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用MMCS人际关系问卷对279名师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控制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人际关系总体水平上,师范大学生对其成败归因倾向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学科差异。(2)在人际关系成败的各项因子的归因倾向上,大一、大二与大四学生在能力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情境倾向上,大三与大一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与艺术生存在显著差异;在运气倾向上,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差异显著,并且文科生比理科生外控。(3)中国师范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体水平上的归因倾向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内在性和外在性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理工科和文科女大学生性格特征的差异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性别角色理论、动机归因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分别就女生性格特征中的男女双重化气体、自我表露倾向,学习成功自我归因倾向和承受心理压力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她们之间有如下差异:理工科女生女性气质不如科女生高;理工科女生自我表露倾向不如科女生强;理工科女生的成就动力比科女生强,更富有竞争意识;理工科女生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科女生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老边穷地区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时间管理倾向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成就动机和内外控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综合影响,对重庆市城口县270名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1)高中生在时间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男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高二男生,在高二年级中,女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高中生时间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通过时间效能感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3)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以成就动机为中介变量对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4.
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数学价值认可、数学自我效能感、表现目标、学习目标、内部归因都极其显著地下降;同普通班相比,优秀班学生的学习更倾向于学习目标,并且更加注重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成就动机诸维度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文科的学生;班主任不是数学老师班级的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可、数学成就内部归因都极其显著地高于班主任为数学老师班级的学生;男生对数学价值的认可和内化要明显高于女生,同时男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极其显著地高于女生.在私立中学的数学教学中要落实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培养积极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拓宽中学生的关联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既有外界因素又有主观原因。本调查旨在研究内在主观因素与职业决策的关系,从而找到影响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的因素。本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以河南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发现,自我效能和职业价值观两个因素对职业决策有显著影响,并且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理科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男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理科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高于文科生。男生在职业价值观上更倾向于从事有成就感、有经济报酬、有助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职业;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更倾向于做有成就感、有经济报酬、有助于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43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2)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构成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效应;(3)心理控制源存在以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的对时间管理倾向的显著的间接效应,A型人格以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对时间管理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荣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6):142-145
本文用问卷对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师专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观体验大多数是倾向于满意的,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倾向不满意;他们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问题的归因倾向于室友;采取的应对方式以“沟通”、“包容”、“回避”和“忍耐”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8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归因风格问卷的调查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试,探求二者相关性;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归因干预,探求归因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论:①大学生归因风格没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但职业自我效能感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大一新生高于二、三年级学生。②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③通过归因风格的实验干预,大学生被试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新银 《林区教学》2013,(11):118-119
为了探讨高校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通过考试结果归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暗示:学生对学习成绩总体上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归因存在着性别差异,对女生来说,外在的不可控因素较为重要。在失败归因上,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稳定性归因;自我评价失败的抑郁质和胆汁质学生看重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归因量表》为研究工具,以17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公正信念与归因现状进行研究,因此,发现存在以下情况:大学生有较好的公正信念,归因以内归因为主;男女大学生在努力程度归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努力归因;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公正信念、努力程度、运气、任务难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公正信念与归因存在一定的关系,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对公正信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运气对公正信念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研究表明,事件归因影响了大学生的公正信念.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具备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完全齐备,属于准公共产品。高校管理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属于公权力。高校处分权可分为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和未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两类,前者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后者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在《挑战》一文中,姚斯主要强调接受主体的历史性,但同时姚斯也并没有忽视文学的创作以及文学作品本身的历史性,而将文本历史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创造主体、接受主体的历史性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陈述具有两种涵义,其一为当事人基于诉讼主体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其二为当事人基于证据方法之地位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前者为意的表示,性质上属于观念通知,后者为知的表示,性质上属于事实行为。由于两种当事人陈述涵义、功能及性质有别,故应适用不同的制度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朱子的治《诗》理念可以从治《诗》宗旨、立场和原则三个方面来观照。朱子的治《诗》宗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熔铸新篇;三是指导为人为学,以便学者切己体察。朱子治《诗》,持经学立场,但又兼顾文学立场,以经学立场凌驾于文学立场之上。朱子的治《诗》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由训诂求义理,二者兼顾;三、简洁;四、多闻阙疑。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词缀复杂多样,历来对南方方言中的词缀研究比较多,而对北方地区方言词缀则关注不够.文章通过隶属于江淮官话的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词缀的分类研究,试图归纳出极具方言特色的常用词缀.文章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详实的调查并广泛取证的基础上的,希望能够全面、系统、直观地反映出新浦方言词缀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对于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了存在一些正确认识。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我国行政诉讼中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与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和支持两方面价值取向的关系,认识行政诉讼制度基本价值取向对原告资格制度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现有原告资格制度的不足并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原则是指导实施心理健康活动的基本的准则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模式是实施心理健康活动的方式和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9.
多元一体的法律,要求我们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应从多视野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把握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本文从文学是法律的传承手段,文学是法律正义的张扬者等方面分析文学的法律价值,以求对法律与文学关系给予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