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于“人肉搜索”的两面性和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对于“人肉搜索”当不当禁以及如何解决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冲突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的“人肉搜索”,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重要表现。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两项重要权利,缺一不可。“人肉搜索”不应当被禁,而应当进一步规范化,并通过行业监管、道德引导和法律规制等多方措施,寻求公民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平衡保护,建立更为理性、合理、规范的网络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的博弈——论人肉搜索第一案中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人肉搜索"从产生之时就带有道德批判色彩,它同个体隐私权保护之间存在着道德与法治的双重困境。《侵权责任法》的出台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隐私权的地位,为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开启了新的一页,但是从规范的具体化到实施的有效性都尚存一些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第一案为样本,对中国式人肉搜索进行道德根源分析,指出网络环境中隐私权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提出规范"人肉搜索"的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又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上的一次次人肉搜索事件早已让世人熟识了这个名词,它的影响也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它所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猫扑网发生"陈自瑶"事件以来,"人肉搜索"已经发展了10年。在这段时间里,"人肉搜索"作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工具,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和信息共享的作用。但同时,其负面效益也是越发凸显出来。"人肉搜索"对于个人隐私的侵害日益严重,形成"网络暴力",对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声音认为,应该完全禁止"人肉搜索",杜绝其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本文则试图从法理角度为"人肉搜索"澄清,证明其在实践上的合法性,并在"人肉搜索"和"保护隐私"之中找到折衷的出路。一方面可让网民继续利用人肉搜索带来的便利与威力,另一方面则尽最大可能保护公民的隐私。  相似文献   

5.
肖叶飞 《新闻世界》2009,(3):113-115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人工参与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舆论监督、捍卫道德和惩恶扬善的作用,但是又容易侵犯公民的隐私等人格权。那么,“人肉搜索””是社会资源还是网络暴力?如何平衡宪法上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首先回顾了"人肉搜索第一案",分析个人信息、个人隐私、隐私权等问题,进一步论证了"人肉搜索"存在着侵犯他人名誉权等法律风险,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武文静 《新闻世界》2013,(7):293-294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网络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也逐渐明显。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切入点,探讨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立法规制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建构网络伦理道德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在网络和现实世界中掀起轩然大波并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只有完善网络暴力治理及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主流舆论介入机制、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提高网络媒体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规避"人肉搜索"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体现了网民欲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及道德正义的理想,但是在实际运用时也带来了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人肉搜索的演变过程和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权的界定及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了人肉搜索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探讨正确运用人肉搜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又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上的一次次“人肉搜索”事件早已让世人熟识了这个名词,它的影响也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它所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及其后果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法律范畴,也触及着社会传播和网络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近日,关于网络人肉搜索的是与非的争论愈演愈烈。笔者注意到,大部分人和媒体都把目光聚焦于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有网络暴力、网络骚乱的倾向。的确,近几年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大都有侵犯隐私权之嫌,但是如果一味地过分夸大它的消极影响,而无视它的积极作用,那么无疑是对人肉搜索的无限妖魔化。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是把双刃剑。"人肉搜索"涉及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建议除了确立网站法律责任,还应从推行"网络实名制"和网站招聘"人肉搜索"正规军两个方面对"人肉搜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来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采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作者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方圆 《新闻世界》2010,(8):274-275
近几年来,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不断出现,"人肉搜索"对越来越多的当事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社会公众也开始反思"人肉搜索"行为的是非功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演变历程入手,总结在其演变过程中的冲突与平衡,试图探寻对其进行网络监管与法律规范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对互联网"人肉搜索"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引发"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当事人姜岩的"死亡博客"在网上激起了网友对其丈夫王菲的公愤,网友对王菲展开"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在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也侵害了王菲的隐私权和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如何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约束不当言论和行为,让"人肉搜索"能够通过互联网健康、规范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因特网的一个新事物,"人肉搜索"可以调动网民积极参与搜索与共享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也有可能因为侵犯隐私权、造谣、诽谤等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干扰.从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角度对网民使用"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是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首先回顾了"人肉搜索第一案",分析个人信息、个人隐私、隐私权等问题,进一步论证了"人肉搜索"存在着侵犯他人名誉权等法律风险,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