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友兵 《教学考试》2023,(11):21-27
<正>2017年制定2020年修改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要求:“能够运用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相关知识,创造性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能够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与作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在数学建模单元复习中,通过挖掘近几年高考数学应用题中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的具体实例,学会中学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读懂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模型.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设置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表达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应然选择,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途径.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让学生成为主动建构者,利于模型化和数学思维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数学建模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设置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表达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应然选择,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途径.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让学生成为主动建构者,利于模型化和数学思维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高职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是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有力工具。文章提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阶段应进行模型意识的渗透。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建模意识缺失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放慢数学建模过程、适时渗透数学模型、强化数学模型认识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建模是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学建模,有助于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原型唤醒、活动内化、方法渗透、迁移应用等方式,去引导学生数学建模。通过数学建模,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高阶思维包括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元认知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是发展数学高阶思维的“心脏”.数学建模的每个环节都促进了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等周矩形面积问题”为例,围绕数学建模过程,设计深度合宜问题、不断进行课堂追问,从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数学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8.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逻辑方法以及数学语言构建的科学或工程模型,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人类开始使用数字的时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够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要点主要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数学建模的重点以及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广义地说,数学知识都是数学模型,一切概念、公式、方程式、函数及相应的运算系统都可称为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用分析、比较、综合、猜想、验证、概括等思维方法,通过“重组内容,意义建模”、“链式推进,结构建模”、“有序拓展,变式建模”、“化解难点,方法建模”等策略,自主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而促进数学眼光、数学意识、数学素养、数学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建模”思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建模”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构建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前 ,建模教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谈到建模 ,人们总是局限在应用题的建模上“做文章” ,笔者认为这是认识的误区。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渗透建模思想。1 数学建模教学观数学模型是针对数学对象的特征或数量关系 ,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概括地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狭义的数学模型是针对特定的具体问题建立起来的关系结构。广义的数学模型是指数学中一切数学事实 ,它包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体系等 ,如实数是时间的模型 ,几何学是空间的模型。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元整体,从注重学生思维参与的视角,通过实际问题背景分析紧紧抓住一次函数“变化率恒定”的特征,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突出函数本质和建构函数模型的环节,为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搭建脚手架,铺设概括路径,问题驱动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为例,提出了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建模、探究、体验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通过动感演示让学生自主体验、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在猜想与探究验证的碰撞中理解、建构、应用模型,发展数学思维,体验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笔者以《单变量利益最大化问题》为例来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本课例中基于“养猪卖猪”的实际背景,建立含参二次函数的经济增长模型,着重点在于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确定参数和检验模型等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建模过程中理解参数的意义,并为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及使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新课标大纲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材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通过对问题的研讨、学习,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数学建模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难点,强化数学建模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也能树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比较全面的认识数学及其与社会、技术、科学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导学生将一个“三角形面积最小值问题”一般化,经历提出问题、操作探究、猜想、推理论证、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等过程,体会建模思想,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静 《学子》2013,(11):70-70
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建模的基础,是数学建模的初始阶段,数学建模促进了数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数学建模的本质是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作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实践,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例,从“两次转译”探讨分析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提升往往需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要引导学生走近数学建模,感悟数学建模的过程;二是走进数学建模,明确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三是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已得到充分肯定和重视 ,数学应用问题已成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应用问题不完全是同一个问题 ,存在许多差异 .值得中学师生注意和重视 .1 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指根据具体问题 ,在一定假设下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数学框架、求出模型的解 ,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 .数学建模是一个“迭代”过程 ,每次“迭代”包括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 ,作假设明确变量与参数 ,形成明确的数学框架 ;解析地或数值地求出模型的解 ;对求解所得结果解释、分析和验证 ;如果符合实际可…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模型的有效建构,是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模型的建构,问题是关键。本文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模、在比较思辨中建构模型、在还原生活中拓展模型”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