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为总结不同体质等级的幼儿成长过程中看护方式的特征,对2005年沧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幼儿群体的数据和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质优秀幼儿的看护方式为:出生四个月内母乳喂养,父母自己看护孩子,保证幼儿每天9-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和30分钟至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多和同龄友伴游戏、接触。  相似文献   

2.
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袁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真爱的情感。青少年的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父母、教师具有亲和力,才能和孩子友好相处,促使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孩子追求美好的生活,愉快地学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父母观念的缺失日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孝亲敬长观念也是教育的难点。把握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教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正确理解“孝”的本质,是培养小学生孝亲敬长观念的关键。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其体验父母的不易;让孩子了解父母、尊重父母,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训练其自理能力等是“孝亲敬长”的主要内容。强调“无痕”教育,重视班队活动,关注目标、自我激励、推行新型“家校合作”等是有效的训练途径或方法。  相似文献   

4.
父母爱孩子要理性的爱,应该有正确的方法,要尊重孩子;给孩子时间,陪孩子长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孩子消极情绪采取回避态度;帮助孩子接纳自我;建立支持性人际关系;制定合理的计划;父母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笛法兰  韩亚 《阅读》2014,(39):50-50
<正>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找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母亲便剪断织布机上的布,告诫他学习半途而废就如同剪断了布一样。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付出了很多的辛劳。我们应当体谅父母的苦心,认真学习,回报父母的恩情。《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它不仅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做孩子的最早、最好的老师,注重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重视心理抚养、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等。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实施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家长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小学生的家长忙于工作,更多地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所表现出的不良心理特征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给予及时疏导。然而,日常学习中易让学生和家长忽视的体育课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贯彻,独生子女已大量存在,父母的希望,家庭的未来都寄托在了他们的身上,子女教育也就成为了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家庭教育具有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和社会、学校教育相比较,具有启蒙性、终身性、个别性的特点,从孩子呱呱坠地,呀呀学语开始,父母  相似文献   

9.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能够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则未必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做得到的。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张开嘴、拿起笔”,而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一年比一年的深。在学校里,跟不上进度的小孩越来越多,导致不再喜欢学习,不再喜欢上学,甚至逃课。过去,父母都认为孩子既使不太聪明,也能同其他的孩子齐头并进。然而现在父母所要求的这种“齐头并进”也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多、加深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希望而逐渐升高,这使父母因孩子的成绩不佳而唉声叹气。另一方面,从…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素质教育的推行,对残疾学生也不例外。家庭是残疾学生顺利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对残疾学生进行早期干预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陪伴和照顾孩子的时间最长。在残疾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家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为残疾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成长成才提供必需的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