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谁更危险 唐代时,杭州有位道林禅师,他有一个奇怪的号,叫"鸟窠禅师".这个号是这样来的:禅师有一次行脚中路过秦望山,见山上有一棵很高大的松树,枝叶繁茂,盘屈如盖,充满了生机,不禁欢喜赞叹.从此他就像鸟儿一样以树为家,栖息于枝叶之间,久而久之就得了这么一个称号.有一群鹊儿,在鸟窠禅师的身边搭了一个窝.它们一点也不怕他,每天飞来跳去地跟他游戏玩耍.但是其他人来的时候,它们就会被惊吓飞走.人们觉得很神奇,所以又称他作"鹊巢和尚".  相似文献   

2.
功夫茶     
《档案管理》2006,(2):91-91
不变应万变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容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想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离他去。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无,怎能胜他们呢?”禅师说“: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  相似文献   

3.
从和尚办广播说起“和尚是干什么的?”“念经拜佛的。”“回答正确,加10分!”且慢!──在我国台湾地区,有的和尚不仅仅念经拜佛,而且还办广播!1996年2月在高雄市开播的“白云广播电台”就是由现年81岁的老和尚白云禅师创办的。这家中等发射功率的调幅电台覆盖台湾的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澎湖、台东等12个县市。由出家人创办的电台与其它电台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老禅师聘任的台长岳玲对记者解释说:“白云电台原名‘佛弟子广播电台’,现更名为‘白云’,非因白云老禅师之法号,而是希望在台湾众多新成立的电台中…  相似文献   

4.
苏联著名记者波列伏依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那他的生命就不是以年计算,也不是以10年计算,而是以通讯报道来计算的。报道一篇接着一篇,其中那些最有意义的、最复杂的,或者说最成功的文章就成为他一生的里程碑。”尽可能多写一些“最有意义的.最复杂的,或者说最成功的文章”,是每一个有追求的记者心底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自从吴思先生出版了他的《潜规则》以后,这个做了书名的词语也空前流行了。这个词流行以后,我心下曾将它等同于“非正式规则”这样一个术语,可仔细想一想后又以为不妥。另外注意到很多人把“潜规则”等同于“坏规则”,也觉得不是太对头。在林林总总各种规则中,我们本来可以有多种办法来区别它们、定义它们,但社会舆论似乎更有兴趣用“明规则”“暗规则”(潜规则)之类的术语来区别规则,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叶铁桥 《青年记者》2016,(15):112-112
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不喜欢把做微信公众号的叫做自媒体人,硬是跟人争辩出一个“内容创业者”的称谓,在他看来,现在做得好的公众号,运营者不太可能是单打独斗,一般都会有小团队,有些甚至已经注册公司进行机构化运营了。这怎么还能叫自媒体?所以他更愿意用“内容创业者”这个称谓来界定这群人,言下之意是这群人通过做内容进行创业。  相似文献   

7.
肖泳 《当代传播》2000,(6):51-52
(三)语言简练,形象表现力强  深度报道与一般通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析理性。为了解释“为什么”,深度报道十分注重运用强大的逻辑思维力量,如一个冷静、耐心的织工,一条条、一层层地理清纠结缠绕在一起的乱麻般的事实。张建伟的深度报道也是析理的,也许是由于他特别讲究报道的可读性,所以,他的析理手段与众不同,他不是以理析理,而是以形象析理。这个“形象”最主要的对象当然是“人”,他注重选择有性格、有情感的人来深入析理。除了人物之外,对于一些看似零散,甚至抽象的社会现象,他也善于在作品中赋予它们以形象。…  相似文献   

8.
我院某教授是高分子材料系主任。一天,他拿了一个日本专利的公开号来图书馆外文期刊库查“特许公报”,怎么也查不到。后来,图书馆情报室的同志闻讯此事,特向这位教授讲述了日本专利的基本概况,说明日本专利有“公开”和“公告”之分,公开号是用来查阅  相似文献   

9.
“……他又像一个勤劳的园丁,见到花木,就为它们剪枝修权,铲除杂草,以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遇到荒原,还培植一株株新苗。”  相似文献   

10.
郑学步 《声屏世界》2001,(12):45-45
前不久,姜昆“带着”戴志成随中央台的心连心艺术团来到青海,“在那遥远的地方”说相声。记得里面有个“段子”说,他和戴就像爷爷带着孙子,父亲带着小儿子似地来的(大意)。这个比喻很搞笑,观众一听就乐了:姜昆从戴的身上找了一个大便宜,戴志成被“快乐”地潮了一回。  相似文献   

