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孝道文献指的是传统中国社会中出现和形成规模的提倡孝道、颂扬孝德和记录孝行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产物。作为孝道文献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唐代上接秦汉、下启明清,出现了大量孝道文献[1]11。唐代孝道文献不仅出现在专著中,而且还散见于种类繁多的文集、诗集和史籍之中,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述考价值。一、唐代诏表类孝道文献中国封建朝代大多提倡"孝"可齐家治国,唐代也概莫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能使代际关系和谐,家庭稳固,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道德的修养,同时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孝道,中华文化的特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的观念则具体得多。一个人在社会里行事为人,有他应循的义务,那是他应该做的。但是这些义务的本质应该是‘爱人’,即‘仁’。为父之道就是由爱子之心出发去对待儿子,儿子之道就是由爱父之心出发去对待父亲"。孝是培养"仁德"的根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书院发展中,古代书院主要将道德教育的文化传播当作办学的主旨和最高目标,以孝为首的德育文化传播,在书院的发展史上形成一种传统,绵延千年.当代书院的发展沿袭这一传统,并在孝文化传播的实践中进行了诸多变革与创新,体现出符合当代价值的现实超越. 书院孝文化传播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5.
百善孝为先。在创新为主流的商品经济时代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泛媒体时代,孝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中,孝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产品广告中融入孝文化元素,可以增加品牌的亲和力,更有力地抓住受众的心理,从而实现广告目标;企业形象宣传中加入孝文化元素,可以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如何以本民族的视觉符号来展现独特的设计灵感,在电视广告中有效表达孝文化元素、丰富孝文化符号形态、拓展孝文化内涵,是值得业界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邓妍  刘嘉毅 《东南传播》2013,(9):154-15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之所以能够引领企业崇"孝"热潮并迅速成为中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正在于它在企业中以孝道、孝义、孝行为主体传播内容,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拥有较强的文化接近性与文化管理价值。同时,与西方企业文化相比,正是通过其同心圆传播路径及复合传播模式形成的特殊传播机制,孝文化才为企业获得了由内及外的多重传播效应,展现出强大的企业文化力量,它同时也说明企业管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已成趋势。  相似文献   

7.
《礼记》所倡导的"孝"的思想全面而丰富,既有对孝之涵义、等级与作用的宏观阐释,又有关于孝举、孝行的微观论述。在宗法制度下,《礼记》所倡导的孝道,能和睦家庭内部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有序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李琼 《新闻世界》2010,(11):127-12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孝文化不仅是广告和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为打造中国特色广告提供了元素,孝文化如何巧妙地在广告中加以运用,提升广告的品位和效果,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天下父母》栏目开播以来,一直坚持以弘扬孝道和亲情为宗旨,开播七年来,共推出了400多位孝老爱亲的道德楷模,坚守媒体责任,通过弘扬亲情孝道,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勇于创新,通过举办媒体活动对栏目进行二次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礼记>所倡导的"孝"的思想全面而丰富,既有对孝之涵义、等级与作用的宏观阐释,又有关于孝举、孝行的微观论述.在宗法制度下,<礼记>所倡导的孝道,能和睦家庭内部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有序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孝道伦理是历代统治阶级最高的政治原则,即以孝治国安民——"孝治",而在唐代法律大典《唐律疏议》的刑律条文之中,也同样表现得更加缜密完备,并对不孝犯罪行为加以了严格的防范控制。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孝道伦理是历代统治阶级最高的政治原则,即以孝治国安民—“孝治”,而在唐代法律大典《唐律疏议》的刑律条文之中,也同样表现得更加缜密完备,并对不孝犯罪行为加以了严格的防范控制。  相似文献   

13.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百行孝为首”、“百善孝为先”等经久不息而流传下来的名言名句讲述的便是孝的重要地位。《孝经?三才章》中也曾这样说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孝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同的教育意义,深入了解和明析孝的丰富内涵以及孝文化的鲜明特征,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圣 《大观周刊》2011,(2):65-65,29
孝道思想在儒家和基督教中都具有突出地位,在各自的经典文献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本文主要依据儒家十三经和基督教《圣经》中的相关论述来比较两种孝道思想,认为二者在爱惜身体。尊敬父母、报答父母等孝的具体内容方面是一致的,而在理论基础、伦理类型等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别。总体来看,二者各司其职各有适用范围,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除敖拜,平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并在中国历史上开一代盛世。而他的孝道同样也为人赞颂:“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写与法国路易十四的信中所说。《康熙起居注》中也有这样一段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洲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张红霞 《图书馆》2023,(8):34-38
激活承扬和开新乡村传统孝文化的内生动力,对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新乡贤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道德性权威和乡土文化传承的内生性人才,在传统沿袭、政策推动、乡土情结等因素的感召下,自觉传承乡村传统孝文化,对引领乡村社会风尚、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提升青少年精神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应从优化乡村文化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基层政治领导、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入手,纾解新乡贤传承传统孝文化时面临的动力不足、参与制度不完善、乡村人文环境失衡等困境,以期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7.
曹海涛 《今传媒》2016,(2):18-19
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今时代日渐式微,存在认知困境、实践困境与传承困境.新媒体由于其丰富生动性、虚实转化性和拓展创新性,在孝文化传播中具有强大优势,因此,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传播与宣传教育能够破解三大困境、实现孝文化在新的传播时代的嬗变,并且获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1.1建立孝道文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保护孝道文化资源。孝道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部分内容是逐渐形成并传承后世的各种非物化形式。笔者通过在清丰县走访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的转移,主要通过人与人的口口相传、面面相授传播的民歌、民谣等非物质类孝道资源由于失去了传承渠道而正逐渐消失,一些古建筑遗址等实物载体逐渐遭到破坏和遗失,迫切需要将现有资源归类存档,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一部著作。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想,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孝"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但"孝"的表达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这值得我们深思。总而言之,立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永远值得被推崇。  相似文献   

20.
袁媛 《青年记者》2017,(29):86-87
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从政府到民间越来越关心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电视文化节目正是呼应了这种从上至下的文化需求,扛起民族文化的大旗,成为新的荧屏“骄子”.扎根民族文化土壤,讲好文化故事,是电视节目赢得观众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孝感市发挥丰厚的孝文化资源优势,在政府的主导下制作并推出了一批文化产品.2016年年底,由孝感市委宣传部牵头,孝感电视台联合地方高校推出了系列讲座《孝文化讲堂》,提升了“孝文化之乡”的软实力,受到了各方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