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敏锐 《成才之路》2011,(10):12-12
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要彰显语文的人文色彩,就对教材、教师、教法、实施策略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在延续人文传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语文教育失落人文传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延续人文传统性,重建精神家园,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人文教育"资源,同时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做法。一、以文为载体,用文意悟理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如:  相似文献   

4.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诸多要素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可见,"联系着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统编教材的新常态。一、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关联统编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双线组元"。其中,人文主题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传统文化、主流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相似文献   

5.
孙定康 《贵州教育》2010,(15):29-30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定性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作文教材作为小语整个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当然也具有这一特点,与整个语文教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很多文章都承载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强化诵读、依托文本、综合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将优秀民族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收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感情、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源于语文的交际和实用功能,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何彬文 《文教资料》2006,(15):93-94
2004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我们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作了界定,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述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如今的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弱化和缺失,语文教学必须重新强调育人的职能,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自强的人文素养。本文从人文素质本身和时代以及教材的关系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与自强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一探该版本教材中人文性与工具性整合的状况. 一、语文教材整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意义 1.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人类文化体现出来的最根本的特质,人文性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价值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着美好的人性、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传达着思想、情感、承载着价值观念和人类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魏孑L鹏 《课外阅读》2011,(10):300-3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应充满着一种人情味的精神关怀。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语文课程强化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人文性。本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育文化素养;语文作品赏析,升华文化素养;语文写作创意,净化文化素养"三个方面把文化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入选的文章文质兼美,是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美育资源。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现结合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语文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是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凸现人文之范;二是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体悟人丈之美:三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是由文化到人的纵向过程,即通过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塑造,内化而成为人的心理品质,成为人的内心世界稳定的一部分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不但是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人文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语文与人文及人文性的关系,对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材编纂和语文教育政策的研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较以往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语文教材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去感受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8.
芦维存 《甘肃教育》2009,(11):42-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现行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工具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文性。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就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意味着学生学习语文应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杨帅 《考试周刊》2015,(24):49-50
古诗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部分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古诗,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