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实录一:教师首先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问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3节中描写雪松的语句进行教学。师: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读书)生:老师,我觉得雪松很聪明,它不断地弯,再反弹。师:你还能读出什么?(学生再读)生:雪松不断地反弹,反复地……师:你觉得雪松有什么特点?生:不怕困难。生:雪松很有力量。师:你们再读读,不要放过每一个词。大雪压雪松,它会怎么想呢?相信你们还会有别的发现?(学生又一次读书)生:老师,雪松太了不起了,它不断地反弹。它是想先退一…  相似文献   

2.
师:请打开书142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听录音。) (指名认读生字词,并正音。) 师:课文讲谁全神贯注? 生:罗丹。 师:(板书:罗丹)老师加几个字,同学们将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板书:罗丹全神贯注地)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喜欢读书吗?生:喜欢。(有几个声音很小:不喜欢。)师:不喜欢?书中自有黄金屋啊!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生笑)师: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我快乐,因此我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我也喜欢看灿烂如花的笑脸,比如你们的笑  相似文献   

4.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这儿真好(学词语略)师:你要想知道“这儿”有多好,有什么办法?生:打开书读一读,从课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师:读书是个好办法,可以使人聪明,让人明白很多事情,那就打开书读吧。(学生自由读课文)犤评:从课题入手,引入话题。师生间的轻松对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带进文本。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愿望,使学生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犦师:同学们书读得真认真,谁说这儿真好?生:小鸡、小鹿、小象、小猴,它们说这儿真好。师:这么多小动物都说这儿真好,为什么?生l:这儿很漂亮,生2:…  相似文献   

6.
一 、 唤醒— 发 掘潜 能 —— 教 例 :特级 教 师靳 家彦 在 教学《 有这 样 一个 小村 庄 》时 的一 个精 彩 的片 断 师 :你 们班 谁 读书 最好 ?( 学生 们推 荐 了一 位女 生 ) 师 :(请 该女 生 站起 来)你 是不 是 这个 班读 书 最好 的? 女 生 :( 有些 不 好意 思)不 知道 。 师 :你 的回 答 很妙 !说 是 吧,不 够 谦虚 ;说 不是 吧 ,心 里 又不 愿意 。 你真 聪明 ! 师 :请 班里 读 书有 困难 的 同学 站起 来 。 ( 学 生 们 的 目 光 集 中 到 一 位 男 生 身 上 ,该 男 生 难 为 情 地低 着头 慢 慢站 起来 ) 师 :( 抚 摸 着 …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断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关于这个内容,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探究什么?生1:我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师:好,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了,比如画图、列表、一一列举等,这又是一种什么策略呢?(板书:什么策略?)生2:怎么用这种策略?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理解成"运用这种策略的依  相似文献   

8.
一、情境激趣.引发期待 师:咱们学过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谁还记得? 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师:杜甫的诗句,挺好.还有吗? 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师:读书让人聪明,刘向的诗句. 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9.
正片断一:师:请看远程挑水是怎么写的,老师虽然没把问题说的很明确,你们知不知道我想问什么?生:怎么艰难的?师:怎么艰难的?看书。眼睛不要离开书。(看书,指名读。)生:他们要挑到一担不深不浅的水……师:这句话和课文有差别。课文删掉了什么?课文是"一个小时",原文中是"几个小时",哪一个更能体现挑水的艰难?生:几个小时。师:还从哪里看出来?生:他们只挑一点点。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想不想多挑一点?生:想。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生:泉眼很小。  相似文献   

10.
<正>一、解题预测文本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上有个生字,谁来读题?("侣"字下加红点。)生:走遍天下书为侣。师:读得很好!注意这里要有停顿——走遍天下/书为侣。课题是什么意思呢?生:走遍天下,书是我的伴侣。生:不管走到哪里,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师:由这个题目再猜猜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生:是写关于读书的话题的。生:可能会写让我们以书为伴的吧。生:告诉我们读书会有哪些好处的。生:这可能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倡导我们以书为侣。  相似文献   

11.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围绕数学本质,顺势而为,推进思维不断深刻下面是《分数的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师:(神气地往学生面前一站)认识吗?老师能用自然数来表示吗?生:用"1"表示。(板书1)师:除了我,还有什么也可以用"1"来表示呢?生:一群人。  相似文献   

13.
一积累成语师:形容一个人反应速度很快,可以用哪些成语?生:眼疾手快、不假思索、灵机一动、迅雷不及掩耳、说时迟那时快。师:形容速度慢、反应迟钝的成语呢?生:呆头呆脑、笨手笨脚、行动迟缓。师:还有一些成语是描写很专心的。生:聚精会神、屏息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师:还有描写生气的成语。生:面红耳赤、咬牙切齿、吹胡子瞪眼、火冒三丈。师:我们要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写作文的时候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共读故事,感受想象之奇师:看看,我们今天看的故事是——(课件出示《小真的长头发》绘本封面,生齐读书名。)小真在哪里?生:(用手指向小真)小真很小的,在角落里。师:那长头发在哪里?生:(用手指着长头发,纷纷喊着)在中间,一圈一圈的都是。师:来,我们一起用手比画一下,看看小真的长头发到底有多长。(师生一起,用手指一圈一圈地比画,比画完最后一圈,学生发出"哇——哇——"的赞叹声。)师:这么长的头发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故事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实录呈现:(课前5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师:读完之后你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台阶"而不是"父亲"?师:你呀,把老师问住了,等你深入理解完课文后自会明白。初读课文,文中出现了几个台阶?生:旧台阶和新台阶,师:旧台阶共有几阶?生:3阶,新台阶共有9阶。师:父亲对两个台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录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自然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生:(自由阅读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是一个总起句,它指出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师:你很会读书!用中心句帮助我们很快地抓住了这一段的重点内容。能读懂中心句的意思吗?生:“特别好”,就是“特别棒”,或者叫“棒极了”!生:“技术特别好”,意思是技术非常高超,非常熟练。生:这是作者在热情地夸赞船夫。师:你们想不想也夸夸船夫?(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中还有一个“中心词”,它最能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能找出并理解它吗?(学生读读划划)生:是“操纵自如”。“操…  相似文献   

18.
于者良 《湖南教育》2004,(17):24-25
案例于永正老师教学《全神贯注》时,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读”。请看:师: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面,请你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为什么说一个下午学的东西比多年学的还要多?(师巡视朗读情况,表扬读书认真的同学)师:书读完了,问题的答案找到了没有?(生:找  相似文献   

19.
例一: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绿洲”指什么?生:沙漠中为什么会有绿洲呢?生:绿洲美吗?……师:问题就提到这儿,提得非常好。老师现在检查你们生字的预习情况。(接下来教师沿着教案一步一步地教)例二:人教版第八册《太阳》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吗?生:太阳有多大?生:太阳离我们有多远?生:太阳的温度有多高?生: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板书。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读一读书。(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指着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一一作答。在教师近乎标准的答案下,学生们相互补…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听了我区一名教师执教的《蜜蜂引路》一文,其中的一个小环节颇耐人寻味。生:老师,"引路"是什么意思?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是一种好方法,课题的含义往往就包含在课文之中。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书,看从哪些内容能体会出"引路"的意思?(学生带着解疑的心理积极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一会儿学生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