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泰州稻河历史街区的泰州老照片展示厅展出的唐代佛教石经幢,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件石经幢表面刻有多行文字,字迹非常清晰,笔法浑圆饱满,属于书法文物精品。文字内容主要记载唐代著名佛教经书翻译家伽梵达摩翻译的经典《大悲心陀罗尼经》。其中也出现了关于泰州"海陵"的记载,特别还出现了县令崔鲁的记载。这为泰州建城史及地名演变、职官史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经过仔细辨析、对比碑刻文字,可知泰州在唐代就已经称为"海陵"。这也符合《旧唐书》中关于泰州"海陵"的文献记载。这件石经幢的具体来源,为泰州唐代南山寺旧物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很早就有孝道的传统,上古帝王舜就是一个大孝子,这在早期文献<尚书>中就有记载.今天的黄梅戏 <天仙配>,原型就是汉代"董永遇仙".董永为什么能遇仙呢?因为他"卖身葬父","孝感天地".但从"孝道"发展到"孝治",是儒家学派的一种改造,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反故"、"反故纸"、"披反故纸"从六朝或唐代文献中出现沿用至清代,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从唐代就开始出现歧误,至今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依据相关史实,对文献用例细加剖析,并参证日文,以求得对这几个词语的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4.
林子雄 《图书馆论坛》2011,31(6):165-170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且发明于唐代.广东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但历史上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属凤毛麟角,且未见有唐代广东出版物留存于世,故以往著述少有提及.文章从唐代以前的广东文献、唐代广东造纸业、唐代广东社会对雕版印刷业需求等方面,初步表述和探究与唐代广东雕版印刷事业相关的各种迹象,并引证唐僧义净为“唐代刊书之先导”之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女性美审美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以高大健壮、结实健康为美。随后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一直到两汉时期人们都提倡女性细腻柔弱、秀外慧中的审美倾向。魏晋时期,审美标准出现巨大转变,美女大多妖艳玄迷、婀娜多姿。以唐代雍容华贵的健康之美和宋代淳朴淡雅的阴柔之美为典型的女性美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6.
廖靖靖 《兰台世界》2016,(15):100-103
根据《天圣令》中《厩牧令》唐二条出现的"出身法"一词,考证唐代文献中的"出身法"。此词首先出现于唐代史料,即户籍中门荫或秀才、明经之类出身的标准。它是荫叙官制度的依据与基础。其划分依据有爵位、功勋、门荫、考课、劳资五种主要类型。"出身法"虽未留下直接记载,但据推测可能曾录于《选举令》中。唐代的"出身法"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可以在日本古代官人出身法以及新罗"读书三品出身法"中看到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7.
琴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乐器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资料,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无弦、一弦、两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十五弦、二十弦、二十五弦、二十七弦"等十四种弦数的古琴形制,其中又以五弦琴制和七弦琴制流行较广。特别是七弦琴,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使用的普遍性上虽略逊五弦琴一筹,但到了唐代,古琴演奏便完全成为七弦琴的天下,并一直影响、沿用至今。众多古琴弦制的存在,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古琴发展历史的复杂性,对于纠正过往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些偏失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德庆是龙母的故乡。龙母信仰融合了古代西瓯先民的崇龙习俗,以龙母庙为信仰场所,是古代岭南龙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以来,精英文化地渗入使龙母信仰得到更好地宣传,扩大了龙母信仰的影响。近年来,龙母庙的规模扩大,影响遍及西江两岸及部分海外地区。龙母信仰核心是中国传统的孝道,龙母的"母仪龙德"体现了利泽天下、奋发向上、亲和团结、赤子孝道等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对现代化体制下提倡时代进步思想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档案文献的编纂过程中,有关政典法令的汇编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的《唐律疏仪》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法律文集,《唐六典》也收入了许多唐代诏令。宋朝法典档案文献的编纂主要有《宋刑统》、"编敕"、"条法事类"。《元典章》、《通制条格》是元朝政府的档案文献和案例的汇编。《明会典》是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蹴鞠运动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4600年前就出现了踢石球游戏;汉代出现了在有球门的固定场地进行多人对抗性的蹴鞠;唐代出现了间接对抗性蹴鞠;清代出现了冰上蹴鞠。"鞠城"中也有许多现代足球场的影子。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学统计分析法等,对历代"鞠城"的设置及形态演变进行考证,还原出较合历史的历代"鞠城"面貌。  相似文献   

11.
唐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最为绚烂的篇章。《破阵乐》在唐朝乐舞中可谓是最为繁盛的音乐作品之一,被称为当时的"三大舞"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代采取"以孝治国"的国策,将孝道伦理应用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良好的崇孝氛围。同时,唐代重孝的规范与传统对当前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孝道伦理是历代统治阶级最高的政治原则,即以孝治国安民——"孝治",而在唐代法律大典《唐律疏议》的刑律条文之中,也同样表现得更加缜密完备,并对不孝犯罪行为加以了严格的防范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阐述唐代成书的"二十四史"中的八部正史,从分析唐代修史的目的和分析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成果入手,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成绩斐然的缘由,并指出其对我国现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捶丸始于唐代的步打球 所谓捶丸,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捶丸即以棍棒击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丰富多彩、传承有序的"捶丸"球戏文化之一,是由唐代马球"击鞠"分化产生的.唐代曾流行过马球运动.  相似文献   

16.
唐代几乎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代名词,凡提及中国古代,必定逃不开唐朝。唐代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除了其特有的历史朝代特色之外,就在于唐文化的巨大魅力,比如"唐装"、"唐人街"都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两《唐书》对唐代名将浑瑊本名表述不同,本文从正史史料、官方文献、风俗习惯等角度证明浑瑊本名"浑日进",并指出《旧唐书》出现谬误的原因是抄写者误将"日"写为"曰"。  相似文献   

18.
唐代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中唐文人尤其强化了乐府诗讽兴时政的功能。从初唐开始,文人便批驳南朝拟古乐府脱离古辞、"唱和重复"的弊病,在具体如何改进拟古乐府的问题上,吴兢主张回归古辞古题,元稹提倡"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在此基础上,催生了中唐文人新乐府的创作理论。中唐文人以革新为核心观念,从题、义、词等多角度寻求突破。乐府诗的文体学意味在唐代进一步加强,乐府诗的概念也出现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唐代以前书画装潢 书画装潢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工艺,已流传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和两汉时在贵族的丧葬中出现了大量的帛画,这一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装裱艺术的萌芽和形成期.  相似文献   

20.
隋唐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城内里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该城历经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和北宋,加之其间洛河泛滥和变迁,各时期里坊的数量和部分里坊的位置发生变更,致使古代文献中对城内里坊名称、数量说法不一。弄清里坊的数量和历史变更关系,对研究隋唐洛阳城的最初规划思想和历代变更脉络具有重要意义。惠训、道术、道德三坊北临洛河,在古文献中屡次出现和引用。本文通过大量考古资料,结合古代文献对三坊的初设、位置、历史变更等进行论证,认为惠训坊为隋代初建东京城内之里,后在其北增设道术,唐代将两坊合称"道德",武周时曾改为"道训",后复为"道德",并延至宋。通过对惠训、道术、道德三坊变更脉络的梳理,可为确定隋唐城内洛河的走向、漕渠的入口及城内里坊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