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上海高校软科学研究发展特点1.高校承担软科学研究课题明显增多。高校承接软科学研究课题来自多种渠道,据1987~1990年高校承接上海市科委课题的统计分析(表1,包括结转项目)可见,高校从1987年承接10项已发展到1990年的28项,约占全市承接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课题的25%。  相似文献   

2.
上海高校软科学联合研究中心“98学术年会”于1998年12月4~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上海市教委、科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首先“中心”回顾了十年来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后由软科学专家分别作了关于知识经济、金融危机、长江流域自然灾害、当前软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等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上海高校软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是1987年12月经国家教委科技司批准的地区性跨校的联合研究机构。目前,“中心”有上海25所高校作为成员单位,拥有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32名和一批专家网络系统。十年来,“中心”在国家教委科技司领…  相似文献   

3.
1991年6月10日至11日,由上海高校软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联合发起的“首届上海高校软科学学术和成果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上海26所高校专家教授和4家新闻机构的记者共8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上海高校软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郑绍濂教授和上海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张瑞琨教授分别主持了10日和11日的会议。上海  相似文献   

4.
本期“知识中国”专栏发表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未来研究会等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课题“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供关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的软科学研究获得了很大发展,相当数量的大型软科学研究课题获得成功,如“二○○○年中国”、“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可行性咨询研究”、“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前景预测”。这些大型软科学研究课题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等基本特征。对于这类课题必须有一套较科学的方法,才能使研究取得成功,真正为科学决策做出贡献。下面,就作者参加“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前景预测”研究的实践,谈谈从事大型软科学课题研究中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研究是多门类、跨学科的宏观综合研究。在国内外的一些重大经济、社会活动中,为了把决策工作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就必须对极其复杂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的研究,提出可供决策选择的各种方案。本文将以上海“72”课题为例,谈谈如何在软科学的研究中发挥其综合研究水平。一、综合研究工作怎样能够受到重视1、作为综合研究课题,在开题时就要体现出研究队伍具有综合性研究的业务素质和相应的组织力量,还要求能够展示出初步的有吸引力的成果清单。早在1986年,上海市经委、科委、建委(当时为“规委”)这“三委”就酝酿联合确  相似文献   

7.
1月16~28日,国家科委农村司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科技工作通气会,讨论、部署“九五”农业科技攻关和星火计划总体安排。 2月中旬,国家科委下达《1996年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国家科委星火办确立“星火计划发展经验与对策研究”和“星火计划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两项软科学研究课题。 2月28日~3月7日,《中国星火计划大全》文稿审定会在福州举行,国家科委副主任韩德乾写信祝贺。  相似文献   

8.
由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工学院等四十余所高校参加的西南开发研究课题组,组织并完成的《加速西南地区开发的若干建设》课题,无疑是高校发挥自身综合优势,开展软科学研究的一项典型范例。今年1月1日起,《中国科学报》在区域开发战略探讨栏目中,以八个分建议,连续刊登了这一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整个研究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出发,紧紧结合国家有关的政策,密切把握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在经济、社会发育水平、矿产资源分布程度、科技教育发展状况、交通运输滞后程度、粮食生产与环境态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研究结果认为: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上海现有50所高等学校,其中全国重点高校8所,部委属高校28所,上海市属高校22所。建国41年来,高等学校已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力量雄厚的科技队伍,有从事研究和发展的科技人员18000人,其中正副教授约5000人;有博士点209个,硕士点558个,在校研究生10000人;理、工、农、医类高等学校设有研究机构350个;有一批较现代化的实验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党的科技方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组织科技力量为振兴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科技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0年来,上海高校共取得科技成果约6000项,其中获得省市以上各种成果奖励约1800项,国家级奖200项。近年承担各类研究约8000项,其中承接国家和国务院各部门课题1000项;“八六三”高科技课题80余项,“七五”攻关课题46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0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2000余项。每年取得科技成果约700项,在国内外发表各种论文9000余篇。上海高校已成为上海市科技五路大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相似文献   

10.
活跃在高校软科学研究战线和祖国大西南的开发开放研究活动中的高校西南开发研究协作中心,经过五年多的团结协作研究活动,已经成为一支促进西南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正着力探索发挥高校综合优势,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的路子。高校西南开发研究协作组是在国家教委科技司的倡导、支持下,于1987年5月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张鸿 《科协论坛》2008,(4):29-30
宝鸡市科技情报学会成立于1986年,挂靠在市科技信息研究所(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署办公)。1998年进行社团组织法人登记,实行法人管理。现有会员460人,聚集了“专业技术和外文代译”两支人才队伍,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软科学研究、科技咨询、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新技术推广、外文代译、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全方位、专业化、综合性学会,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研究要关注“十二五”发展重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科技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为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软科学研究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为全面促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软科学研究需要抓重大问题,要注意研究基础性理论和政策问题,要特别突出实践性,要提高软科学研究位势,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4,(9):i022-i022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近日筛选出七项课题,向全社会研究单位公开招标。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处长颜振军说,合理确定选题,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招标等形式选择项目承担单位,是科委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和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月16日至1月21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自然科学单位、社会科学单位、高校、工业界、地方科研与科技管理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专家和学者60多人,大会收到论文40多篇。会议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二、科技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三、科技成果的推广和经济效益;四、与发达国家的对比研究;五、科技进步的计算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知识传授和知识利用的综合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不仅担负着为全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而且承担着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重任。 高校借助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专家群体进行软科学研究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这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形成传统。许多大公司纷纷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决策研究班子。一批专门从事软科学研究的机构也应运而生,例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等。特别是在政策研究方面,系统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制定政策过程相结合,形成了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政策科学。 软科学研究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的工作效率,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高校不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了。深入社会、引导社会将成为我国高校新的使命。 基础研究、基础性应用研究迈出可喜一步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全球生态制约层次加深,国际林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林业企业面临异常复杂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为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合作项目(编号:2012GXS2B009)和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R02)“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中国木材合法性认定标准体系研究”的共同资助下,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陈绍志所长主持开展了项目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软科学是与硬科学相对应的一类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的总称.软科学的基本涵义,一般可以概括为: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哲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各种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战略、预测、规划、政策、管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形成有关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软科学研究,始萌于二十世纪初期.可以认为,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罗的“科学管理”研究,以及三十年代美国学者默顿、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等人的“科学——社会”研究,是早期软科学研究及  相似文献   

18.
朝一 《科学与管理》1997,17(1):51-52
<正> 十三年前,正当软科学崛起之初,我省第一个独立软科学专业研究机构——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当时名为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简称战略所)应运而生。在齐鲁科学城山东省科学院的科学殿堂里,拥有20余名软科学研究专家和以省科学院千名科学家、工程师为依托的战略所,向国家级和省级决策系统提供了30余项科学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省科学院奖二、三等奖4项,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8项,县级领导决策咨询项目3项、中外合资和大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与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中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现状、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软科学研究机构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的原因和构建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机制的目标与措施等五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全面启动“300科技转化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要推出20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选定20项技术开发研究课题,力争全部列入省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力求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争取20项以上星火和火炬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同类计划,确保“九五”末超额完成“300科技转化计划”。 二、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和“科技创业”工程。“科技富民工程”: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化的形成为目标,突出富民技术这个重点,力争1996年选出7个科技示范乡镇,建立200个科技示范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