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时我们抓到了一条‘小鱼’,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我们发现广州本地这样的小鱼有几百条。”越秀区公安局有关人士2008年12月16目向记者感叹。  相似文献   

2.
在湛蓝的大海中,在海底的深处,有一条会许愿的小鱼。他许愿想要拥有一座城堡,一辆汽车,一匹马……他许下的每个愿望都会实现,但是有一天,这条小鱼许下了天底下最呆、最傻的愿望……他的愿望再也没办法实现了!  相似文献   

3.
采写札记     
一天,所有的野兽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看谁能自豪地说出自己的家族最大。大家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的要求按一胎能生多少来衡量大小,有的则提出以生下来的轻重来判断。最后他们来到母狮子面前,问道:“你一胎生多少?”母狮子说:“一个,但是这一个是只狮子。”——质量胜过数量。新闻稿件写得再多再长,质量不过关,同样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粗制滥造十篇,不如精心写好一篇。@春光明媚,黄河里的鱼聚集龙门。看着大鱼们个个争相逆水,搏击瀑布,奋力跳跃,跃过者腾云驾雾,很快变成了龙。一条小鱼躲在小水洞里暗自庆幸:…  相似文献   

4.
我从去年3月开始学写新闻报道。一年来,被十家新闻单位用稿三十余篇,我有一条体会就是:写稿要有‘丑媳妇’敢于见‘公婆’的胆量。开始写稿那阵子,就像写情书那样遮遮盖盖,生怕自己写的稿件被别人发觉后见不了报,亮丑、  相似文献   

5.
吴倩 《报林求索》2012,(7):148-148
<正>爱因斯坦说,复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以利生利,大鱼生小鱼,小鱼生小小鱼,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家里的鱼又生小鱼了。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所有的瓶瓶罐罐都派上了用场,摆在阳台上高高低低十分壮观。这是一种神奇的,基因突变的鱼。去年初冬时分,东直门旁的护城河水被放干,河底被重新修葺,无数小鱼在小水洼里挣扎。朋友的姥姥于心不忍,拿着小桶去捞过几次。这一小撮幸福的鱼从此开始了"变异"生涯。老太太买了孔雀鱼饲料,每天定时定点悉心照料。小  相似文献   

6.
一直记得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当大海退潮以后,沙滩的洼陷处留下了很多小鱼,随着海水的退却,小鱼在快干涸的小沙窝里蹦跳、挣扎,一个小男孩用一个小桶一条一条地捡起小鱼,重新送回大海。小男孩不辞辛苦地送了一桶又一桶,但是小鱼实在是太多了,有很多小鱼还是死在了沙滩上。一个男人对小男孩说:"孩子,别捡  相似文献   

7.
大川 《今传媒》2003,(3):25-26
读了两年多的《读者》,加在一起,50多期,数百万字。若问有何感悟、教益?很简单:感动。不光我感动,相信许多读过《读者》的,也会被一篇篇美文,一个个人物、故事感动的。这从她每期选登的读者“心声”便可看得出来,包括正在狱中服刑的罪犯。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2,(2)
《美文》杂志1999年11月号发表了一组(共计6篇)军旅散文。事情过去两年多了,我还保留这期刊物于案边,信手翻翻,也时时想起军旅散文的过去及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作家还是记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吸引读者,能感动读者。但是,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当我们在完成自己的文章时,是否能被它打动呢?假如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能吸引他人? 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新兵,近年来,我陆陆续续在国内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其中有散文、小说,也有消息和通讯。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两篇,一篇是通讯《心灵的震撼》,一篇是人物专访《面对李威》。 对于这两篇文章,我都是在做了大量采访工作之后才下笔的,并且几易其稿,写到高潮之处,禁不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企业没有名牌产品,企业就叫不响,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同样,一家报纸如果一年出不了几篇精品佳作,或上不了几个有影响的名牌专栏,在当前激烈的新闻宣传竞争中也就站稳不了脚跟。新闻宣传要多出精品固然重要,但是,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比精品更为重  相似文献   

