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也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原因──兼与陆精康先生商榷内蒙古通辽市职业中专孙培民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对这首词的写作原因,《教参》认为是"当时韩(按:指韩胄)高谈伐金,不作实际准备,同时继续过着奢靡荒淫...  相似文献   

2.
道、法两家在学术思想上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的矛盾现象。将这两家的集大成著作《庄子》和《韩非子》放在同一层面上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仅就文学特征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后人重视:《庄》、《韩》之间貌似相同的文艺观,实则源于两个迥异的逻辑起点;不同的逻辑起点导致了《庄》、《韩》文艺观内在的本质差异;“传神”与“写形”的不同特征构成了《庄》、《韩》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要倾向;“意象”与“形象”的不同内涵构成了《庄》、《韩》文学的客体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自唐宋而降,关于《顺宗实录》撰者的问题几无人提出异议。清沈钦韩首倡今存《顺宗实录》非韩愈撰说,他针对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所称“详本”、“略本”写道:“韦处厚先撰者三卷,昌黎后撰者五卷。略本是韦,详本出韩”。他以今本《顺宗实录》与《考异》相校,发现“无一事与详本合而适合彼所称略本”,从而得出今本“非韩公本文”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今本当出于韦作。  相似文献   

4.
韩国“辰韩”遗民,《后汉书》称之为“秦之亡人”,但究系来自何方?这已成千古之谜。若将其语言等民俗与秦汉以前的洞庭湖区、沅湘之间的土著居民“蛮越”的语言等民俗进行比较,就会惊异地发现,秦汉以前迁徙到韩国的辰韩移民,具有鲜明的洞庭蛮越特征,韩国“辰韩”移民就直接源于洞庭蛮越区。  相似文献   

5.
对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荆州书》等四篇干谒文进行论述,并提出“干谒文张扬了李白的个性,显露出一代诗仙的英风豪气,充分展示出其豪放不羁、傲岸自负的个性特征”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趣味问答     
李白被称为李十二,韩愈被称为韩十八,“十三”和“十八”指的是什么排行?翻开唐代的诗文集,随处可见人名中的数字,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储光羲《答王十三维》、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皇甫冉《送柳八员外赴江西》、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白居易《与元九书》等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诗经》“四家诗”之一的韩婴所著的《韩诗外传》与《诗经》的关系;对《韩诗外传》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诸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一韩玉珍韩玉珍是六十年代马华的名诗人。她的长篇叙事诗《丹那苏布尔》和《荣莉公主》曾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荣莉公主》,出版的翌年便获得新加坡南洋大学文学创作比赛特优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马华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韩玉珍,原名李春松,为马来西亚毗动州人,南洋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她毕业后曾在新加坡星州日报任职,现为毗动州某大公司的高级职员。与马华一些著名的作家相比,韩玉珍的创作并不算丰富。除了前面提到的两首长诗外,她还创作了印度童话诗《金头发的孩子》(1973年)、狂随悲歌》(1977年…  相似文献   

9.
贫瘠土地上的致富带头人──记农科新秀韩双生李云霞,杨博丽见到当年“山西省首届农村青年农科知识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被《山西日报》誉为“农科状元”的韩双生时,他刚从距家40多里的伍姓湖农场给失足青年授课回来。一路风尘未卸,一身疲劳未解,他便匆匆接受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报刊“文摘热”之我见韩春萌近年来报刊数量骤增,为适应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报刊文摘也应运而起,除原有的《每周文摘》、《报刊文摘》、《读者》、《青年文摘》以外,又产生了一大批文摘新军。一些报刊也纷纷挤出版面,开辟文摘栏和文摘牌,二时间文摘满天飞,这种“繁荣...  相似文献   

11.
由市教委组织的“厦门市幼儿教育赴韩考察团”一行11人,于1999年11月17日至11月26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考察期间,在韩国汉城《幼儿月刊》杂志社的安排下,考察团参加了韩国汉城“国际幼教博览会”和“中国大学附属幼儿园”、“东山幼儿园”。“鸟与梦幼儿园”及“科技馆”、“民俗历史博物馆”、折纸工艺展览,并与韩国的幼教工作者进行了座谈。现将赴韩进行幼教考察的所见所闻简评如下: 一、韩国政府对发展幼儿教育实行宏观调控,鼓励民间办幼儿教育,形成良性发展局面。 随着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韩国政府大力提…  相似文献   

12.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对唐诗孟浩然《春晓》和韩僵《懒起》的承袭与隐括,并加以戏剧化展现。宋词《点绛唇·蹴罢秋千》,从版本源流、与韩僵诗《偶见》关系、“倚门”词义演变诸方面分析,李清照作品可能性甚微,署无名氏为宜。许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深受“文史不分家”传统影响,极力将这两首词与李清照真实生活互相印证,由此作出的解读和判断,难免牵强附会。这对于准确把握《如梦令》创作特色,理性考证《点绛唇》作者,有误导而无助益。  相似文献   

13.
韩偓字甄辨     
韩偓,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有《玉山樵人集》、《香奁集》等行世。对于韩偓,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是关于他的字的问题。韩偓字有三说: 一、致光说:韩偓《旧唐书》无传,《新唐书》有之,作“字致光”。此外有:宋钱  相似文献   

14.
~~廷在抗金斗争中不要退避,故词旨在呼吁朝廷始终支持韩即将发动的北伐。李泽民同样认为辛是支持开禧北伐的,“元嘉草草”句不是批评韩北伐,而是指责张浚仓促北伐,造成了“烽火扬州路”——金兵烧杀抢掠的后果。还有一种观点是钟振振《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5.
仔细看了《历史教学》2004年1期上海大同中学韩春玲老师《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一文,首先我非常赞赏韩老师在历史教学改革的创新精神及驾驭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尽管我未身临现场,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热烈发言,不难看出这是一堂较成功的研究性历史课。不过,我仍有几个问题,想与韩老师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宝库里,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秀色可餐。阅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邂逅“美人”。例如李白的《长相思》:“美人如花隔云端。”杜甫的《寄韩谏议注》:“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等等。在这些诗句中,“美人”很多时候并不同于现实的美女,而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余庆县田氏和翁安县王氏均自称为清初平南亲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后代。本文通过《田氏族谱》、“尚易田氏”碑刻、田氏族内历代传说与顺治《三韩尚氏族谱》、康熙《尚氏宗谱》、乾隆《尚氏宗谱》比较对照,并结合相关史料对贵州田氏和王氏是否是尚之信后代进行考证,以有助于清代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唐诗零笺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指韩绰.句谓不知韩绰在明月之夜的扬州何处教吹箫,含意甚明.但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注:“玉人、美人,指扬州的歌妓”.其意大约从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引申而来,冯注引《拾遗记》云:“蜀甘后玉质柔肌,态媚容冶,河南献玉人,高三尺;乃取玉人置后侧,后与玉人,  相似文献   

19.
打揲     
“打揲”或作“打叠”,皆读为“打蝶”.“打揲”的本义是折叠、收拾、整理.韩偓诗:“打叠红笺写恨字”;苏东坡《与潘彦明书》:“雪堂如要偃息,且与打揲作伴”;宋·赵概《闻见录》云:“须当打揲,先往排办”;《醒世恒言·白玉娘忍告成夫》:“程万里打叠行李,把玉  相似文献   

20.
一内传内传,原指解释经义的文字。《汉书·艺文志》上有《韩内传》四卷,是汉代韩婴解释《诗经》的文字,现已失传。这种对“内传”的标用,相当于现代对某一诗文的鉴赏和注解。有人把《春秋》三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