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永壮 《中国培训》2006,(7):34-35,37
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二公司现有职工4202人,其中干部502人,工人3700人,主要承担胜采、东辛、现河等三家采油厂油水井的作业施工任务。公司成立以来,针对专业化作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把培训各类人才作为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树立了市场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培训工作新理念,开创了“专业补短、技术补差、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学习超前”的培训工作新局面,有效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井下修井作业的特点入手,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下,通过干部培训、现场岗位培训、多媒体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伟 《中国培训》2007,(12):32-32
今年以来,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二公司职工培训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创新职工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职工业余培训工作现状中原油田井下作业一处共有11个机关科室,10个三级生产单位,3个处属科级单位,1个外部项目部,107个四级基层队,其中作业队61个。全处共计3487人,技能员工2687人,占职工总数的77%,其中高级技师7人,技师36人,高级工469人,中级工1066人,初级工899人,未取证211人,其中各等级所占技能员工总数比例分别为:高级工及以上19%,中级工40%,初级工34%,无证人员7%。管理人员774人,占职工总数的22%。目前业余培训工作的特点:1、多数单位培训组织机构健全、基础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对职工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 提高井下作业培训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井下作业系统的室内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中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今年元月十一日清晨,黑龙江省方正县宝兴煤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作业的36人,除2人离井口较近侥幸逃脱外,其余34人全部遇难。国家煤矿监察局组织的联合调查组调查后确认:这是一起由于违章作业引发的重大生产责任事故。在事故发生前的70分钟里,煤矿的安全监测系统曾10次发出过瓦斯浓度超标警告;当瓦斯浓度达到1.72%时,安全监测系统曾连续报警时间长达5分多钟(国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瓦斯浓度超过1.5%,作业人员必须马上撤离现场)。但是,多次报警没能惊醒忙于作业…  相似文献   

7.
宝钢首期工程是在1985年9月15日正式建成投产的。作为中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宝钢不仅在建成之初购置了发达国家先进的炼钢设备,还投入巨资从日本、德国等相关企业弓I进了一流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在现场管理中设置作业长这一管理层的做法就是从日本企业引进的。而对作业长的培训工作则随着当年宝钢的正式投产而启动。它主要由两个项目构成:作业长任职资格岗位培训项目和作业长研修项目。自1986年通过培训诞生了第一批持证上岗的作业长以来,宝钢的作业长培训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三段式"培训模式一种新型的职教师资培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段式”培训模式的产生多年来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一直存在“教学、培训争时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找到适合职教教师的培训方法,我们在几年的培训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最终发现了一种将培训时间分成小段、化整为零的方法,非常适合对职教教师的培训,其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的培训约5~15天,集中面授,并尽可能把面授时间安排在假期或周末休息日,充分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尽量少占用上课时间。面授结束时,布置课题、论文、作业(课件)等。第二阶段约3~10个月,学员自学,完成第一阶段布置的课题、论文、作业等。在自学过程中,学…  相似文献   

9.
第一采油技术服务处是长庆石油勘探局下属的集井下作业、油田地面建设、特车运输、机修加工、物业管理及社会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员工培训激励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员工的日常培训、考核与工资收入、岗位待遇紧密挂钩,逐步建立了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激励机制,使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员工培训对安全生产经营的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井下作业二公司作业十六队在逐步走向作业市场的过程中,为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作业队”活动,探索实施了“OSI”工作法,提升了职工培训的效果,保证了全队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一、建立“学习型作业队”的愿景目标为了凝聚干部职工的学习,统一职工培训的目标,我们按照创建学习组织的要求,结合作业队的实际情况,首先建立了本队的共同愿景,即建设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资质的一流作业队。以此调动全队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推动本队发展的动力。二、落实创建“学习型作业队”要求,推行“OSI…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企业员工职业英语培训需求及现状出发,借鉴国内外职业培训理论和成功模式,对划分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的,从课程目标、培训项目和作业、评审与反馈会、个人文件夹与最终评价报告等5个方面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最终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职业英语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教育》2014,(10):62-63
铁路职工培训工作的"实际性、实效性、实用性"是职工培训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立足铁路生产的标准化作业,围绕"立标、学标、对标、达标"来设计铁路职工教育,分析了标准化作业培训的设计思想和基本框架,最后介绍了成铁局在标准化作业培训方面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郑小燕 《现代教学》2009,(10):32-32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和地域问题,因而在线培训在教师培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在线培训是无人监管的,因此,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负性"的学习状态,如教师开着电脑做其他事,网上作业剪剪贴贴,请人替代测试等。为了能使这些"负性"学习状态逐渐减少,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确立培训的地位、提高培训的效用、控制培训的成本、转变培训的作风是当今值得思考的课题。笔者根据我矿职校近年来创办“流动职校”的工作实践,认为建立流动培训机制收益明显。目前,我矿在五个方面实现“流动”。  第一,培训时间流动。煤炭企业井下劳动力比较紧张,且大多数职工的工作时间是“三班倒”,传统脱产式培训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不经济。一方面企业投入时间过多,时间费用高,增加了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打破了生产流程中的最优组合,个人边际效率下降。因此,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必须打破传统的按政府或机关上班的作息时间来安…  相似文献   

15.
超前性原则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到未来井下作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该工种根据市场的需求,超前地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井下作业技术发展方向》、《国外项目运作》等。  相似文献   

16.
确立培训地位、提高培训效果、控制培训成本、转变培训作风是当今值得思考的课题。笔者根据徐州矿务局夹河煤矿职校近年来创办“流动职校”的工作实践,认为建立流动培训机制收益明显。目前,我矿在五个方面实现“流动”。第一,培训时间流动。煤矿企业井下劳动力比较紧张,且大多数职工的工作时间是“三班倒”,传统脱产式培训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不经济:一方面企业投入时间过多,时间费用高,增加了培训成本;另一方面打破了生产流程中的最优组合,个人边际效率下降。因此,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必须打破传统的按政府或机关上班的作息时间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安全培训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曙工处作业四大队安全培训实际做法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企业安全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培训对象与培训热搞培训,首先要把培训对象搞清楚,哪些人要培训,哪些人不要培训?心里要有数。依我看,当前社会中不存在不需要培训的人。我这篇文章讲的是大培训,为什么要把培训的概念和范围扩大到社会所有的人?这是因为;越是位居重要工作岗位的人,他们肩负的责任越重大。一个车间的工人影响的只是一个产品的零部件,而一个厂长经理或政府官员影响的往往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好坏。一项投资决策不慎,有可能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所以,不能把培训仅看成是普通职工和被管理对象的事,高级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加重要。培训已成为当…  相似文献   

19.
柯满堂 《中国培训》1998,(12):16-17
特种作业人员是企业生产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国家劳动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取证有严格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也明确规定:“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按所要求的教育、培训和...  相似文献   

20.
油田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之一。特种设备在油田企业应用极其广泛.因此.不断加强对油田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积极探索和创新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的方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是摆在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工作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对本单位在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方面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以便和同行们进行更好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