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河石油报》创刊于1970年,原名《三二二战报》,《辽河石油战报》,由辽河油田主办,国内统一刊号 CN21-0033,公开发行,现为对开八版日报.曾获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报二十佳、辽宁省和石油行业的新闻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报晋京展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辽河石油报》在其三十年的发展中,尤其是在“八五”后三年以来,伴随着新闻改革实践,不断对报纸的宗旨、属性、风格等  相似文献   

2.
(一 )  1986年 2月,沐浴着全国改革开放春风,《驻马店报》 (《驻马店日报》的前身 )在文明悠久的天中大地上诞生了。创刊时的《驻马店报》是一张四开小报, 10余名工作人员,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地,每周出版一期报纸。一年试刊期后,改为《驻马店日报》,设立了四科二室,报纸发行量由 1万份上升到 2.5万份,编采逐步走上正规。目前,《驻马店日报》已由 1997年的四开小报变成了“两报三刊”即 (《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经济周刊》、《法制周刊》和《教育周刊》 ),报纸累计发行量 10余万份。报社兴建了新的办公大楼,盖起了…  相似文献   

3.
陶丽 《新闻爱好者》2011,(19):14-15
1995年世界上第一份免费地铁报"Metro"在瑞典诞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地铁报作为一种新型的报纸种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广泛的影响。2003年上海出现了大陆地区的首份免费地铁报《I时代报》,这份由计算机报转型而来的地铁报曾一度引发关于国内免费报纸的大讨论。2008年7月,当时国内的4家地铁报——上海的《I时代报》、  相似文献   

4.
《开滦矿工报》于一九四九年创刊,四开四版,周四刊(含《星期天》专刊)。我们从一九八三年四月开始,围绕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好企业报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带来的初步成效是:观念新了,文章短了,报道面宽了,版面也活了,报纸的发行量大幅度增长,达到三万八千份。打破生产报的旧观念正确把握企业报的功能企业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按传统的观念,人们习惯于把企业报看成是企业的机关报、工作报、生产报。这种办报观念,反映在报纸上,则往往是:①领导活动多,领导的讲话、指示都要登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5.
王毅锴 《今传媒》2007,(8):16-17
国家对石油石化行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以来,《中国石油报》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目前,《中国石油报》为周五刊对开八版,期发行量达到13万份,与中国石油集团组建以前的1997年相比,在编采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报纸规模增长了150%.同时,接办了《中国石油画报》,创办了《石油商报》、《现代司机报》和中油网,形成了"三报四刊一网"的报系格局.  相似文献   

6.
新闻改革和企业发展双重动力把企业媒体牵引到了一个新的时刻。九十年代末,早于专业报、行业报等报刊先期整顿的企业报,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登。《武钢工人报》在这期间作了两步大的跨越;第一步是1998年9月由四版扩展为八版;第二步是1999年9月由四开小报扩大为对开大报。如果说社会上很多报纸已形成报业集团或母子体系的话,那么,《武钢工人报》也初步有了两张“子报”,即《校园周刊》和《生活周刊》。 版面扩大了,形式变化了,怎么办?我们的作法是用一年时间学习京城经济类报纸和鄂地机关类报纸新风格,在新闻触角、报道领…  相似文献   

7.
初识《陶城报》,是在1989年的冬天。作为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报,那时,它刚刚诞生。 至今,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我亲眼看着《陶城报》一步步长高、长大:从原来佛山市内部报纸,发展到广东省发行的报纸,再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报纸也从原来的四开黑白版双旬刊,发展到如今的对开四版大型彩色印刷报纸。其发行量也一直稳定在15000份左右。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当许多企业报的老总们还在为经费发愁时,《陶城报》却已经存下了近百万元的广告收入。这在全国企业报中是少有的。 “捧着《陶城报》按图索骥” 广东人干事情,极务实。这一点,佛陶人也不例外。 身处开放前沿的广东,佛山陶瓷工贸集团实际上早在1988年末,就开始走上了按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轨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佛陶领导层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了宣传工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出资,筹办自己的企业报——《陶城报》。  相似文献   

8.
《吐哈石油报》是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主管的一份面向油田员工发行的企业报。创刊16年来,《吐哈石油报》经历了石油会战、重组改制的洗礼,办报方式、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吐哈油田由原来单一的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企业,重组为吐哈油田公司和吐哈指挥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吐哈石油报》坚持"围绕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第一份免费商业性日报1995年在瑞典诞生,而中国内地第一份免费日报是2004年在上海创办的《i时代报》。目前,免费报纸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不算新鲜事物,在中国,除了港台地区免费报纸迅速落地生根外,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也先后跟进,推出了各自的免费报纸。2007年下半年,上海又多了一份免费报纸《五日新闻金报》,成为国内鲜有的一城两张免费报纸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4,(6):38-40
《华商报》是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纸。其前身为1988年创刊的《华侨艺术报》,后更名为《侨声时报》,1995年1月1日更名为《华商报》,改版前由于定位脱离市场实际,至1997年时亏损总额已达上千万元。  相似文献   

