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尝试介绍云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彝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对策。一、云南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光荣的民族,从远古时代开始,彝族的先民就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为缔造这个伟大国家做着贡献。这一贡献的突出表现,就是彝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道路上创造了大量的、独特的、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中,民族传统习俗变迁尤为明显。一些民族传统习俗因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正在逐渐消失,一些民族传统习俗因与现代化相互调适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以凉山彝族为例,探讨彝族传统习俗的变迁及其与现代化的调适问题,认为民族文化应积极进行现代化调适,在与现代化的调适中获得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属原始宗教的范畴。其信仰主要有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等等。宗教的主持者有毕摩和苏尼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  相似文献   

4.
林文 《寻根》2005,(1):9-14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彝族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推进,彝族人民的习俗也有一定的变迁,一些阻碍时代进步的习俗正在逐渐被淘汰,而体现优良传统的民风民俗则日臻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火把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凉昭 《寻根》2005,(1):15-18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喜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穿上盛装,高举着用松脂、山蒿捆扎成的火把,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狂欢游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为期三天的节日里,人们扶老携幼,涌上街头,聚会村间。千里凉山纵情欢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6.
易门县是地处我国西南边锤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农业县,全县总辖4乡3镇,56个农村办事处。全县总人口17万多人.主要民族有:汉、彝、回、苗、哈尼以及彝族支系他留人等。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40%。在全县少数民族中.以彝族居多。吉往今来。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世代相传,创造了流传至今的彝族优秀民间文化。其中“葫芦笙”舞就是易门彝族的优秀传统舞蹈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柳 《华夏文化》2002,(1):63-64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区。这一地区群峰林立,峡谷纵深,地势雄伟,气势磅礴,作为古尧人的后裔,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作,在与自然抗争融合的漫长岁月中,他们不仅塑造了本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民族性格,而且创造了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蛾山彝族自治县城西塔甸镇大西村西北的大西山上,世居着彝族支系纳苏人。纳苏人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在这片大山的黑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劳作,唤醒了沉睡的大西山、创造出了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化。纳苏人每年的“咪蔸夺”,更是令人感到纳苏先民古朴的化神韵。  相似文献   

9.
漾濞是彝族自治县,彝族自然占了全县总人口的主体,县境内的彝族有腊罗(又称腊罗巴)、聂苏(罗武)、诺苏泼三种支系。漾濞彝族有着悠  相似文献   

10.
何辛  鲁斌 《滇中文化》2000,(1):48-48
彝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的风俗习惯很多,只说婚礼中就有几种。在我们下乡辅导中,使我记忆最深的是抹黑脸。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彝族毕摩文化所具有的相关的特点,以及它对当地社会基础的借鉴作用和消极影响。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毕摩文化对基层教育的积极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其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类型中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凉山彝族火把节就是一个代表。火把节的成功举办,既为民族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创造了极高的社会效益。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部分即原真性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出现了过度商业化、世俗化、缺乏真实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火把节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红君 《寻根》2010,(6):106-114
<正>比较视野中的彝族民间文学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独放异彩的民间文学,它是彝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彝族民间文学,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其主体文化象征与彝族先民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解读彝文典籍,再从空间、时间及民族志资料综合分析,作者认为三星堆文明与早期彝族先民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弥渡牛街彝族现主要分为两个支系,即"迷撒拔"和"罗罗泼"。"迷撒拔"主要分布在木掌、荣华两个村委会,"罗罗泼"主要分布在龙街、马安、团结等村委会,当然其它村委会亦有零星分布。牛街彝族大约在明代中期就已在牛街各地零星散居,团结、龙街、木掌等  相似文献   

16.
普显宏 《寻根》2012,(1):99-101
在哀牢山深处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乡峨足村,至今还流传着一种奇异的彝族原生态祭祀舞蹈——小豹子笙。“笙”在双柏罗婺彝族就是“舞”的意思。小豹子笙又叫“文身舞节”,是峨足村彝族群众祭祀驱邪的原始舞蹈,彝语称“余莫拉格舍”,意思是“画大母豹子花纹”。  相似文献   

17.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彝族民歌文化资源,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民族融合越来越紧密,彝族人民外迁越来越方便与频繁,凉山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目前凉山州彝族民歌的发展呈碎片化、断续化、断层化形态,不利于彝族民歌这一优秀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集合政府、民间、学界三方力量,如何共同整合资源与担当责任的角度以及彝族民歌传统传承保护方式与现代新兴技术传承保护方式出发,以探寻出彝族民歌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滇南元江东岸三马头一带的彝族自称聂苏泼,是一个勤劳聪慧、快乐豁达的古老山居民族,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聂苏泼的婚俗,更是有别于其它民族不同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小石桥彝族乡地处红塔区中心城区东北面的龙马山南部,面积70.4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族、回族、汉族等多种民族。1983年成立化站以来,在各级政府及化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功能设备基本配套,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充分发挥了发展农村化事业的主导作用,为全乡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音乐学、社会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的表演程序和艺术特征做了较全面的考察与分析,以期在考察其生存状况时,对该地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