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电话、短信、发邮件等成了班主任和家长联系的主要手段,走家串户式的家访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其实,上门家访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优秀的班主任,就会把两者结合起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融洽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了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的普及,老师上门家访的越来越少了,电话成了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工具,被人们称为“电话家访”。“电话家访”的第一个优点是快捷。通过电话,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可以迅速告知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情况,不失时机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特别是遇有学生生病或学生出走等紧急情况时,家长与教师利用电话直接交谈,往往可以赢得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电话家访”的第二个优点是方便。老师无需走街串巷,走家串户,只要坐在办公室即可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的情况。有时一节课的时间可以与好几个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既省…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深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更好地开展新年度工作,新千年伊始,该校组织了首次大规模家访及社会调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家访和社会调查活动,历时五天,走访了青岛市所辖各个县市近400名学生,得到家长大力支持,盛情接待,家长们对学校的严格管理、良好的办学设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本次进行全校性家访,老师们耳闻目睹了学生家庭状况,以及家长对学校、学生寄予的厚望,增强了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家访工作使学生家长对学校有了新的认识,家长根据学校的办学管理思路,教育…  相似文献   

4.
各位家长:学校班主任老师经常进行家访,对教育学生益处极大。但是,一个班的学生少则二三十名,多则达五六十名,还有的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教师要想在一学期内普访次  相似文献   

5.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勤于家访,善于家访,精心选择和把握家访的有利时机与方式,注重对家访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技巧,才会达到最佳的家访效果。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积极参与,从而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钟宝 《中国教师》2008,(14):42-43
<正>家访是教师进行家长工作,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之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主要的、经常采用的有效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增进师生情谊,沟通学校、教师、家庭之间的关系,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扫除学生因家庭  相似文献   

7.
家访之管见     
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沟通的重要渠道。家访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产生震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做人道理。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家访中,下面几个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邓燕华 《班主任》2002,(4):16-17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是不会忽视家访的作用的,但在家访过程中班主任往往会遇到一些尴尬。一、心怀戒备,不冷不热教师家访为的是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共同寻求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对教师的家访是欢迎的,可也有部分家长心存  相似文献   

9.
杨自起 《河南教育》2006,(4S):23-23
在鹤壁市第四中学,全校每名教师都有一本家访记录,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们的家访情况。自鹤壁四中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以来,全校教师采取入家访问、信访、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亲切交谈,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学习情况,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共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截至目前,全校150名教师进行家访3000多次,遍及了学校每名学生,此举深受家长欢迎。一位家长说:“四中教师变叫家长到校为到学生家家访的做法非常好。原来一些教师‘叫家长’,  相似文献   

10.
家访     
家访是协调学校与家庭的一种方式,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做法。家访的目的在于教师与学生家长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及学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沟通是心灵的对话,心灵的距离有时就是脚下的距离。教师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拉近自身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家访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也能直接倾听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让教师和家长在交流中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陪妈妈家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切实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5年初,顺义区教委决定在全区中学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一、明确活动意义,建立长效机制2005年年初,顺义区教委召开了全区中学校长和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参加的“千名教师进万家”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各校针对此次活动建立教师家访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作为学校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每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每学期到所教学生家里走访一次。教委每年对学校家访工作督导一次,通过与家长座谈和走访等形式,对学校组织教师家访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教师正常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过去一段时间曾形成制度,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如今这种家访却变得越来越稀罕了,而恰恰相反,家长“校访”的却越来越多。笔者曾对50名学生家长、50名中小学生、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家访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家长说:我们欢迎家访。现在有的教师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课堂教学,片面认为只有将课堂教学搞好了,别的都无关紧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会合,面对面地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情况进行商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付诸实施,有助于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家访永远是家…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参与者有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学生家长是这个工程中表现最为活跃的社会因素,他们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这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并加以利用。而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家访,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家访的主体是教师,出发点是学生,对象是家长,教师处在这二者之间,可以说,在家访工作中,教师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首先,传信息。要把学校和学生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信息收集起来,反馈给学校,使学校与家庭之间构建起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班主任工作☆其次,传情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不够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变化了解不多,通过家访增进学校和家庭的理解信任,可以在彼此的心中架起感情的桥梁。第三,传关爱。教师对学生的品德的关爱,对生活的关心,对学习的关注,在家访的过程中会得以充分反映。学生会感受到爱的温暖,家长会感受到爱的博大。第四,家访要到位、要及时。学生有变化,要及时传给家长,家长有建议,要及时传给学校。作为教师,对学生在校的表现状况要客观公正地传给家长,而作为家长也应如实地反映学生...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补充,家庭教育是基础.加强学校同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家访作为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对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地教育和辅导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往往有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把家访作为向家长告状的手段,使家长和学生谈虎色变,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师请家长,家长打孩子,孩子恨教师"的教育恶性循环,不仅起不到家访应有的作用,相反还造成了学校与家庭的对立.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班主任家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丁玲 《现代教学》2015,(6):17-20
上海市吴淞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2012年底开始,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100多位教师走进分布在全市8个区县的1000多名学生家中,持续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通过家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走近学生内心,了解到学生家庭的困难和家长诉求,让学校德育走进学生生活,助力学生成长,使家访成为学校开展"生活德育"实践探究的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17.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不盲目。家访要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对家长谈什么,怎样谈,学生在场时又怎么谈,都要考虑周到。若对学生、家长已有了解,还可设想出谈话的细节。谈话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有根有据,讲求实效。也可考虑把家访的目的、内容、时间事先告诉家长,使其也有所准备。不告状。家访的目的,是使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其子女,而不是告状诉苦,揭人之短。访谈时,不要专讲其子女的缺点错误,使家长灰心丧气;也不要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对立情绪,使学生对教师家访耿耿于怀。对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同家长交谈时要控制情绪,不要声色俱厉、语言尖刻,以免…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与家长交往中的心理分歧及预防江苏金坛市教师进修学校陈建教育好学生是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目的。为了使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保证整个教育的一致性,班主任要经常进行家访。家访的内容,可以是调查、交往、研讨、鼓励、慰问等。家访的方法灵活多样,可登...  相似文献   

20.
案例:周一下午刚上班,几位班主任就“冲进”校长室“理论”。原来是因为家访的事。这个学期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量化考核,其中规定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4次。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通讯条件差,家访的路途又远,而教师有一部分又不是本乡本土的,所以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家访,学生出了问题就“叫家长”,结果学生不愿意叫,家长不愿意来,效果很差。而学校认为,家访是拉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距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所以,这学期做出决定:教师要定期家访,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问题却出在了考核上,怎么来确定教师去没去呢?政教处采用了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