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1案例背景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苏教版教科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内容.该节的学习课时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课时是"提取DNA".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实质的认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遗传物质为DNA,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再通过介绍烟草花叶病毒等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在学生对经典实验的学习、讨论与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辩证唯物的方法来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张建芬 《中学生物学》2011,27(12):44-45
1教学策略本节复习课希望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得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试图从科学探究的高度,从探究思路的形成,到实验变量的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进而将三个实验的复习纳入一个探究体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等活动中,体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难点,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下面,结合高考中历年的相关考题,综合相关命题视角对本内容进行典例归纳分析。一、考点之实验思路类[例l]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相似文献   

4.
潘建英 《中学生物学》2007,23(12):24-25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材,通过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这一结果,因为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怎样才能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5.
1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教材选择了20世纪中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具影响力、最经典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沿着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转化因子是什么,到转化因子是DNA,再到把DNA与蛋白质通过标记完全分开,单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分析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并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本节内容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更加有力地说明DNA是遗传物质。通过两者的比较,认同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以实验设计为内在线索,通过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分析,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本节内容还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的分析,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节内容常在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为了便于学习,笔者结合典型例题进行阐述。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典例: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梁长余 《生物学教学》2012,37(12):26-28
本节以遗传物质的发现史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教学明线,以学科思想和方法为暗线,利用图片素材,采用循序渐进的问题串形式,优化探究,引领学生体验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在互动教学中实现知识的生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方法和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涉及到"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总是提出下列的疑问: (1)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会使小鼠死亡,而加入R型细菌之后小鼠就死亡了? (2)为什么能发生转化,是将R型细菌杀死变成S型细菌的?还是两者的遗传物质进行融合后表现出S型细菌的特点?有没有可能是R型细菌突变而来?  相似文献   

10.
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为线索,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和归纳,重温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厘清“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生命科学史上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案例之一。教师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基于问题式学习,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学习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8,(2):48-50
<正>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态度等生物学科素养,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选自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单元第1章第1节,教材通过格里菲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该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探究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介绍了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中都提到了肺炎双球菌,且涉及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S型菌细胞膜外有多糖荚膜,菌落表面较为光滑,且具有毒性;而R型菌没有多糖夹膜,菌落表面粗糙,没有毒性。这两个实验最终的结果都是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此处教材中处理得比较模糊,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后,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问题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转化"思想,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操作实验,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几何证明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四边形.四边形的学习与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四边形的问题都通过连线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且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说四边形是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另外在学了几何证明后,平行四边形内容为证明实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有机会实  相似文献   

16.
张旻 《成才之路》2011,(23):70-7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了本质性的阐述,又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7,(18):52-53
<正>1教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并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过程和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本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教材文本材料--遗传物质的早期预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有利于情感目标达成、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防止片面追求拓展材料而冲淡主题.  相似文献   

19.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实验是人类揭示遗传物质本质的3个经典实验。教材以这3个实验为主线,还原科学家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历史过程,然后介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概念。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在建构概念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并提升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1.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第一节《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第1课时.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所学习的可能性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它是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本课时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首先以游戏为背景,引出不确定事件与确定事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定性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