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大学生是科学研究的未来力量,是科学创新的主力军,关注并加强大学生的科学道德素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德育教育出发,端正科学道德氛围、养成正确的科学道德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充分理解科学本质是大学教育的内在要求。科学本质作为一种对科学问题的本原性思考,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由于大学生科学本质观存在的科学主义等取向,本文提出通过提高大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开展HPS教育、营造校园科学文化来达成科学观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3.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后现代视野下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的人文性、发展性、情境性、多元性,对科学教育的启示是:科学教育要强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与创新、强调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科技道德教育。后现代科学观同时也弱化或否定了科学的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实证性等特征,对其持一种辩证扬弃的态度有助于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商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尤其为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提升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知识、锤炼创新能力搭建了良好平台.在探索借助“科学商店”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实践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有效组织引导大学生在参与“科学商店”服务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升,达到科学商店聚焦于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学习观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认识和看法,它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本文根据学习观相关理论,结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浅析了大学生科学学习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下,大力推进创新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成了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基础和最核心要素。在科学生态观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针对当前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一现实问题,探索高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相融的新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涉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等许多要素。我国工科大学生却普遍存在着科学素质缺失的现象,这不仅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而且也会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工科院校必须针对工科生的专业背景和特点,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建构适合工科人才培养特点的科学素质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息化背景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安全学科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实验方式的特点,开展安全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利用安全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的需求特点,给出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不同方向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平台建设的基本过程,并明确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实验平台建设过程中融合了安全学科创新实验室、精品网上课程及实验资源网络平台的综合功能。重点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验平台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终实现了信息化安全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是、创新与合作,可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强化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科学常识教育,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好专业课。  相似文献   

11.
遵循国家教育部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精神,结合阜阳师范学院对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从如何明确理解和认识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功能,如何配置课外科技活动的要素,以及实施的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进大学生成才的主要渠道,也是符合高校素质教育要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科学研究训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包括对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基本素质的培养。该文探索构建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探讨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科创竞赛的育人效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运用252份大学生样本数据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分析了科创竞赛经历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知识获取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科创竞赛经历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科创竞赛经历会倒U型影响大学生的知识获取,并且在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倒U型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调节了科创竞赛经历与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倒U型关系,具有高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大学生,适度的科创竞赛经历对其创新行为的提升效果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专业相关问题的发现与探索,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井冈山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以学科竞赛为契机,通过指导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结合课堂理论知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生物科学实验,激发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能推动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达到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而科研是激励大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的有力手段。文章首先总结分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全工程专业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力争满足社会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多层次、多环节的创新引导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根据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构建了以低年级课堂教学为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SRTP)为平台、科研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优异综合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建立可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高职学生就业状况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只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开展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推行校企共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科学就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对大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巩固大学生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形成科学品质,弘扬科学精神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必须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现代基建行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提升学院办学质量,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与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就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企业参与制订培养目标,共建实践平台,由原来的通识培养转化为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专业化课程体系和技术为手段,开展以企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型科研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实验课程及大学生创新型项目。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还可以为企业输送创新型人才和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使其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能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实现科技应用、推广、转换和创新。通过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科学素养培养的迫切性、重要性以及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本文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策略:制订合理的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方案;以素质培养为重心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通过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获得科研能力的方法与思维;积极开展科学讲座、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尝试与探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