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钢琴演奏力度和音色的控制对演奏情感表示具有很大作用,正确的控制演奏力度和演奏音色,才能表达出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必须要掌握演奏力度、音色和情感的处理。本文主要对钢琴演奏中音色、力度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种艺术,且该艺术是通过声音传播。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琵琶音乐演奏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音乐艺术有一定的悟性与大脑对声音的想象能力。这种对声音的想象力是听者对琵琶音色、音质最直观的感受,展现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完美的音色需靠演奏者所掌握的演奏技巧来实现。因此,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手指之间的关系,做到全身部分的统一协调,才能将演奏技术发挥到极致。自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应不断及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水平,以提升自身的音乐艺术感悟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运用好琵琶乐器这门独特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意,充满戏剧性的各类场景,充分体现琵琶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气息在钢琴演奏中可以调控演奏者的技术运用与情感处理,从而提高音乐表演水平。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钢琴演奏者经常让气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毫无控制状态,致使演奏技术不流畅,情感表达浅薄,技术运用与情感表达分离等问题。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音乐需要通过表演来欣赏,表演过程中就会存在演奏者的情感。情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一次好的演奏,它不仅要求演奏者的物理技术过硬,还要求演奏者的情感处理到位。音乐情感似乎是一座桥梁,连接着音乐作品与欣赏者,在演奏中,演奏者不能仅仅只靠技术传送感情,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方式进行表达:技术应与想象相结合。最大程度的还原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与背景。在音乐艺术中,音乐离不开情感,情感也离不开音乐,两者相互依赖。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提升演奏者的情感体现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气息在钢琴演奏中可以调控演奏者的技术运用与情感处理,从而提高音乐表演水平.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钢琴演奏者经常让气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毫无控制状态,致使演奏技术不流畅,情感表达浅薄,技术运用与情感表达分离等问题.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钢琴演奏当中,音色是渲染情感与意境的重要手段。音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奏者的演奏能力,影响钢琴演奏效果。触键是影响音色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从而提高表演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钢琴演奏触键方式与音色表现之间的关系,然后具体探究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性也不断提高。音乐与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钢琴演奏是音乐艺术中较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它对钢琴演奏者也有较高的要求。钢琴作为独奏乐器中的核心内容,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触键技巧,才能演奏出不同的音色效果。本文通过对钢琴演奏中的初见技巧与音色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能够有效提高促进技巧以及演奏者的音色效果的具体方法,希望给钢琴演奏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阐述情感因素的概念,在钢琴演奏中将其技巧化可以有哪些作用。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将情感技巧融入到自己的演奏当中,这种技巧需要演奏者具有非常纯熟的演奏技巧,这样整个钢琴演奏过程才能更加的流畅,体现出演奏者的情感,同时使音乐更加流畅、优美和动听。  相似文献   

9.
钢琴触键与音色表现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触键是钢琴演奏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触键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表现。在演奏中掌握、运用各种不同的触键方法,是钢琴演奏技术与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双簧管是交响乐演奏中经常使用的演奏方式,能够抒发演奏者的情感,其主要具有音色清晰、音质比较纯净,所以受到广大的音乐演奏者的喜爱。但是要想演奏好双簧管,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控制声音的音色和音质。呼吸作为双簧管演奏中的发声动力,能够控制双簧管演奏的节奏。在双簧管的音域中主要分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三个发音区域,只有合理运用生理呼吸和音乐表现呼吸,才能掌握各个音区的特点,提升双簧管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演奏出一首成功的作品。本文针对双簧管演奏中的呼吸原理和音乐表现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绩效与绩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绩效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目前人们对绩效概念的几种认识,指出了它们的差异与不足,重点分析了看待绩效管理的两种思维方式,即分析式思维方式与系统式思维方式。系统式思维方式才是看待组织绩效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绩效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绩效技术原理分析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以及改进教师教学绩效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了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在学校范围内对于教师绩效改进的个性化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16.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has identified top managers and executives as one of the population groups that are or should be represented in ISPI membership. In an effort to research these professional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s introducing a new feature — Executive Summaries. These are synopses of the feature articles in each issue. They will appear together on pages that can be copied and distributed to members of your organization who might not have time to read PI, but may benefit from the content of its articles. We encourage you to share summaries with managers and executives, as well as clients, team members, students, and oth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fessionals. Also — look for the summaries to appear on ISPI's Web Site soon.  相似文献   

17.
绩效管理理论下高校教师考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绩效考核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考核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结果,提出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要兼顾学校的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兼顾教师的行为与结果、兼顾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在高校实施教师绩效考核时应明确目的,以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绩效为出发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考核,规范考核过程,明确职责。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实施中还应重视反馈沟通,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多种人事决策,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业绩和学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是一致的,在创作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电影演员可相互流通人才。然而,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和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无论电影还是戏剧它们各自的艺术形式都为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限定,只有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完成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浅谈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管理入手,分析了绩效沟通的必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进而探讨了如何通过沟通促进绩效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subconscious goal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wo field experiments. We show that unobtrusive priming of goals with regard to achievement motivation by means of a photograph improves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contexts. High-school students who were exposed to an achievement-related photograph achieved higher grades than students in two control conditions. This effect was not affected by students’ prior performance. University students exposed to a photograph representing a specific, difficult goal reached even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students taking the exam with a general achievement photograph. For practice, subconscious goals may form a powerful, cost-effective tool to enhance academic performance. However, varying results across the experiments also prompt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such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