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内外教师研究看我国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十年来,关于教师素质与教师心理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我国现存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内容中忽视了教师人格的塑造和培育。在教师教育内容中增加“交往”课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沿用和照搬职前教育的学科型课程范式,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偏重业务知识进修,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偏重刚性课程结构,忽视弹性课程体系;偏重分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为切实提高小学教师在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必须改变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结构,构建以解决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中心的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模块式课程结构乃是这一课程体系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程改革之前.我们更多的是注鼋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忽视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忽视了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形成。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这种有失偏颇的做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素质的人才.而不是把全民都培养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能够贯穿这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刁:断深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一些注重形式.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不尽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目标设定上存在着社会政治本位倾向,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课程编制游离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之外,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教育本体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对立了起来。课程体系受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制约,课程目标、教育目的中有所规定,课程编制和实施中就会有所体现。现行课程目标注重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规定,而忽略了对最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创新素质的规定。所以,现行课程体系目标的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教育依旧是“重智轻德”,使得学生沦为考试的工具,忽视了学生的“人”的属性,忽视了学生心理、精神、思想方面的需求,违背了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教育环境中,这些都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赛男 《继续教育》2006,20(12):60-61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课程一直是以知识来定位的,课程设置也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的。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注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专业课程;注重职前课程,忽视职后课程;注重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没有教师教育特色。从培养目标来看,高师课程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太过专业化,重深度,轻广度。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孕育了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高职教育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教育的功利化人才培养观念,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内涵建设阶段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作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单一的课程体系,把素质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教育理念转变、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环节着手,设计素质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多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针对这些在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此次课程改革提出:“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基于这种认识,在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9.
为迎合市场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加强人文教育。注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0.
傅冰 《教书育人》2006,(3):62-63
永新村地处城郊,全村人口一万六千多人,永新校在校小学生一千九百多人。不少村民忙于商海的冲浪而忽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独生子女现象所带来的隔代教育也时而撞击着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缺失造成部分学生陷入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失却依托的无助窘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过高而忽视素质培养、心理疏导的家教片面性与独立的、单向的学校心理教育难以形成合力。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应家校联手,打造双向互动的心育天空,共搭心育之桥,大力整合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心理教育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高职教育的功利性追求过强.致使高职教育的生态环境出现很大程度的失调.课程设置严重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的职能出现了错位。高职院校只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创业教育.才能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着眼,从提高教师素质,构建心理教育课程从入手对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的专业成长过程。”它是我国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效应?目前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往往是孤立的、狭义的,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也仅仅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心理教育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其更具综合性和渗透性。由于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这是一门全新而陌生的课程,因此在心理教育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着误区:认为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是教育专家的工作,缺乏对课程的科学认识,把课程等同于教材,对心理教育课程采取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以学生是否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作为课程的唯一目标等等。显然,着力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课程实施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对心理教育的课程意识和适应水平,是目前中小学心理教育最为迫切的客观需求。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加强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来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专业能力的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养、教育理论素质和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素养和教育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开设心理讲座和心理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宣传心理知识等心理操作技术的运用,却忽视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影响,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达到的效果有限。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注重运用传统心理操作技术的同时,应该考虑营造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分析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积极心理价值,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途径是通过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活动,构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环境,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周文彬 《广西教育》2004,(4A):12-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课和品德课都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人的素质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对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不能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忽视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人才,还在于要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人,即培养有一定的化知识和道德素养、遵纪守法、心理及人格表现正常、有生存能力、其行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群、有益于家庭、有益于自身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