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永玉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人是让你不得不折服、不能不喜欢的.黄永玉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有一个难处,那就是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有意见,不喜欢我重复前人演讲中说过的话。我要求你们谅解我。因为两个理由:  相似文献   

3.
喜欢法国车的人和不喜欢法国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特立独行的外形。而浪漫的法国人,在汽车这个问题上却显得有些倔强.  相似文献   

4.
“你喜欢什么书?”这个问题我本来答不出,现在试一试。先说空话,再举实例。我所喜欢的书就是读了和没读不一样,而且还可以时时再读,每次都和没再读不一样,因此心里很高兴,这样的书我喜欢。我不喜欢的书是读了和没读一样,也不想再读,若再读还是等于没读,因此心里不高兴,不用说,这样的书,不读也知道讲什么的,我不喜欢。举一个例就是《论语》。小时候读过,和没读过不一样。有些话,有些  相似文献   

5.
何为朋友?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看不透,还喜欢,是什么?)一."小平您好"考何为朋友?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看不透,还喜欢,是什么?)1984年10月1日这天,"小平您好"这横空出世的四个  相似文献   

6.
小田 《出版参考》2004,(29):6-6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4年前为筹备电影频道,我们曾采访一些观众,问:"喜不喜欢看电影?"百分之百的观众回答:"喜欢!"问:"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百分之九十的观众回答:"什么电影都喜欢。"4年后的今天,再采访这些观众,他们的回答着实让人吃惊。问:"喜不喜欢看电影?"百分之百的观众回答:"要看是什么样的电影,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问:"喜欢什么样的电影?"有的说"喜欢名著改编的电影";有的说一喜欢希区柯克导演的推理侦破片。"有的说"喜欢潘虹主演的悲情电影。"也有人说"喜欢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回答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11,(39):77-77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一个生活习惯不一样,那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洗脚,而西方人特别喜欢洗澡。为什么中国人养生喜欢洗脚呢?著名医书《黄帝内经》指出,头为天,脚为地。人老脚先老;脚老肾先衰。脚上有60多个穴位。比如说小脚趾的外侧就是膀胱经,脚面就是胃经。如果你脚面疼痛的话,属于胃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骆新素描     
喜欢骆新的人和不喜欢骆新的人往往都有着同样的三个理由,那就是:口吃、大胆和“万金油”。  相似文献   

10.
“吃着自己国家的米饭,做着外国人喜欢的东西拿来换美元,然后又叫嚣着外国人狗眼看人低,总让人感觉有些矛盾”  相似文献   

11.
梁大牙,这个让人第一眼就有些忍俊不禁又有些好奇的名字,在2005年,让军事文学界和影视界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于是创作这个英雄主人公的军旅作家——徐贵祥身上也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像很多军人一样,做事雷厉风行的徐贵祥直爽而实在,有时甚至有些可爱,有事无事喜欢抿两口酒,是个无酒不欢的人。回忆  相似文献   

12.
正去岁拙著《性学五章》出版,居然颇邀虚誉,受到小众欢迎,面世一个月即告重印。从微博上看,喜欢此书的人普遍对此书的装帧设计赞誉有加,特别是此书精装封面所用的特殊面料给人印象深刻。使我觉得似乎有些读者只是因为喜欢此书的外表才购买它的。  相似文献   

13.
眼下有些人采访怕下基层,可是宝应县通讯员张元顺采访却一贯“沉到底”。他每次下乡,总喜欢一头扎到农民中间,一泡就是十多天,边谈心交友,边作调查研究,从中去体会农民们感情上的喜怒哀乐,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难排忧。1980年9月,张元顺在水泗乡采访时,听不少农民反映说买不到适合水乡使用的小型船只,这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  相似文献   

14.
浏览报刊常感到有些新闻太喜欢吹,太喜欢预测(而又常落空),太喜欢耸人听闻,为纠正此类偏差,反其道而行之,这里想说说笔者的“三不”观。不靠吹有些新闻,特别每逢过年过节不少有关节目的预告新闻,不知这些记者有没有身临其境去考察过、采访过、观看过,常常提前很久就发新闻,文中又把报道的内容吹得神乎其神、好上加好,想吊起读者的胃口,但事实又并不像他们文中所说得那么好、那么合人口味,  相似文献   

15.
摆拍与造假     
初学摄影的人,典型瞬间抓不住,因而喜欢摆拍。拍干部学习,找一人拿一张报纸,四五个人围成半个圈;拍农民下地,汗巴水流却要老农装出一张笑脸。 摆拍的东西很假,明眼人一看就知。但不知为什么,现在一些报刊却喜欢用这些假的东西,且有些照片愈假反而用得愈大,似乎惟有假的才是美的。  相似文献   

16.
杨晔 《湖北档案》2014,(10):30-30
如今我愈发喜欢居住的北方.就如我一直喜欢棱角分明的人。北方就是这样的性格。一年有四季,冷热分明,不温吞,亦从不含糊。  相似文献   

17.
回想起来,我与郭布罗·润麒交往有八个年头了.北京人喜欢喊他"国舅爷",因为他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胞弟.可是他不喜欢这个称呼.也有人喊他"郭老",有些不伦不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姓郭呢,我直呼他"润麒".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办给人看的,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有人说,“读者是皇帝”,是“报社的衣食父母”,这话虽不尽然,但从思想认识上来说,把读者摆在第一位,让他们在报纸上说长道短,并为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办好报纸,使读者喜欢,发行量就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就有了。相反,读者不喜欢你的报纸,发行量很少,不但报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就是报社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可是,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采编人员都是这样看的。就拿我们报社来说,有些同志往往存在任务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对“皮皮”和你的创作很感兴趣,你能谈谈吗? ●皮皮,起这样的一个笔名就是为了代替真实的姓名,所以不该在这里再把真名写出来。皮皮是瑞典一本书中的一个小女孩儿,我因为喜欢这个女孩儿的性格而选择了她的名字,现在看来有些不妥了。她可以永远是那个小女孩儿,而我不能。已经进入中年的我开始为这个名字苦恼。想把这个名字改动一下,可能性又不是很大。最可能的就是改成“老皮”,你们觉得妥吗?  相似文献   

20.
说起“爬格子”的感觉,爱好“爬格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爬格子”有苦也有乐。那种感觉很难表达,就像喝咖啡的味道,许多人不喜欢,但有些人又特别喜欢,喜欢上了往往一辈子也难以割舍。然而,“爬格子”对于爱“爬格子”的人来说毕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间小书房里:一盏台灯、一杯茶、一包烟、一支笔、一本稿纸,便可进入一种充满感情的世界。可以尽情地哭,尽情地笑,尽情地敞开自己白天紧闭的心扉,在没有尘埃,没有宠辱,没有奸诈,没有铜臭的世界里翱翔。“爬格子”的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文字变成信息传播纸上的铅字。被发表的作品是“爬格子”人孕育的胎儿,是“爬格子”的人在格子里播种后的收获,是“爬格子”的人获得的最高精神奖赏。“爬格子”虽苦,但苦中有乐。“爬格子”的感觉@林绍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