11.
书店悄现为读者个性化配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 《出版参考》2009,(13):I0006-I0006
某公司的李某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公司为给员工“充电”,准备开设一个小型图书馆,由他负责去采购书籍。 几百号人的公司,该买多少书、买什么书,才能让上上下下都比较满意?他的烦恼没多久就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2.
章文一 《湖北档案》2007,(11):30-31
曾看过一则故事。 如净禅师在京都期间.曾有一盲居士登门拜访。临别时,天色已晚。如净禅师让小和尚给盲居士备了一盏灯笼.让盲居士照着路回家。 盲居士摇摇手谢绝了如净禅师的好意,他说:“我是个盲人,无论明暗,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不需要灯笼。”  相似文献   

13.
声屏博客     
《声屏世界》2009,(4):18-18
钱超:珍视自己的价值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徒弟一块很大很好看的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禅师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然后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徒弟从蔬菜市场回来后告诉师傅:“许多人想买石头,说它可以做很好的摆件,或者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但是他们只愿意出几个小硬币。”禅师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从黄金市场回来,  相似文献   

14.
布尔迪厄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由于他的跨学科背景,他提出了著名的“场域”观点,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们在保持相对自主性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同它自身之外的空间进行着互动交流,而这种空间就被他概括为“场域”.在他看来,“新闻”就是一个场域,他称之为“新闻场”.国内对于“新闻场”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有两种:一、通过案例或者理论论述“新闻场”论的形成、发展及影响;二、利用布尔迪厄的“新闻场”知识来研究社会中存在的新闻现象.但由于布尔迪厄只是较为具体化地来描述“新闻场”的特性,没有将“新闻场”的概念在学理上阐释清楚,学界针对这一问题也往往以引用布尔迪厄的言语一笔带过,笔者结合符号学、社会学等知识对此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它的深层含义和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有人认为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还高出许多,称他为现代“孙武”、“军种”。白崇禧也称他足“共军第一号悍将”,但毛泽东却对他别有看法,为何?其实,如果熟知党史军史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16.
“啊”与“哇”(西非、北非)一个富翁雇了一个工人,叫他干一个月活,并答应付给二百个里亚尔(按:也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的钱币。)可是到了月底,富翁却说:“你必须先到城里拿两样东西来,否则就别想拿到工钱。”其实,他要的那两样东西,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他...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叫作“一窝蜂”。“一窝蜂”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我国南宋建炎年间爆发了农民起义,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名叫张迂,他的绰号就叫“一窝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述道:“建炎中,张迂号一窝蜂,  相似文献   

18.
有位外地记者出差路过北京,几粒黄沙吹进了他的眼睛。灵机一动,他写了篇稿件。《风沙紧逼北京城》。此稿在首都报纸头版头条刊出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家、普通市民的高度重视,掀起了大规模的绿化北京、节约用水的运动。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认为,处处留心同样可以获得很多新闻。一次,笔者到部队下面的一个连队采访,由于很久都没找到可写的素材,就和连长、指导员等人玩起了扑克牌。中途,走过来一位我熟识的志愿兵,连长很自然、亲切地叫他一声“大元帅,来打牌”。我心中一动,一个连队,哪来的什么“大元帅”?顺此…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爱好就像是影子,只要他在阳光下露面,影子就会像猴子的尾巴,在身后欢快地摇曳。譬如,一个人,端着记者的饭碗却做着文学的梦,他的新闻作品就会不时地摇曳文学的“尾巴”。有时干脆就是用文学的笔法来处理新闻题材。这时,记者与作家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我写第一篇报告文学,是在1987年。那时候,我刚从一所山区师范学校来到省城,借调在一家杂志社。终于能从事自己最向往的工作,所以干劲就很大;加上刚到一个新单位,又是借调,有危机感,就特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深秋的一天,我与…  相似文献   

20.
胡真及《我的出版观》●宋木文胡真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老同志,人们常以“花甲之年”来赞誉年高者,而胡真同志入党就有一个“甲子”了。我尊重老同志,对胡真同志的尊敬还有更深层的缘由。我同他从相识到相知大约也有二十个年头了,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胡真同志主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