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产业集群、R&D、空间经济与国际经济4 个不同视角对知识溢出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与分析,重点对不同视角研究中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与溢出载体等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在不同视角研究中,知识溢出理论存在共性与差异,研究层面主要从产业与空间两个维度来区分,采用专利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测度知识溢出的主要方法,知识溢出影响因素与载体因视角不同而有差异。最后指出不同视角研究都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知识计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和知识化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显著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出发对知识本身及各种知识活动进行广泛的研究成为知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其中有关知识及其影响的测度、计量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知识计量的概念、知识计量研究的意义、知识计量研究的发展阶段、知识计量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知识计量研究的学科渊源、知识计量的主要方法、知识计量研究的瓶颈和国内知识计量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国内外知识计量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王艳  赵立雨  师萍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0):110-113
知识溢出是指地区或行业之间由于知识存量差异而导致的经济、业务交往活动中知识和技术的转移过程。知识溢出效应是整个科技活动及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对于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对知识溢出效应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基础上,分析知识溢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知识溢出效应的过程机理模型,并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提出知识溢出效应的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4.
当知识沟研究迈进第二个50年,学术界亟须发展和完善知识沟理论,不断提升该理论的适应性和解释力。该研究提出“主客观知识沟”这一新概念,一方面肯定知识概念的主观转向,扭转知识沟研究往往限于客观知识的认识论偏差,深化我们对于知识沟丰富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把知识沟的研究视角从不同阶层之间的客观或主观知识差异,转向个体自身在主观和客观知识上的认知差异,将知识沟研究从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层面延伸至人内传播/自我传播层面,拓展了知识沟理论的解释维度。同时,该研究揭示了知识沟形成过程中的“沟中沟”现象,呈现人内层面的主客观知识差异是如何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布的,实现了主客观知识沟这一概念与传统知识沟概念的勾连。最后,论文凸显了媒介环境因素与主客观知识沟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不同类型媒体对主客观知识沟的不同影响,突出了媒介环境对知识沟影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研究发现不仅对拓展经典知识沟假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健康传播实践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直接关乎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在Malmquist-DEA模型和Markov链模型测度分析2016-2019年我国整体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б收敛和β收敛检验方法深入剖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区域差异,同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省际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整体性视角下的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仍未摆脱负增长局面,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当前供给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区域视角下的供给效率的区域差距并没有缩小,绝对差距仍然存在;但在引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不同区域供给效率差距呈现出显著缩小的态势,不同区域下供给效率的收敛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省际视角下,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信息基础设施及网络普及率等因素的影响,省际间的供给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些因对省际间供给效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社会网络、区域经济、协同效益及知识管理视角分析,得出三螺旋理论对于创新型城市知识服务的价值.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对创新型城市的知识服务的实践状况进行研究,探析了创新城市的知识空间、协同空间和创新空间内容及其维度.在剖析三螺旋视域下创新型城市知识服务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城市知识服务的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产业集群知识融合的新观点,即早期研究学者大多认为,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与吸收行为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然而实际上,企业与集群外部知识源的联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集群更应该注重外向知识学习。应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企业对集群外部知识源的学习过程,采用信息融合的DSmT技术,对集群内、外部知识源的知识进行融合,构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融合与创新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提高知识的有效性与全面性,融合后的知识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克服知识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提出应该将交互记忆系统纳入到知识管理流程中来,构建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的整合模型。[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综合探究现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进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价值与绩效。首先,在共享情境下构建围绕组织目标的知识管理一般模型;其次,在对交互记忆系统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旨在不断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最后,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结论]本文所构建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的基本分析主体是个体层面、团队层面以及组织层面。本研究在对信息输入的具体形式进行阐释的同时,对在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管理流程作用下,原有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其他信息的作用结果进行描述。同时也探究了TMS分别对知识获取、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造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的影响与作用。本研究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构建的知识管理模型对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言壁垒对知识溢出过程具有负相关影响.科技期刊是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间的相互引用刻画了知识溢出的路径和方向.本文首先选取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三个学科的六本中国科技期刊(3本中文期刊和3本英文期刊)为样本,利用JCR数据库构建了期刊互引网络,对比了中文刊和英文期刊2005~2009年网络拓扑参数的演化过程.其次,建立了描述知识溢出的测度模型,通过将网络拓扑参数定义为替代变量的方法刻画了语言壁垒对知识溢出的影响,并进行了定量测度.最后,本文就如何克服语言壁垒对我国科技期刊知识溢出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移动互联网所处的信息生态环境入手,在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收集企业相关数据,以验证构建的概念模型.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为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新的概念模型,从而深化信息生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应用层面为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相关的管理理念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在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