11.
王新民 《今传媒》2009,(11):40-40
这是一篇迟写的文章. 已丑牛年正月里的一天,去莲湖巷访陈长吟先生,获赠2009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美文>,一看封而就觉得面目一新,只见封面上几行栏日黑体字:长篇散文,中篇散文,短篇散文.自古至今只知道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分,还未听说过长中短篇散文之分.一本不到百页的散文杂志如何刊登长篇散文或中篇散文呢?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从山沟里长大的农家子弟。小时候爬山,父亲教给找一条经验──只顾攀登莫问高。后来,我把这条经验用在新闻写作上,果然奏效。上年,我在中央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70多篇,其中头版头条2篇,获奖作品4篇,被河南省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立了三等功。1994年底,商丘军分区新闻干事转业,组织上把我这个没搞过报道工作的志愿兵调到报道组挑大梁。当时我心里的确没个底,但组织上把我放到这个位置,我就得在这个位置厂闪~点“光”。于足,我买来f一堆新闻理论书籍,边学习边实践,摸着石头过河。针对当前贫困地区民兵外出打工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有时间,不妨看看。”一位年长的同事向我推荐。我接过来一口气读完,觉得很好,又推荐给另外几位同事,他们读完,都觉得不错,并发出一番赞扬和议论。这篇文章是合众国际社驻巴黎记者所写,是篇社会新闻特稿,名为《被困在机场的人》。题目并不精彩,但稿子写得很引人。事情似乎很小,却颇具新闻价值,经作者匠心独运,使人读来趣味盎然。文中讲的是一位身份复杂的莫罕先生受困于巴黎机场的故事。在一家机场受困几小时的事倒是经常有,但多达几天者却不多见,长达2年以机场为“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至12月,美文杂志社和<西安晚报>联合举办了"连腾杯"报人散文有奖征文活动.在为期一年的征文活动中,<美文>杂志收到征文稿件500多篇,刊登了20多篇,<西安晚报>收到600多篇.刊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15.
陕西日报记者王忠杰写的《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被评为一九八五年度的全国好新闻。这篇通讯前后用了三首《走西口》的陕北民歌,报道了发展商品生产在农村脱贫致富中的作用,读来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提起那走西口,两眼泪长流!”在漫长的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不但发展不了商品生产,连自给自足也不可能。“西口”是一条逃荒要饭的路,是一条卖儿卖女的路。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2006年4月11日科技日报上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学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51年,我被调到南充县潆溪区委作宣传干部兼通讯干事,这下可把只读了几年小学的我难住了,开始写稿不仅不会采访,抓不住点子,就连比较常用的字也认不了多少,写不起,标点符号咋个用法更搞不清楚。怎么办?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高玉宝《我的大学》一书,高玉宝自学成才的经验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于是我除了平时看《人民日报》和《南充日报通讯》《四川农民通讯员》,还购买了字典和有关新闻业务书籍。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写。起初,我写的稿件像流水账一样,第一篇,第二篇……发出去的上百篇稿件均泥牛入海。但我毫不气馁,继续坚持下去,我抽空就挤…  相似文献   

18.
逛动物园     
我是一条小鱼,生活在一条小溪里,这条小溪并不是那么干净,我的许多兄弟姐妹都是因为受工厂里排出来的污水的污染而被夺去了生命,这多么可怕和伤心啊。我多么希望生活在以前的小溪里,那时候,这条小溪的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小鸟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叽叽喳喳地不停歌唱,我与小伙伴们在小溪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常常看到有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水中嬉戏。而现在呢,这条小溪的两旁长满了野草,溪水也不再清澈见底,里面漂浮着大量的塑料袋等杂物,我常常被撞得头昏脑涨。溪水时常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小朋友们从这儿经过时都捂着鼻子快速离…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的美文。借景抒情、托物寄兴是中国散文的一种悠久的传统。人们心中郁结着的思  相似文献   

20.
小鱼的哭诉     
我是一条小鱼,生活在一条小溪里,这条小溪并不是那么干净,我的许多兄弟姐妹都是因为受工厂里排出来的污水的污染而被夺去了生命,这多么可怕和伤心啊。我多么希望生活在以前的小溪里,那时候,这条小溪的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小鸟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叽叽喳喳地不停歌唱,我与小伙伴们在小溪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常常看到有小朋友光着脚丫在水中嬉戏。而现在呢,这条小溪的两旁长满了野草,溪水也不再清澈见底,里面漂浮着大量的塑料袋等杂物,我常常被撞得头昏脑涨。溪水时常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小朋友们从这儿经过时都捂着鼻子快速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