价值观弱化而个体主义价值观彰显。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交往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涵养,强调以理解、尊重为内蕴的礼尚往来,崇尚推己及人和言行一致的"正己"精神,突出"心交"。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一代,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在交往方面存在交往能力弱化、交往价值观异化、交往行为失范等问题。习近平交往观对青少年确立正确交往理念、有效提高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交往价值,具有重要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青少年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着重从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五个维度调查分析青少年价值观情况,寻找多元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影响关系。本文认为,改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必须要认识到,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两极化的特点:主流价值观与不良价值观并存,因此既要看到主流,更不能忽视个别;强化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和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尊重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正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实施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分层培养。  相似文献   

9.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质量观、教学观和师生观。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青少年劳动教育思想既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劳动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创新,也是解决特定时期青少年升学和就业问题的实践创新。以青少年劳动平等观、实践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刘少奇青少年劳动教育思想在破解时代难题和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劳动观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梳理刘少奇青少年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和推进青少年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确立积极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重要作用。由于价值观教育受到传统价值迷失、主流文化乏力、应试教育挤压和内容方法失当等原因的影响,存在无根性、无主性、无位性和低效性等问题。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夯实价值观教育文化根基;发挥主流价值观的统整功能,提升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意识;强力推进生命和素质教育,确立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地位;变革价值观教育理念方法,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空场”所带来的文化垃圾的恶性冲击,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流行文化中的一些世俗主义思想大行其道,一些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充斥着“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的无聊与浅薄。追求随心所欲,不受拘束,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当代的青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同伴文化压力对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同伴文化量表、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375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同伴文化压力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2)自尊在同伴文化压力与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高自尊水平比低自尊水平青少年更容易受同伴文化压力的影响而形成物质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凤姐现象”是当前网络上的热议话题,是网络文化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奇怪现象,它是部分网络媒体推波助澜的结果,也折射出了社会的诸多问题。本文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角度剖析了“凤姐现象”产生的背景,并分析了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何彦亭 《甘肃教育》2023,(21):19-2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是培育和践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切入点和突破口。本土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运用本土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利用庆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系列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从而规范青少年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家国情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价值规范层面的“友善”,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更是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品德培养的重要目标。加强当代青少年的友善观培育既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和当代社会的实践,也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其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其中,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蕴含着优秀的价值元素。为此,通过梳理和总结为当代青少年友善观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多元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对中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面对此形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而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18.
丁真现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互联网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要重视和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因势利导,将此类现象转化成润物无声的正面教育。在丁真现象中,我们要注重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生态观教育和审美教育。正确挖掘此类互联网衍生现象的价值,是当代青少年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合理利用和关注“丁真”这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网红案例,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对青少年合理地进行引导、演绎,让他们在青少年的人生轨迹中发挥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并存,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和选择产生迷茫和困惑,以致在行为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自杀现象的不断发生,犯罪低龄化趋势等.如何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生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解决好自我内在发展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即解决好自我生存与发展问题,作者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影响着青少年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决定着青少年未来的不同发展方向.基于此,呼吁在我国中小学应大力加强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人群是上网的主要人群,对于正处于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发展观、价值观、政治观、世界观都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利用好网络给教育带来的便利,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