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沈玉成先生《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版),对读者理解《左传》原文,确有裨益。只因全书卷帙浩繁,所以在有些地方就可能出现一些还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就动词用法方面提出一些浅见。其余待续。一、使动与内动1、平字平字作媾和解,有内动、使动两种用法。(1)桓12:“公欲平宋、郑。”(2)宣4:“公及齐侯平莒及郯。……平国以礼,不以乱。”沈译(1)例为“桓公想和宋国人郑国媾和,(2)例上句为“宣公和齐侯让营国和郯国媾和,(2)便下句为“和别国媾和应该用礼,不应该用动乱。沈译把(2)例上句译为“让……媾和”,是把平字当作使动;把(2)例下句和(1)例都译为“和……媾和”,就是把平字当作内动。把平字当作使动,句子的主语就表示调停人,宾语是表示接受调停的人;把平字当作内动,句子的主语就表示当事人,句子就没有宾语,平字后面的名词,就成为表与补语,是表示与当事人共同活动的另一方。动词的用法不同,句子的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have的活动范围很广,出没的场所很多。它宛如一个多才多艺的演员,具有在不同场合下扮演不用角色的“才华”。在此,我们只探讨一下have在固定结构和词组中所表达的涵义和用法。 (一)在“have+宾语+过去分词”结构中,have表示的涵义和用法。 在上述结构中have表示主语的打算、意愿。宾语后面的过去分词表达主语所希望实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中学语文教学》曾载文对兼语短语作谓语(原兼语式)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开展了讨论。程观林和盛文澜两同志都先后举了“热烈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一例进行论证,并以该句的前一动词“祝贺”含有“促成”意义,“取得圆满成功”是前一动词“祝贺”所期望产生的连锁反应为理由,把它鉴别为兼语式。 “热烈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究竟是兼语短语作谓语还是主谓短语短语作宾语,我们不妨先弄清“祝贺”一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它是大会召开前的预祝呢?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英语均有使动用法。汉语的使动用法往往可转换为使令类兼语式,英语的使动用法则往往转换为复合宾语。汉英的使动用法有一系列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自“使动”和“意动”之说建立以来,各家古代汉语著述无不讲到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但对两种用法的适用范围,看法并不一致。即使用法相同的一些例句,甚至同一个例句,有的认为是使动,有的认为是意动。如:“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王力《古代汉语》引“客”为使动用法,多数著述则以为是意动用法。产生这种分歧,固然与理解例句有关,但主要原因则在于对两种用法跟“以……为……”句的关系欠缺必要的研究。笔者即拟从这一方面谈点意见,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6.
It是英语中一个重要又普通的代词,出现频率极高。笔者着重讨论it模糊指代的用法,就it与句中从句的关系、句中动词的特点及it模糊指代的情况如何与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相区别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归纳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考察《淮南子》中所有的“莫”字,从其语义和句法功能分析,《淮南子》中的“莫”有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种用法,作无定代词占优势.“莫”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作否定副词表示“不”.“莫”可用于叙述句、比较句、宾语前置句、“莫不”固定结构句.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阶段,语法部分“兼语式”(或叫“兼话句”)的教学是个难点。因为:一、兼语式和连动式容易混淆;二、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宾语的句子难以判别;三、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9.
1922年陈承泽著的《国文法草创》中,首先提出了“致动”(即使动)的语法术语。“使动”确实能够简明正确地解释古汉语中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某种语言现象和内容,所以六十年来“使动用法”巳为大家所接受。但是,现在人们通常把可以套用“使宾语动”的公式的语言现象作为“使动用法”的定义,把“使动用法”的译文与解释混为一谈。有些古汉语著作中,出现了滥用或错用使动用法来解释某些语言现象的情况,反而加深了理解古文的难度,甚至导致了误解古文的内容。应该正确理解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0.
不定式(Infinitives)是英语动词的一种非限定形式,通常前面带有动词不定式符号to,有时也可不带to。不定式虽然在语法上不能有主语,但由于表示的是动作,在意义上是可以有主语的,这个主语可以称为逻辑主语(the logical subject),以区别于语法上的主语。不定式的逻辑上的主语,可以是主句主语、主句宾语,例如在He is prompt to act.中,He是主句主语,同时也是to act的逻辑主语;又如在we'll send him to study abroad.中,him是句子里的宾语,而且是to study的逻辑主语。如果主句主语或主句宾语不是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就得用介词for将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引出。例如;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to learn English well.(中国人学好英语是不容易的。)由此,这个句子中就出现了"for+名(代)词+不定式”结构。有时,这种结构里置于不定式前的“for+名  相似文献   

11.
谈“it”作为形式主语、宾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兼语句研究     
兼语句是一种可以独立的句式,它与连谓句、双宾语句、主谓短语作宾语句、补语句和复句紧缩句明显不同。兼语动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含有致使义;兼语句中的第一个动词导致第二个动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宾语前置现象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语用宾语前置句中以“之”的出现是语法类推的结果,是代词前置功能的体现。它的词性应是代词。  相似文献   

14.
否定羡余与结构有关,也与语用有关。汉语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羡余否定格式,此外,还有一种动宾否定羡余句。在动宾否定羡余句中,动词意义上含有否定义素,当这个动词后边是谓词性宾语时,就有可能形成否定羡余结构。动宾否定羡余句的结构基础是,谓词性宾语潜在的陈述性。句中停顿激活谓词性宾语的陈述性功能,使之成为独立的分句,消解了多余否定成分的否定意义。句中强化否定意义,是动宾否定羡余句形成的语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
重叠是现代汉语词类的一种形态变化。量词、数量短词重叠后在语义及句法功能上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量词重叠后充当主语表示“每一”的意思 ,充当状语又有“逐一”之义 ,充当定语、谓语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多”。数量短语的重叠形式是“一A一A”式或“一AA”式 ,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除了表示数量“多”或“每一”的意义之外 ,有时还兼表形状的意义 ;有顺序或按次序进行也是其语义之一。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细小的现象组成的 ,这些细小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否定句"无以……为"、"毋(勿)……为"、"不(未)……为"等句尾的"为"字是施事动词,具有前置宾语和句法功能,其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字之前,它对宾语有一定的选择性,名词、动词或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可以做它的宾语,而人称代词"吾、汝、之"等不能做它的宾语."无以……为"等习惯说法是一种特殊句式,具有强调宾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因此,语序就成了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语序。如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述语之后;定、状语在中心语之前等等,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之中。但是,在汉语发展的早期阶段,语序还没有完全定型。除基本语序之外,还同时并存着一些其他的语序。如甲骨文中,“其白麋逐”(燕785)。句中的宾语“白麋”就出现在动词“逐”之前。到先秦时期,汉语基本语序有了进一步的稳定,可是在一些文献典籍中还往往出现与基本语序不一致的变例。如《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其主语“仁”就出现在谓语“鲜矣”之后;又如《楚辞·九歌》:“蕙肴蒸兮兰藉”。其宾语“蕙肴”就出现在动词“蒸”之前。《左传·昭公  相似文献   

19.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在“其”字条的助词类第二义项“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下,列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一例,译为“把恩德当做怨仇,秦国必不肯这样(做)的”。我以为不妥。“秦不其然”的“其”字,用在否定副词“不”后、动词谓语“然”前,并不是助词。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使语句和谐匀称”,而是与用在否定副词“不”前的“其”字一样,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它不是“可不译出”,而是可译为“大概”、  相似文献   

20.
判断句: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辞海·语言分册)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这种“也”字煞句和用“者”“也”照应的句子,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王力·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