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社区教育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南京市建设学习型社区的现状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条主线六个维度的"2+6"学习型社区教育建设策略: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线、架构社区教育载体、构建立体化的参与主体、提高社区教育的自治能力、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完善社区教育评估制度、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我国农民教育需求呈现属地化特征符合社区教育发展方向。现有农村教育基础和农民教育愿望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创造重要机遇。基于农村妇女地位、角色和职能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需要发展社区教育并以培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长技艺"农村新主妇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赵向华 《成人教育》2012,32(9):85-87
目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教育应根据人的发展规律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但是,培养"臣民"或"人民"的传统东方式社区教育,以及培养"市民"或"公民"的现代西方式社区教育,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巨大弊端。我们应跳出这两种极端化取向,设想一种旨在培养现代"公众"的新型公社教育,从而克服农村社区教育的尴尬境遇,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海西(福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就是新型的农民,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海西(福建)农村目前从业1220.63万人的劳力中文化教育程度层次低占了87%,这种文化教育素质"严重缺位"的农民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农村社区教育开展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福建农村从业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他们历史性的"素质缺位".目前福建农村社区教育有其名无其实、无其位,尚处于萌芽发育期,要从思想上认识发展福建农村社区教育的意义,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而促进海西(福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使之为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君英 《职教论坛》2012,(12):49-51
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是落实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的根本。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确立建设主体、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创造性地实施好课程。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教育创新和高职教育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便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农村社区教育为切入点,阐述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要求,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8,(1):111-114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社区教育二者之间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实施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有诸多因素,如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监督保障机制、管理人员与师资队伍建设、受教育者的认识、课程资源建设等。本文结合相关调研,就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实施农村社区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与快速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需要教育的大力推动。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平台,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农村社区教育建设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教育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特别是在培养新型农民和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氛围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还十分落后,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还没有很好的起到其应有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建立现代社区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把社区作为社区教育的立足点,把大学作为课程建设的支撑点,以"大学—社区"合力模式来进行课程建设,从思想观念、组织架构、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制定措施,形成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教育具有群众性、地域性的特点,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形式,破解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参与性、认同感和满意度,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社区教育调查,呈现了该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奔小康、实现学习型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不断整合、拓展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形成立体化、广覆盖、全时空、深触角的办学体系,我们统筹农村社区教育区域性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三中心"网络,以加快社区教育"三中心"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评促建,扎实推进区域社区教育工作,以人为本,有侧重地促进"三中心"内涵发展,基本实现了社区教育化,教育社区化。  相似文献   

13.
曹新英 《成人教育》2013,33(5):35-37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的培养。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农民从总体上看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素质欠佳,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必须普及农村社区教育。但是,由于当前各界对于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用不当等,农村社区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深思和探究。同时也需要我们针对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的变化及对社区教育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芳英 《成人教育》2012,32(3):26-30
城镇化进程不仅是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存在新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推进、创新农村社区教育,要在贯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原则的前提下,树立农村社区教育新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农村社区教育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溪口模式"是奉化溪口社区学院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一种"组织管理网络化、服务内容项目化、项目推进课题化、参与主体联姻化和资源利用共享化"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通过实践这一模式,溪口社区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为促进农村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文袭 《成人教育》2015,(10):30-33
文章从社区教育志愿者对于社区教育的积极贡献入手,阐述了温州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社区志愿者经验为视角,来思考温州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对策——积极确立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引人"机制;积极建立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入驻"机制;完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给予社区教育志愿活动强大的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7.
社区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 发展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浙江省的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总战略,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数字化社区教育平台与资源建设为突破口, 以农村社区教育为重点, 在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振堂 《天中学刊》2011,26(1):56-58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各种原因,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农村社区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契机。但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时还存在基层组织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考虑较少、社区环境较差、社会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应与留守儿童教育相结合,通过明确社区教育职责、动员农村社区各方面力量、逐步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立社区家庭、构建丰富的社区教育平台等途径,发挥社区的综合作用,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是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宜兴市在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过程中,以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健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完善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后盾,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其开发必须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这样课程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居民对课程资源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但句容开发区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尚处于"自由无序"状态。开设的社区教育课程虽不少,但很多课程实施了几轮却没有像样的教材,富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对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认识不够;二是课程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健全的制度保障、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