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世界之交门槛上的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世纪末的尴尬,耗时甚多而收效甚微的语文教学更是让人为之流泪。从1997年初《北京文学》大举讨伐中学语文课到1999年汕头大学推出《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分进合击的围剿,中学语文教学始终处在狼狈不堪、欲诉无语的境地。虽然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语文课上的事(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言学习的“主阵地”——中学语文课上到底讲什么仍是一个不能够也不应该回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股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是一片大海,包容日月星辰,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造山填海的过程。语文从广义讲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狭义上看,才是一门课程。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阵地,语文课的价值就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仔细挖掘。我们要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刘银玲 《考试周刊》2011,(86):38-39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几年前的语文教学经历和近三年的一年级数学教学,笔者深深地感觉到数学课不仅仅是解题、计算,学生口语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任务。良好的语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就某一内容生发开去,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相似文献   

6.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课文背后的语文学习价值,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训练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而应该认真钻研文本,找寻出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 ,我们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怎么了”,“语文课怎么改”这一类问题上 ,而要进一步还原到那些最初的、更为根源性的问题上来 ,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到底靠什么 ?可以依赖哪些途径和举措 ?仅仅靠语文课来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行吗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改革”问题 ,而不仅仅是“语文课的改革”问题。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这种需要 ,它建立在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研究、总结之上 ,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一种预测、前瞻和明示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关于大语文的含义 ,我们可…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语文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活动化探究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做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性质,而不把语文课上成阅读分析课、道德修养课、表演课、欣赏课或其他什么课。语文不是简单的学科,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它的内容是综合的。语文最终的价值文化取向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是就语文而学习语文。语文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具体到教学实践当中,始终抓住吟诵、阅读、积累三个环节,就把握住了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成了艺术中的艺术。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并非易事.但倘若我们教师能“三心二意”地去上语文课.那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学到的是书本内外的知识.更多的是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生活的外延。在课堂上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学生能从语文课堂上验证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语文学习将更有活力与吸引力;学生逐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师生共同的生活经历,可以是一节语文课的桥梁、框架或钥匙。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语文”,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语文课”,这当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的“自然联想”。其实,“语文”包含的何止“语文课”?我认为,“语文”的“语”是“语言”,“文”就是“文字”“文学”等。“语”用嘴,“文”用笔。今天人类之所以有高度发达的文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训练课的研究,是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主流。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语文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仍然存在,课堂提问设计不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拟就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提问设计,使之服务于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陈述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遵循教学改革整体优化的原则,我们开展了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于1985年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定点试验,努力探索语文教学改革中既提高质量又减轻负担的新路子。三年来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从语文课的综合到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再到语文教学与课外生活结合的过程。首先是语文课本身的综合,前些年语文教改中,有人把语文课肢解为识字课、阅读课、听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有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受无处不在。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细语。生活中有活生生的语文,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学语文是学生的事,老师的事,学校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才是学语文。当我们由呱呱啼哭到牙牙学语到能够说出流利的语言,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8.
吴艳 《成才之路》2013,(33):14-15
现在的语文教师常常会感慨:语文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缺乏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生语文素养的缺失,便是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我经常跟学生讲:“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你留心观察,随时都能学习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传授知识,学生看似听进去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仍然无法真正理解并运用。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从而使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人文、审美、语言等各个方面知识的课程。语文课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好的语文课给学生创造的是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激荡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同样,审美教育应该永远存在于每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构思、意境,要通过朗读、分析,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美学内容中感觉自然的美,鉴赏社会的美。  相似文献   

20.
刘月有 《广西教育》2012,(42):23-24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既是语文教育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当前,关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语文教学本身,而对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探讨比较少。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体的信息社会,学生“喜欢语文,但不喜欢上语文课”。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堂内的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架起书本与课外生活的桥梁,与课外生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