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亡灵的妙用     
反革命分子惯会“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他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战战兢兢地请出历史的亡灵,阴谋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白骨精江青别有用心地吟诵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贾生》诗,攻击汉文帝(刘恒)没有重用贾谊,说:“文帝没有采用贾谊的政策,他也不能采用.”贾谊是什么人?他的政策实质是什么?江青对贾谊这个亡灵为什么如此感兴趣?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他恃才傲慢,好逞其能.用周勃、灌婴等老臣的话来说,贾谊是“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书·贾谊传》)这对贾谊是很恰切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一生的坎坷、痛苦众所周知,令人惋惜。漂泊无依使他每每以残败景象为背景来咀嚼自己的百味人生,进而形成惊艳凄美的废墟意象。本文主要探讨李商隐废墟意象形成的原因及审美价值,从而解读其诗作的凄美意境及因此而形成的丰富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位积极入世的诗人,但因其政治追求的失意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长期郁积,导致他的诗歌意象运用独特,形成了一系列以悲剧心态为情感底蕴的诗歌意象,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和悲剧情调,从而产生了跨越古今的美学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灯烛意象是李商隐诗歌中常用的经典意象。通过灯烛意象,李商隐充分展现了其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其中,大多数是被一种无边无际、隐约迷离的感伤情调所笼罩,呈现出一种隐约迷离的感伤色彩。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无题诗长久以来都是广被学者探究的课题。晚唐时期特殊的政治局面,他的人生遭遇,尴尬的政治处境等都是李商隐进行无题诗创作的原因。无题诗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历来就有,而李商隐无题诗范围难以界定,在无题诗发展中的独创性,创作的非功利性,因意象和用典造成"难懂"的特色等,都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七绝·贾生     
(注)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的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一生的荣辱成败与令狐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两人的关系, 学界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令狐绹以李商隐依附李党为背恩忘主, 对其打击压制无遗力, 对造成李商隐的人生悲剧起到重要作用。从他两人交往的忠实和诗文, 结合晚唐的幕府文化考察可见, 李商隐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他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行为言论造成的, 而令狐绹对李商隐长期以来一直都有力所能及的帮助、照拂。设若没有令狐绹, 李商隐的人生殆将更加艰危、悲惨。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非常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喜欢营造系列意象,并寓之以深刻内涵,表情达意。分析李商隐相关诗歌"神秘而梦幻、瑰丽而妖娆"的"仙道"意象特点,从李商隐诗作中有关的仙道故事入手,是探讨李商隐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另一角度。  相似文献   

9.
黄萍 《文教资料》2011,(26):6-7
晚唐人李商隐满怀壮志,却命运坎坷。因政治、爱情等的多重不幸,他用大量意蕴悲凉的无题诗寄予其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同时,他又采用交融心象与物象、融合比兴与象征、叠加各种意象等方式,强化了无题诗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0.
夜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书写主题。唐代诗歌夜意象描写丰富而且多元,晚唐诗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近600首诗歌中,关于“夜”的意象描写很多,且以“夜”为核心的词汇非常丰富。统计发现,李商隐诗歌中关于夜意象的描写有550余处,说明其诗歌创作不仅善于运用夜意象,而且夜意象描写丰富、密集。李商隐诗歌夜意象具有时间、情感、社会指向,大致可以归纳为黄昏意象、灯烛意象、月意象、梦意象等几种类型,这些意象显示出其诗歌的凄寒孤寂、朦胧哀艳、幽怨感伤等审美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晚唐时代风貌、精神流变等社会因素以及身世家庭、性格爱好等个体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11.
穿越平整的碧绿菜畦,走过两边枯草的田间小道,迷离着浑潆的云天,渐次步人眼帘的是一通高大的碑,上书“李商隐之墓”,碑后一丘大大的土冢,淡极静极,这便是李商隐墓园了。那一刻,心仿佛被紧紧攫住,几至于窒息。1100多年前,就是坟丘里的这个人,用自己的泣血人生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凄艳诗篇,又是这个人的别样诗文,铸就了一个大写的人生。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纯粹的人。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贞元、元和之际的两个高潮后,面临难以为继的形势。笔补造化的李贺频频觅诗于荒郊古墓,苦吟成癖的贾岛常常流连于幽寺古刹,恢弘阔大的诗国变得促狭。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商隐以自己的生命绝响,为唐诗拓展出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象创造,是一个连锁式的艺术审美过程。义山诗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尤以象征性意象的创造最具特色。李商隐的意象创造顾及了“意”与“象”两个方面:即要将深邃丰厚的主观之“意”,出色地客观化,也要将赏心悦目的客观之“象”,出色地主观化。艺术直觉的心灵化表现和艺术视角的新颖化选择,使李商隐的意象创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李莉 《考试周刊》2009,(44):29-30
李贺擅用异于常人的意象、色彩和时空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诗风诡异奇谲。这种风格来源于他不得志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生命意识,诗中体现着悲凉凄惨的情调,宣泄无可诉说的满腔悲愤。这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千百年来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蝶"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内蕴极丰的意象之一,李商隐善借"蝶"意象阐发运际感慨和相思爱恋。以李商隐诗中"蝶"意象的主题为切入点,通过附加义的呈现和诗人独特的表达,借以关照中国古典文学中"蝶"意象的多样主题、表现及蕴含的民族文化,展现一个经典意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诞生、旅行及意义,并通过"蝶"意象探讨中国诗学传统及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初读李商隐《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16.
杜牧是与李商隐并称“小李社”的晚唐著名诗人。他平生不得志,秉性刚直,受人排挤,曾有过轻狂放荡的生活。因而他的不少作品中,表露了惆怅与愤忧之情。这类作品,多以历史文物古迹人诗,借以抒发感慨,从而言其志,抒其叹,表其境,藏其意,自成一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和孟浩然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作品风格也多有不同,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是一致的。李商隐的爱情诗和孟浩然的山水诗,都选用了较多的残缺意象和空白意象,给人想像的空间,以达到一种言外之意、蕴外之致的艺术效果,反映了他们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贾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今后代文人惊叹并仰慕不已,其人生悲剧更引发了诸多争议。贾谊的悲剧是“怀才不遇”的悲剧,也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的悲剧。可以说,贾谊的悲剧是时代和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贾谊人生悲剧成因的探询,于我们客观评价贾谊本人、反思汉初文人命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李贺与李商隐在唐代诗坛上以其独特的经历和独特的诗风引人注目。本文对他们的诗歌意象进行比较,相同之处有三点:1.意象密集;2.意象凄艳;3.意象时空超越。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意象凝重而奔突;李商隐诗意象轻柔而变幻。  相似文献   

20.
余菲 《文教资料》2009,(2):10-12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本文从其诗歌中“蜡烛”的几种意象:爱情思念、宴饮离别、闲淡释然等方面着手对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