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滨州市城区5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内居民参与社区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区居民对社区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参与动力不足,需要从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界定了体育需求、体育资源与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12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需求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重庆市各高校组织开展的各种体育课余竞赛和体育课程项目设置、师资选择、项目设置内容等工作能够较好满足学生需求;然而现有体育资源与服务在其他两个方面并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首先,在教学场地需求和课余锻炼场地与器材需求方面满意度最低;其次,在现场体育欣赏需求和体育信息与咨询需求方面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常熟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增加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供给,来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常熟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现状是:需求欲望比较高,需求能力比较低;需求内容多样化,相应的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需求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的体育健身服务还存在诸多欠缺。满足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对策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能力;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增加体育健身供给,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相似文献   

4.
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和体育改革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体育需求已成为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对晋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社区居民对活动项目需求及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倡导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心理,促进晋城市大众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资料法、调查法及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银发居民及体育文化生活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完成综述的整理和选题依据的确立,揭示当下苏州城乡银发居民参与体育文化生活的现状.结果表明:苏州城乡银发居民参与体育文化生活状况良好,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好及体育锻炼意识强,参与的主动性高,文明、健康的体育文化生活方式正在形成,科学化健身需进一步提升.针对健身人群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从多个层面提出苏州城乡银发居民改善体育文化生活质量的路径,切实关注银发居民晚年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与完善银发居民体育全面、和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一个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探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供需。这一框架包含逻辑起点、分析路径和制度归宿三个维度。逻辑起点是供需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居民需求的无限性和服务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居民需求的差异化和服务供给的平面化之间的矛盾。分析路径包括三条原则:城市公交服务对居民自然差异的关注优先于对社会差异的关注;自然差异对原生性需求的偏好优先于对次生性需求的偏好;社会差异对次生性需求的偏好优先于对原生性需求的偏好。制度归宿在于实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是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提升问题.文章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提供内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有效利用体育教学资源,为有效体育教学提供“物质”条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希望对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襄阳市、十堰市城区的健身广场、社区活动场所、社区舞厅、中小学、健身馆等部分人群进行调查,发现健身舞蹈已经走进城区市民生活和中小学体育课堂,但开展现状还不尽人意,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市民健身需要、健身人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健身人群与居民之间存在矛盾等.提出政府应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加强监管和资源配置、提升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健身者的素质以解决健身群体与市民之间的矛盾、积极推行健身舞蹈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新城区的小区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小区居民对体育消费的认识比较狭隘,多局限于物质方面的消费,如服饰,报刊杂志等;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及小区设施的建设.通过对赤峰市部分小区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为赤峰市的小区居民体育消费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依《体育法》确定:我国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部分构成,即体育的三元结构.三者各有其特殊的形成、存在和发展条件,各有其独特的结构、功能、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和管理体制.它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合成一个系统或者分离运行.我国体育正在突破竞技一元突出的格局向三元分行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体育发展新阶段的根本特征.重视这个问题对提高认识水平,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连开发区城区内18岁以上居民的体育需求心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城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观念不强,体育意识差.并探索了形成体育需求不良心态的原因,提出了转变城区居民体育需求观念不强的对策,为决策部门实施城区居民健身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学方法等,对汕头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对社区体育指导员需求程度、影响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以及体育消费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汕头市社区体育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和汲取体育知识、健身强体的源动力。探讨体育学习动力存在的问题和有效释放方式,是高等院校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中,调动和释放学生潜在的体育学习动力是关键;关注学生的生命需求是源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根本;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融洽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前提条件;传授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并重是释放学习动力充要条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阳光体育政策的执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状态.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育学习行为与认知、情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性,充分表明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尚不够,这将构成阳光体育政策贯彻执行的一个较大阻力.消解这一阻力的有效策略是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常熟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居民的知情率与参与度不高、对居民的吸纳力度不够,场地设施的种类、质量以及保养维修服务不容乐观,社区体育信息服务内容的更新与价值还有待提高,以及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权利意识相对淡薄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社区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意识,提高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增强社区体育服务组织体系对居民的吸引力和接纳力,促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部门增加体育活动设施,并对其进行良好的维修和保养,确保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6.
从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对达州市社区体育文化进行访谈调查和数据分析后表明:达州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难以满足当地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简单、数量少,场地器材设施种类单一,社区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及缺乏长效机制,体育文化宣传工作未能落到实处.达州市相关部门应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加大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力度,丰富社区体育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社区体育资金体系,以期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使社区体育文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转型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在这种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教育改革和管理的主攻方向。本文对地方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在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学中专业课实践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小等问题背离与于社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淮北市三个大区共六个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组织形式以及居民锻炼的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还对个人原因、体育场地管理与维护、健身专业指导人员情况和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四个方面对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加强淮北市社区体育开展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育志愿服务是满足体育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多元化体育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汲取发达国家体育志愿服务的经验应是建设路径之一.美国体育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依托网络平台,提高志愿服务效能;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多种形式肯定、表彰志愿服务;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志愿服务;重视第三部门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美国体育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对我国体育志愿服务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加强法律法规对体育志愿服务的保障;充分发挥非营利性组织在体育志愿服务中的作用;完善体育志愿服务奖励表彰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体育志愿服务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产业属性、统计指标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体育产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为满足社会成员体育消费需求而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产业。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体育产品是满足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劳动产品的总称,体育产品的界定是面向消费过程的,与生产过程关系不大。尽管关联产品并不是体育产品,关联产品是由体育消费所带动的,关联产品应纳入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