11.
周林 《新闻三昧》2006,(5):16-17
在报纸百花园中,企业报犹如一朵素雅的小花,绽放于一隅,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企业报多为四开四版,也有一些是对开,出版周期多是周三刊以上,也有日报,如《鞍钢日报》、《攀钢日报》、《开滦日报》、《农垦日报》、《林海日报》等。发行量一般在万份以上,有的达到数万份。说它是小花,是指它的报道面有所限制,读者群基本固定在企业;论企业报数量,它在中国新闻界可是占据了不小的份额。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杜导正说:“企业报也是新闻界的一支重要方面军。”鲜明的专业个性作为报业家族中的一员,企业报既有与其它报纸在文化、思想、经济、新闻、美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一份在世界上极少见的独特报纸,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也被周恩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它就是由新华社出版发行的《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57年之前,一直是我国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的秘密内部刊物。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以四开四版日报形式出版《参考消息》报。几十年来,《参考消息》以不同于公开报纸的独特报道内容和浓厚的参考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国内影响很大,在国外名气也不小。2002年,《参考消息》发行量为320余万,是中…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首要任务。毫无疑问,作为现代化企业的宣传工具,企业报必须立足企业,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大做文章。多年来,我们《新疆石油报》的办报方针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面向新疆各族石油职工,联系实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油田的两个文明建设,具体地说,就是宣传石油生产,促进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自1956年创刊之日起,石油生产就是《新疆石油报》的报道主体。据统计,有关石油生产方面的经济新闻,在我们报纸上的比例约占60%左右。一张四开小报,一半以上的篇幅都是清一色的石油生产,况且年年、月月、周周、期期如此,常为单调乏味所困扰。怎样才能克服企业报这种“先天不  相似文献   

14.
1992年至1997年间,衢州市新闻事业发展很快。新闻系统从业人员已有近千人,其中采编人员达400人左右。1994年《衢州日报》改为对开大报。1995年该报自办发行,发行量稳定在47000份,全市平均49人有1份《衢州日报》;1997年发行量突破50000份。《江山报》于1997年元旦改成《江山日报》。1994年元旦,《巨化报》被编入国内统一刊号,成为浙江省首家可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企业报。1997年元旦,《巨化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  相似文献   

15.
到三十年代末,现代维吾尔报业有了很大发展,各地出版的维吾尔文报刊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印刷设备也比较完善了。现将影响较大的几种报纸,简要介绍如下: 一、《新疆日报》1934年在阿布都热合曼·热合密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决定出版自己的报纸——维吾尔文《新新疆报》。报纸为周版,八开两版。最初的18期是刻在腊纸上油印出版的,发行量最初为100—300份。1935年8月,从塔城来的魏力·艾合买提改为用石印机印刷,四开两版。此时的发行量达500份。文化促进会为加强对报纸的领导,成立了由阿布都拉·大毛拉、魏力·艾合买提、包尔汉等11人组成的编委会。1935年12月,报纸更名为《新疆维吾尔报》,成为省政府和文化促进会的舆论工具。他们使用的是从苏联购进的活字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日报》2005年2月1日创刊之后,肩负着党报及企业报双重责任的《新疆石油报》终于摆脱其借位身份,回归到企业报的行列。在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如何办好一份让读者能够接受并且愿意看的企业报呢?已经50岁的《新疆石油报》在恢复自己本来面貌的同时,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一、明确办报目标,打造新型企业周报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企业报从报纸规模、经济实力、新闻资源、技术条件、人才结构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但这并不等于说企业报就没有了生存的必要。从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报和企业报所担当的特殊功…  相似文献   

17.
今 年6月 ,我参加由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瑞士 ,与瑞士报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一、瑞士的报刊瑞士有报纸213家 ,其中84家是日报 ,每天总发行量不足270万份。按瑞士720万人口计算 ,平均约每1000人买350份报 ,约3个人买一份报。在84家日报中 ,有10家报纸发行在5万份以上 ,其中4家达到10万份 ,三分之二的日报发行低于1万份。瑞士影响较大的3家德文报纸是 :1.《一瞥报》 ,1959年创刊 ,社址在苏黎世 ,发行量32万多份 ,是瑞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2.《每日导报》 ,1893年创刊 …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市场为轴心全面改革报纸宣传四川石油报总编辑李代友今年是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攻坚阶段的关键一年,也是石油企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开始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一年。为此,我们《四川石油报》今年要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十四...  相似文献   

19.
西安制药厂的《西药报》是该厂党委宣传部主办的一张四开四版小报,创刊11年.办报近300期,是一份在厂内和医药系统都有相当影响的企业报。近年来,随着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对宣传报道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西药报》在正确把握导向的前提下,从提高报纸质量、树立精品意识着手,用“题巧、文精、线爽、块清、图美、字工”做为具体要求,使报纸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受到广大员工的好评,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一、准确把握导向,精心策划,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企业报是企业党政的喉舌,因此把握好企业报的舆论导向.更好地…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去年底,青海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召开了由22家地市县报、专业报和企业报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会上交流了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小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改革的方向。今年上(海)钢十厂为每位职工阅订两份报纸,一份《十钢报》,另一份由职工自行选订公开发行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