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成为当前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发挥优势,从教学思想上确立西藏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地位,结合西藏高校实际构建有效的"形势与政策"课领导体制和协作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意义深远。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有效建议,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才能够摆脱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困局。本文研究内容以期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形势与政策"课"10+4+2"教学模式从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出发,对"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教学安排、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提高了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A4):168-169
"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采用专题教学法要考虑三个因素:教学内容要点化、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和教学任务重而合格教师人数少的矛盾。"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要精心选择和提炼教学专题,建立重点备课人制度,实行任课教师先行培训制度。针对"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是完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的前提,建立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完善"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它承担着向大学生介绍国内外发展形势、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是摆在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教育体系等方面论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颖 《华章》2007,(12):155-155
当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着力进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  相似文献   

8.
王红英 《教师》2013,(14):52-5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时效性、政策性、现实性强的特点,其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本文从教学模式的含义入手,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特点,探讨"形势与政策"课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霞 《考试周刊》2013,(78):161-16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当代大学生学习并掌握分析形势的方法,了解形势与政策知识是大学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作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归纳,并对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作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广泛性、综合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很难形成稳定的内容体系。文章主要通过热点问题、基本形势与基本政策、马克思主义形势观的模式来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辩是推理的运用,但与辩的目的相联系,甚至于为实现这种目的而采取一定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已经成为辩的方法。《墨经》中所述“援”、“推”“辟”“止”“效”诸方法是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