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事件频发,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缺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国家监护制度的缺失。针对我国国情,建议在"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立法指导思想下,完善遗嘱监护制度,增加虐待儿童罪,加大监护案件的司法介入力度,明确未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民政部门作为监护组织的作用,加大未成年人监护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困难扶助计划,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推行行政补充,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力的实现因民事行为能力之不足而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社会后果和法律意义的正确认识,可能实施不法行为而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对其监护人的民事责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我国的监护制度立法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人保护仍存在着很大缺陷,有待我国民法典能将监护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和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其实质是对民事行为能力残缺的补充。监护制度创立于1986年的《民法通则》中,虽对我国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保护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民法通则》内容过于简单、抽象,监护制度存在着不少缺陷,这既不利于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为了更好的实现监护制度的目的,文章分析了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监护制度仍然存在不少缺陷:亲权与监护划分不清;监护种类和体系混乱;缺乏监督制度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大量缺陷的监护制度日益无法满足保护未成年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论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基本保护制度,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花朵"能否健康成长。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这些问题也触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且必须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涛 《华章》2007,(5):102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监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关系到未成年人人身与财产权利的保障及家庭关系、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将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监护资格的撤销制度对于及时将未成年人从监护人的侵害中解救出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这一制度在申请主体、撤销情形以及司法保障等方面的不足极大地限制着这一制度功能的发挥,对申请主体和撤销情形的完善,对撤销监护之诉提供司法上的帮助可以鼓励更多的主体在发现监护侵害行为时积极提起撤销之诉,及时将未成年人从危险境地解救出来。监护资格被撤销之后,在一定情形下恢复父母的监护资格,可以使未成年人在完整的家庭中成长,但应同时兼顾父母子女间的特殊联系以及新的监护关系的稳定,为未成年人选择更有利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监护制度,是网络空间性质的使然、未成年人特质的必然、人权保障的应然。然而,网络的安全正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成长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其问题的法律追问,是网络监护人的缺位、法律制度的缺陷、责任落实的缺失。因此,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的国家、社会、家庭网络监护法律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已无法满足社会转型期的现实需要,亟待完善。完善现有国家监护制度的对策建议包括将单位、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转变为未成年人国家监护的协调组织;扩大享受国家监护的未成年人群体范围;对不适当监护人监护权的撤销、制裁问题上,相关法律法规应修改被动、消极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取暖致死的事件引发了舆论的激烈探讨,也将人们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法律问题上.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监护制度在监护人主体、法定义务、委托制度和法律责任上的立法缺陷,我国应从立法上明确家庭和国家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主体,细化并落实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完善现有的监护制度,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制度以保障其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